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轨道交通与城市居住空间变化关系研究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572.88;F299.27
【部分图文】:
“TOD”强调公共交通与土地使用的关系,提倡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600米(步行10分钟路程)为半径建立商业中心、公共设施、广场等“混合土地”,其特点是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身(图2.1)。“TOD” 具有的特征:①公交站点附近布局紧凑、土地混合使用。②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设施和服务。③土地开发以有利于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为原则。④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紧邻公交站点。⑤公共站点成为该区域内的交通枢纽。⑥便捷友好的街区,为步行及自行车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40]。图2.1“TOD”发展模式Fig.2.1 "TOD"development model2.3.2 “TOD”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TOD”的实践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在实践“TOD”模式的城市中,交通引导和限制城市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按照“TOD”模式发展,能较快的形成城市新中心,控制城区平衡发展,避免无节制的蔓延,形成网络化的城市形态,使城市和郊区共生。10
城中建设轨道交通,站点间距较近,居住区连在一起,形成了沿轨道线的带状城市形态,然而郊区站点间距较远,居住区成块状,形成了沿轨道线的点状城市形态。轨道交通城市轴一般有放射状和环形放射状(图3.1)一般在环线和放射线交汇处易形成城市副中心。图3.1 放射状和环形放射状轨道交通城市轴Fig.3.1 The city axis of radial and circular rail traffic轨道交通对城市中心产生的影响。城市市中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人口密度大、商业集中。城市的市中心对城市空间结构有着重要影响。现今许多大城市都以轴线式多中心发展,城市副中心出现,但是还需保证强大的城市中心是城市发展战略。为解决城市15
图4.2 1906——1919年大连轨道交通与居住空间分布Fig.4.2 Dalian rail transi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living space from 1906 to 19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依新;构筑上海地铁建设运营开发良性互动模式[J];交通与运输;2000年04期
2 刘拓瑜,王爱晶;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控制与资金筹措研究——广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投资控制与资金筹措[J];都市快轨交通;2001年04期
3 王成超;加拿大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4 本刊编辑部;;上海新华集团举行隆重的“紫竹科学园区轨道交通暨重大工程自动化产业基地”开工仪式[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7年02期
5 管强;;城市轨道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职业圈;2007年20期
6 孙章;;轨道交通推进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年08期
7 杨靖英;;轨道交通一等控制网维护复测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1期
8 王文静;;福州市轨道交通票价模式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年12期
9 周春燕;;我国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控制研究——以北京、上海、香港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10 周春燕;;上海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控制刍议[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晓晴;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房霄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输组织协调理论及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单玉红;基于土地生态位和多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情景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樊大可;西安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探索[D];长安大学;2009年
6 吴小萍;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轨道交通规划与评价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7 杨鸿;城市轨道交通对住房价格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9 徐志胜;轨道交通轮轨噪声预测与控制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邹承明;轨道交通引起地面振动的智能分析方法[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少楠;市域轨道交通技术指标及合理经济长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程远;基于服务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杨亮;轨道交通对公交线路空间布局影响的地理信息系统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4 王怡;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合作竞争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任兵杰;轨道交通典型换乘方式的选择及功能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高寅寅;市郊轨道交通与公交线路接驳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董红彦;大城市自行车与轨道交通衔接换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任芳;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接驳线路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孟路;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相互作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10 刘雷;PPP(公私协作)在北京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43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843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