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航班计划优化设计研究
【学位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560
【部分图文】:
Connection Arcs):用来连接到达节点和终节点,表示飞机到达并且在该机场过夜;③ 起始连接弧(Originating Connection Arcs):用来连接源节点和离港节点,表示飞机目前在该机场开始一天的航班任务。图2.4举例说明了一个航站(机场)的简单航班连接网络示意图,图中虚箭头线表示航班(1、…、6,共6个航班),中间粗实线表示航班连接弧(14 fx 、…、36 fx ,共6条可能连接弧),3条终止弧(10 fx 、20 fx 、30 fx ),3条起始弧(04 fx 、05 fx 、06 fx )。由于航班的可能连接会很多,为减少问题的规模,Abara限制了航班的可能连接数量
在时空网络中,由于每种机型有不同的机型属性(特别是巡航速度),因此对多种机型的时空网络,描述于一系列的子网络层,每种机型对应一个子网络层。图2.5描述了两种机型、两个航站的时空网络示意图,实线对应于机型1的时空网络,虚线对应于机型2的时空网络,倾斜箭头线表示航班弧,竖直箭头弧表示地面弧,曲线箭头弧表示环绕弧。可以看出航班弧A1和A2指向的节点是同一航班不同机型的到达节点,由于机型不同,过站时间不一样,所以这两个节点的(到达)时间坐标也稍有不同,机型2需要更长的过站时间。如果航班弧C1和B1形成连接,则表示由机型1执行航班C1
图 2.5 时空网络示意图网络相比,它更方便航班段之间建立连接,由于航班段数,所以能大大减少决策变量的数量,但是时空网络不分开来,这一问题限制了它在子路线问题上的应用。,Hane和Barnhart[98]对时空网络模型的求解提出了一系缩减(Node Aggregation)和孤岛(Island)技术,节点缩减到达航班和连续出发航班合并,产生一个聚合节点,这事件发生,所以聚合节点的地面飞机数量始终为上一个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航线[J];今日民航;2011年08期
2 熊劲松;;浅谈我国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建设[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7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陆嘉健;杨荣;;航班计划运营系统[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苏红;夏秋航季航班计划出台[N];中国民航报;2006年
2 张文菁;执行夏秋季航班计划[N];证券日报;2003年
3 记者 周炜 实习生 王茜;新航季机场新增20条航线[N];西安日报;2010年
4 张朝阳;冬春季航班计划执行在即[N];国际商报;2003年
5 赵梁 贺启革 本报记者 干江东;南航贵州公司执行夏秋新航班计划[N];贵州日报;2007年
6 林红梅 张守新;中国民航冬春航班计划将实行[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7 刘本伟 实习生韩笑 记者 王同文;大连机场“红眼航班”开始运行[N];大连日报;2006年
8 见习记者 徐晓兵;G沪机场春夏季航班计划同比增长22%[N];证券时报;2006年
9 记者 林红梅;民航将实施新航班计划 航班时刻航班号有变[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10 记者 徐景明 通讯员 张金龙;厦门机场客流增长全国最快[N];厦门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星辉;航空公司航班计划优化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李福娟;基于航线决策的航班计划优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张永莉;航空公司收益管理理论、应用与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姚韵;航空公司不正常航班管理和调度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常钢;民航机场停机位分配与优化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贾传亮;航空公司正点率考核与飞行员培养规划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柏明国;航空公司航线网络优化设计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毅;基于空域容量的航班计划评估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罗俊;航班计划短期调整的因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黄子君;航班计划运行仿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徐进;航空公司航班计划的优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鲁悦;航空公司航班计划质量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陈蔚蔚;航线网络的经济性研究及其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7 李云;飞机一体化排班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上官雪民;航班计划的模拟与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韩朝明;基于中枢辐射网络的航班计划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王俊忠;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航段运量预测模型优选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17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817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