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重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现状调查

发布时间:2020-09-29 17:24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深入的发展,铁路客运企业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垄断地位受到了猛烈的冲击。随着各种运输方式的日益成熟,铁路客运企业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企业形象,铁路客运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铁路客运企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城市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切实搞好铁路客运企业形象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铁路”的必然要求。 本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铁路客运企业形象构成要素的研究。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结合实地考察和访谈法,建构出铁路客运企业形象的理想的理论架构。根据构建的理论,编制出重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调查预测问卷。在对重庆铁路客运企业的248位旅客进行小范围的预调查后,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找出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构成的六个公共因素和三大形象支柱。剔除了一些不适当的题项后,形成重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调查的正式问卷。第二部分是对重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进行现状调查。用形成的正式问卷在重庆北站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50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7.5%。对收集的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录入、整理、分析,得出结论。研究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尝试找出重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后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本研究的相关结论如下: 一、铁路客运企业形象由六个要素构成:硬件形象、员工形象、安全性形象、及时性形象、服务形象、公益形象。其中服务形象、硬件形象和安全性形象是铁路客运企业形象的三大形象支柱。 二、自编的《重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调杳问卷》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等信、效度,是评价铁路客运企业形象的较好的工具。 三、总体来说,旅客对重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的评价处于一般水平。六个维度的得分高低次序为:安全性形象>及时性形象>硬件形象>公益形象>员工形象>服务形象。 四、旅客对重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的总体评价不存在来源地、年龄、收入层次上的显著性差异,但存在性别、学历和职业上的显著性差异。具体来说,男性的评价要高于女性的评价;学历越高,其对重庆客运企业总体形象的评价相对越低;军人和公务员对重庆铁路客运企业总体形象的评价要高,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学生的评价相对较低。 五、根据上述四部分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提升重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服务工作,改善服务形象:加强培养铁路工作人员的素质,改善员工形象;针对不同群体,提供相应的服务:完备基础设施,提升硬件形象;实施大提速,提升及时性形象;加强安全保障,提升安全性形象;履行好社会责任,提升社会公益形象;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大力宣传企业形象。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53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企业形象的界定
    2.2 关于企业形象构成要素研究
    2.3 关于铁路运输业形象的研究
    2.4 以往研究的不足与启示
    2.5 本研究的价值
    2.6 研究方案
3 铁路客运企业形象结构研究
    3.1 铁路客运企业形象结构的理论构想
    3.2 铁路客运企业形象结构的实证研究
4 重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调查研究
    4.1 目的
    4.2 方法
    4.3 统计结果分析
5 分析讨论
    5.1 整体评价
    5.2 旅客来源地差异对重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评价的影响
    5.3 性别差异对重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评价的影响
    5.4 年龄层次差异对重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评价的影响
    5.5 学历差异对重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评价的影响
    5.6 职业类型的差异对重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评价的影响
    5.7 收入差异对重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评价的影响
    5.8 研究结论
6 提升重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的若干建议
    6.1 针对重庆铁路客运企业形象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改善措施
    6.2 完备基础设施,提升硬件形象
    6.3 实施大提速,提升及时性形象
    6.4 加强安全保障,提升安全性形象
    6.5 履行好社会责任,提升社会公益形象
    6.6 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大力宣传企业形象
7 本研究的不足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
    7.1 本研究的不足
    7.2 以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龙丽霞;;铁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莉莎;济南地区铁路女职工健康状况及主要妇科疾病相关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0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830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a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