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群风险分析与协调控制
发布时间:2020-12-23 06:05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并且许多项目公司同时管理多个项目,由此引入项目群管理,它是同时协调管理多个具有相互联系的项目,以获得比单个项目更大的整体效益,是项目管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山区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65.68%。在中国1735个县、48000多个乡中有57%分布在山区,由此可见山区的发展牵动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步伐。交通是影响山区发展的重要障碍,必须加快山区交通建设。山区地形复杂,桥涵、隧道、防护工程多,施工难度大,造价高,建设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如何有效控制风险,减少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对山区公路项目群管理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站在业主的角度对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群进行风险管理。首先阐述了项目群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然后具体讨论了项目群风险管理步骤: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价——风险协调控制。项目群风险识别是对整个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识别内容不仅仅包括单个项目内部的风险,还包括项目与项目间、标段间相互影响产生的新风险。其次根据MC方法估计单个风险发生概率,由于项目群风险具有相关性,所以还应计算主要风险间的相关系数,并利用模糊层次评价法进行...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项目群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2.1 山区公路特点
2.1.1 山区公路的技术特点
2.1.2 山区高速公路的经济特点
2.2 项目群基本理论
2.2.1 工程项目的定义及特征
2.2.2 项目管理的意义
2.2.3 项目群管理的定义
2.2.4 项目群实施过程的控制
2.3 项目群风险管理内涵及步骤
2.3.1 项目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2.3.2 项目群风险管理的内涵
2.3.3 项目群风险管理的步骤
2.4 全过程项目群风险管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群风险分析与评价
3.1 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群风险的识别
3.1.1 项目群风险识别过程及方法
3.1.3 业主的具体风险
3.2 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群的风险分析方法
3.2.1 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3.2.2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的项目群风险分析
3.3 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群的风险评价方法
3.3.1 基于多级模糊层次评价法的项目群风险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群风险协调控制
4.1 山区高速公路整体风险协调控制原则
4.2 山区高速公路进度风险协调控制
4.2.1 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群进度风险控制系统
4.2.2 基于关键链的进度风险控制方法
4.2.3 进度风险控制措施
4.3 山区高速公路投资风险协调控制
4.3.1 项目群投资风险控制方法——基于挣值法
4.3.2 项目群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4.4 山区高速公路组织风险协调控制
4.4.1 项目群各参与方的沟通
4.4.2 促进组织协同发展的激励机制
4.5 山区高速公路资源冲突风险协调控制
4.5.1 资源冲突风险控制——弃渣场的规划
4.5.2 资源冲突控制——临时设施布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应用
5.1 武水路项目群背景介绍
5.2 武水路项目群风险管理
5.2.1 武水路项目群风险识别
5.2.2 武水路项目群风险分析评价
5.2.3 武水路项目群进度风险协调控制
5.2.4 武水路项目群资源冲突风险协调控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著
附录 A
附录 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3E/C进度管理软件在云梧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的应用[J]. 张志和,邓百洪. 公路. 2010(01)
[2]基于组织协同的大型建设项目群风险识别与管理[J]. 何寿奎,李红镝,刘涵. 项目管理技术. 2009(02)
[3]基于关键链技术的工程项目进度管理[J]. 尹健,代春泉. 建筑经济. 2008(11)
[4]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在企业财务状况评价中的应用[J]. 王静静.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8(07)
[5]矩阵式管理在大标段项目中的探索[J]. 王东民,高明德. 施工企业管理. 2008(07)
[6]基于关键链的动态多项目资源配置优化[J]. 孙军,梁晓. 经济论坛. 2008(08)
[7]工程建筑公司项目群管理:一个实施模型[J]. 张朝勇,吴学庆,王卓甫. 建筑经济. 2008(01)
[8]多项目水电开发企业项目组织模式变革探索[J]. 阳波,强茂山. 水力发电. 2006(09)
[9]项目群风险管理研究[J]. 何鹏,谭章禄.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硕士论文
[1]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公路投资风险分析[D]. 王新.长安大学 2009
[2]工程建设项目群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 殷波.西南交通大学 2008
[3]工程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 王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4]项目群管理方法研究[D]. 黄小玉.北京邮电大学 2007
[5]山区高速公路规划的相关问题研究[D]. 李观军.西南交通大学 2006
[6]工程项目群构建理论研究[D]. 陈峰.华中科技大学 2006
[7]建设性项目群风险管理方法研究[D]. 牛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33203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项目群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2.1 山区公路特点
2.1.1 山区公路的技术特点
2.1.2 山区高速公路的经济特点
2.2 项目群基本理论
2.2.1 工程项目的定义及特征
2.2.2 项目管理的意义
2.2.3 项目群管理的定义
2.2.4 项目群实施过程的控制
2.3 项目群风险管理内涵及步骤
2.3.1 项目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2.3.2 项目群风险管理的内涵
2.3.3 项目群风险管理的步骤
2.4 全过程项目群风险管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群风险分析与评价
3.1 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群风险的识别
3.1.1 项目群风险识别过程及方法
3.1.3 业主的具体风险
3.2 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群的风险分析方法
3.2.1 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3.2.2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的项目群风险分析
3.3 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群的风险评价方法
3.3.1 基于多级模糊层次评价法的项目群风险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群风险协调控制
4.1 山区高速公路整体风险协调控制原则
4.2 山区高速公路进度风险协调控制
4.2.1 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群进度风险控制系统
4.2.2 基于关键链的进度风险控制方法
4.2.3 进度风险控制措施
4.3 山区高速公路投资风险协调控制
4.3.1 项目群投资风险控制方法——基于挣值法
4.3.2 项目群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4.4 山区高速公路组织风险协调控制
4.4.1 项目群各参与方的沟通
4.4.2 促进组织协同发展的激励机制
4.5 山区高速公路资源冲突风险协调控制
4.5.1 资源冲突风险控制——弃渣场的规划
4.5.2 资源冲突控制——临时设施布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应用
5.1 武水路项目群背景介绍
5.2 武水路项目群风险管理
5.2.1 武水路项目群风险识别
5.2.2 武水路项目群风险分析评价
5.2.3 武水路项目群进度风险协调控制
5.2.4 武水路项目群资源冲突风险协调控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著
附录 A
附录 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3E/C进度管理软件在云梧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的应用[J]. 张志和,邓百洪. 公路. 2010(01)
[2]基于组织协同的大型建设项目群风险识别与管理[J]. 何寿奎,李红镝,刘涵. 项目管理技术. 2009(02)
[3]基于关键链技术的工程项目进度管理[J]. 尹健,代春泉. 建筑经济. 2008(11)
[4]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在企业财务状况评价中的应用[J]. 王静静.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8(07)
[5]矩阵式管理在大标段项目中的探索[J]. 王东民,高明德. 施工企业管理. 2008(07)
[6]基于关键链的动态多项目资源配置优化[J]. 孙军,梁晓. 经济论坛. 2008(08)
[7]工程建筑公司项目群管理:一个实施模型[J]. 张朝勇,吴学庆,王卓甫. 建筑经济. 2008(01)
[8]多项目水电开发企业项目组织模式变革探索[J]. 阳波,强茂山. 水力发电. 2006(09)
[9]项目群风险管理研究[J]. 何鹏,谭章禄.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硕士论文
[1]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公路投资风险分析[D]. 王新.长安大学 2009
[2]工程建设项目群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 殷波.西南交通大学 2008
[3]工程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 王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4]项目群管理方法研究[D]. 黄小玉.北京邮电大学 2007
[5]山区高速公路规划的相关问题研究[D]. 李观军.西南交通大学 2006
[6]工程项目群构建理论研究[D]. 陈峰.华中科技大学 2006
[7]建设性项目群风险管理方法研究[D]. 牛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33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933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