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平原河道整治工程对内河航运影响的分析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0-06-14 02:18
【摘要】:太湖流域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区,太湖流域的江南水网也是我国典型的平原河湖水网地区。太湖水质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太湖水污染的治理问题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太嘉河整治工程作为南太湖“一进一出”环境治理项目的主体工程,主要目的就是加快南太湖水体交换,完善太湖流域“引江济太、调水引流”调度,通过增强太湖环流,促进太湖水质水环境改善。 本文主要研究平原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太湖环流太嘉河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作为依托,进行研究和分析。该工程将跨越长湖申线、湖嘉申线、东宗线、京杭大运河等多条长三角高等级干线航道,全程利用东宗线航道引流,要求在东宗线马腰以北的河道采取全封闭形式,在东宗线上设置船闸,并在相交的支线航道上设置节制闸。原方案将对工程区域内特别是湖州境内的内河航运带来较大影响。所以要对工程实施后有航运影响的内容专门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改善方案,以减少该工程对区域内河航运的影响。 论文主要针对该平原河道整治工程方案的总体布置和建筑物的初步设计,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内河航运现状进行调查,预测该项目可能会产生的航运影响,并提出改善措施和优化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对东宗线航道通过能力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东宗线平原航道的应急功能是否存在,并就其运营成本、水位等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 (2)该方案工程对护岸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与研究。 (3)该方案对桥梁的影响。 (4)该方案对支线航道的影响。 (5)综合各方面影响,提出优化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552;U697

【图文】:

比较图,建闸,通过能力,比较图


次次次次流向(Wc,)(万吨)))1860003.3建闸对东宗线航道的影响分析3.3.1建闸前后东宗线通过能力比较分析东宗线建闸前后通过能力计算结果为:建闸前东宗线单向通过船舶载重吨为9662万吨,双向为19324万吨;根据载重吨位利用系数,东宗线货物主流向的通过量为6764万吨,次流向为3865万吨,总的货物通过量为10629万吨。实施太嘉河工程以后,东宗线上将建设三级船闸,其单向通过的船舶载重吨为5750万吨t,双向为11500万吨,将比不建闸时减少40.05%;主流向通过的货运量为3256万吨,次流向通过的货运量为1860万吨,双向货运量为5116万吨,比建闸前减少51.87%。可见,建闸对东宗线航道的通过能力影响很大。

最高通航水位,护岸结构,衡重式,浆砌块石


4.1.1现有护岸结构简介太嘉河工程湖州段主要利用汤楼港和东宗线,航道两岸现有护岸结构以浆砌块石衡重式护岸为主,如图4.1所示。图4.1现有浆砌块石衡重式护岸护岸结构的高程设计以最低、最高通航水位为依据,顶部防护至最高通航水位以上50cm以上,以保证在船舶船行波爬高的影响下免受冲刷;护岸基础设置在最低通航水位以下70一100cm左右,并结合护岸前沿防冲刷及结构稳定要求,在基础前沿设置50一100cm深的硅前趾。该结构在湖州地区应用最为普遍,使用情况良好。4.1.2护岸结构稳定性分析太嘉河工程湖州段主要利用汤楼港和东宗线航道,属平原运河河道,,现河道比降较小,流速平缓,河道两岸修建护岸结构后,基本可以不考虑水流对河道岸坡的影响。影响护岸结构稳定性的因素除了施工质量、地基处理不当外,主要集中在因基础或坡脚淘刷而引起护岸结构或岸坡失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蒋宗燕,潘宝雄;船行波的研究和研究趋势[J];中国港湾建设;2000年06期

2 项菁,石根娣;天然航道船行波波高计算方法[J];河海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3 黄宣伟;太湖调水工程对水环境改善的战略意义[J];水资源保护;2002年03期

4 马殿光,李旺生,刘新;哈达山枢纽对下游河床演变及航运的影响[J];水道港口;2004年01期

5 刘春生,吴浩云;引江济太调水试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J];水利水电技术;200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洋;船行波对港口航道周边工作船舶的影响及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2 孙大勇;河网地区多功能河道断面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12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712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d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