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建设生态研究
【学位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284;F542;X322
【部分图文】:
围生态环境的恢复做到最好,防止出现水土民群众生活受到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就是强调公路生态化,是以生态学理论指导境的最大生态化,如图l一l所示。但是,建统也是不现实的,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尽量减少公路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何减少公路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对不可避公路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只有充分认识到公原因,进一步分析产生这种破坏的原因,找应的技术处理和生态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坏的沿线生态环境,这也是研究生态公路的
公路全长94.14公里,概算投资4.1亿元,主体为山区二级路标准,于2002年10月动工,2003年9月完工,也是交通部重点向全国推出的第一条环保示范样板公路,如图2一1所示。图2一!生态环保公路川九路川九路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在行业内具有示范意义,其主要做法是:(l)以“保护自然、融入自然”作为项目的基本准则,提出“三最”的建设原则,即设计上最大限度保护,施工中最小限度破坏和最大限度恢复。(2)施工中采取“三同时”的原则,即主体工程和绿化工程施工同时招标、同时入场、同步进行。(3)遵循“保证质量、贴切自然、平整美观、安全舒适”的原则。采用上质碟形边沟、贴切自然的缓边坡及圆滑边坡,减少和避免生硬高大的挡防结构;采用有旅游特色的指路标志;强调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引种花草树木与当地植被生态相一致;引入园林绿化的小品设计
因此需要分析生态公路的具体特征。如图2一3所示的生态公路特征样式表征图。生态公路从字名来看,其本身就有生态二字,这说明公路的生态属性不是自然产生的,它是随着公路建设过程中人的努力和对自然环境的考虑,需要从生态技术方面和人为方面对公路建设过程中给自然的破坏进行一种恢复和保护的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因此说,这种公路与普通的公路是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生态公路的生态性,可见生态公路具有生态性和人工性的双重属性l’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保兴;;公路工程中施工成本管理探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4期
2 周丽琼;;影响公路工程经济效益问题探讨[J];企业研究;2011年12期
3 陈步区;;浅析公路工程试验与检测[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4 付志勇;;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8期
5 蓝英干;;浅谈乡村道路和低等级公路监理[J];福建建材;2011年03期
6 光金洲;;复合桩在公路软基处理中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年20期
7 陈华;邓立波;;公路工程招投标代理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外资;2011年12期
8 黄慧琴;;公路工程投标报价策略初探[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9 梁汝;;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公路造价管理[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10 黄秀娇;;现代公路工程物资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绍明;;CASIO FX-4500P型可编程计算器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周合宽;;对公路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3 田志峰;刘毅;;公路工程计量支付管理浅析[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建筑材料篇)[C];2007年
4 李建生;;浅谈公路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A];长治—晋城高速公路总结大会专辑[C];2004年
5 易操;;浅析公路环境保护及措施[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6 胡庆霞;张德印;;公路工程压实均匀性的控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7 张远辉;;玻纤土工格栅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A];广东省公路学会道路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8 周虎;刘清;安雪晖;金峰;;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新疆公路工程中的应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9 孙国梁;;SC系列固化剂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梁剑芳;张龙;;浅谈GPS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广强 记者孟庆华;方虎、鸡图公路工程顺利通过省验收[N];鸡西日报;2010年
2 严茂林;十一局集团四公司赣皖公路工程提前完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4年
3 陈远功;怀宁实施六大公路工程[N];安庆日报;2010年
4 韦天晃;安龙一批公路工程建成通车[N];黔西南日报;2010年
5 通讯员海文彬;克州确保第一批2.04亿农村公路工程顺利实施[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6 记者 偠思;千方百计推动工程早完工[N];自贡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兰勇 张飞;碧海蓝天:映射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N];广安日报;2008年
8 刘德联 朱丽霞;十四局集团进入阿富汗市场[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3年
9 周茂 晏宇辉;武警交通七支队承建三个公路工程标段提前完工[N];中国交通报;2010年
10 记者 李利军;省道202线泾渗公路工程开工[N];平凉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宇航;一种基于共现分析的科技跟踪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李喜安;黄土暗穴的成因及其公路工程灾害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3 王军;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0年
4 周卫峰;基于GTM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5 史本恒;胶东半岛中全新世人类对环境的文化适应[D];山东大学;2009年
6 蔡林沁;基于Agent的煤矿智能虚拟环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刘洪亮;天津市水体中主要病原生物分布规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李超;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地理信息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滕云;十八世纪中国古典园林与欧洲古典园林比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10 张敏;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斌;公路工程建设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2 池洲;公路工程质量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3 庹云驰;公路工程承包动态联盟的运作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贴智武;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湿排粉煤灰混凝土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5 朱智钊;公路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中北大学;2006年
6 贾晓刚;公路工程国际承包项目中的合同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黎华梅;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谌海军;基于工作流的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D];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
9 张谨帆;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石波;基于CVM的公路工程环境价值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17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817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