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及其经济动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04 05:11
【摘要】: 本文从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入手,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阐述。文章研究重点是对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标准化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对标准化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的组织机构、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目前形成的标准体系进行了准确全面的总结。在此基础上将经济学中交易理论、劳动分工理论、市场竞争与政府干预的相关理论引入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的分析,揭示其经济学本质。最终通过对标准化形成机制的分析得到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形成的最佳路径。 首先,在总结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时,本文将标准化的主体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组织体系,特别强调了标准化过程中的三个里程碑,根据不同层次的主体归纳标准化体系。其次,在进行市场分析时,借助微观经济中的需求分析、供给分析的方法,得出标准化与不同市场主体的关联程度。第三,对于标准化的经济学本质的分析,本文以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为出发点,以运输业的成本分析为基础,将分工带来的协调成本归纳为平均成本、交易成本、时间成本和经验成本。通过对“标准”经济功能的分析,认为标准化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大幅度降低运输业劳动分工带来的协调成本:(1)降低运输中的交易成本;(2)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市场失败;(3)改变运输产品的性质,实现网络经济;(4)提高运输系统的兼容性等途径。最终使劳动分工促进生产力这一命题在运输业得以实现。最后,通过国内外集装箱标准形成过程的比较,探讨不同的集装箱标准化形成路径的优劣点,通过对标准形成机制的博弈分析,得出“机构标准”比“市场标准”更适用于交通运输行业。 本文的研究全面总结了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标准化内容,在理论上深化了对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的认识,在现实方面,通过比较指出了我国在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在铁路方面存在很大欠缺,论文结论对我国如何利用标准化实现运输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03;F550
本文编号:2695936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03;F550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键;;浅析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形成机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2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明;基于运输合理化理论的多式联运方案决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5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695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