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基于客运交通流的珠三角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04:04

  本文关键词:基于客运交通流的珠三角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运用社会网络测度方法,以珠三角城市区域各城市每日长途客运进出班次作为客运交通流的替代性动态数据,完成对珠三角多中心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性的定量测度与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珠三角城市区域客运交通流呈现空间上的规模效应、尺度效应、距离效应、方向效应和结构效应;基于客运交通流功能联系测度的珠三角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性可以发现,珠三角功能多中心性发育程度较高,且具有尺度敏感、地区的差异性,呈现变化的方向性。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功能多中心 城市区域 客运交通流 珠三角
【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RKE29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001091)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22B05)
【分类号】:F542;F299.2
【正文快照】: 在全球一体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城市区域日益成为高度城市化地区重要的地域空间组织形式。流动空间与城市网络是探索城市区域的重要视角。流动空间是通过流动运作的社会架构,通信技术发展推动不相邻的节点的物质流动、形成网络组织[1-2];城市区域可被视作社会空间流动过程[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亚平;赵民;;都市区空间结构与绩效——多中心网络结构的解释与应用分析[J];城市规划;2006年04期

2 马学广;李贵才;;欧洲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J];地理科学;2011年12期

3 周一星,胡智勇;从航空运输看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J];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4 田广增;李学鑫;;西方区域多中心测度与效应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3期

5 张成;;长江三角洲地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分析和聚类[J];规划师;2006年09期

6 于涛方;邵军;周学江;;多中心巨型城市区研究:京津冀地区实证[J];规划师;2007年12期

7 张京祥;罗小龙;殷洁;;长江三角洲多中心城市区域与多层次管治[J];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01期

8 罗震东;朱查松;;解读多中心:形态、功能与治理[J];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01期

9 罗震东;;长江三角洲功能多中心程度初探[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1期

10 史雅娟;朱永彬;冯德显;王发曾;熊文;;中原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式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于涛方;郭怀成;;中国城市体系格局与演变:航空流视角(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杨维凤;;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3 关溪媛;;网络城市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1期

4 刘承良;田颖;梁滨;;武汉城市圈产业经济的系统性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5 尚正永;张小林;;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1期

6 孙贵艳;王传胜;肖磊;金凤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镇体系演化时空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7 吴唯佳;;中国特大城市地区发展现状、问题与展望[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年03期

8 韦亚平;;大都市区化的空间分工机制——兼论中国城市化的空间政策转向[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9 刘承良;熊剑平;张红;;武汉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与组织[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10 张锦宗;朱瑜馨;曹秀婷;;1990-2004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巧宏;刘维超;孟静;;基于客运流量分析杭州都市经济圈功能结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祥胜;王浩;赵嘉新;;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都市区规划的实践——以揭阳市城镇体系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承良;;武汉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与组织[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周学江;吴唯佳;;空间功能整合与规划制度保障——面向京津冀地区的区域空间协调合作[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睿;;经济绩效视角下都市圈空间规划方法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罗震东;张京祥;苟开刚;卢金河;;城市区域跨界协调机制设计研究——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易晓峰;;中国与英国城市更新中中央政府的作用比较[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邹海燕;;长三角区域规划制定以来人口变动特征分析[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9 江勇;;交通流视角下省域空间联系格局研究——以浙江省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10 魏正波;李福映;;“多中心”理念对我国大城市空间组织方式的影响——基于青岛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总体规划)[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俊;交通网络演进:过程与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3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永英;功能·尺度·等级;功能·尺度·等级[D];天津大学;2010年

7 董晓菲;大连港—东北腹地系统空间作用及联动发展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映慧;东北地区城市系统的空间极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汪明峰;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永春;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的发展和空间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建新;基于分形理论的青海省城镇体系结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嘉;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生成、演进及其优化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单连建;城市交通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互动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周洪涛;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谭会慧;区域空间分异格局下的“弱市强县”发展路径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金花;武汉城市圈公路可达性与城镇空间结构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冷炳荣;从网络研究到城市网络[D];兰州大学;2011年

8 郭立磊;基于DMSP/OLS影像数据的我国城市化过程空间差异探析[D];兰州大学;2011年

9 曹秀婷;高速公路网络与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网络适应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常春;北京依托京津冀建设世界城市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江;叶嘉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中的空间重构与区域治理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年03期

2 孔凡娥;周春山;;广州城市腹地划分及变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3 王德,赵锦华;城镇势力圈划分计算机系统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兼论势力圈的空间结构特征[J];城市规划;2000年12期

4 王德,赵锦华;城镇体系分析系统的升级开发与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5 韦亚平,赵民;关于城市规划的理想主义与理性主义理念——对“近期建设规划”讨论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3年08期

6 韦亚平;;人口转变与健康城市化——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重大选择[J];城市规划;2006年01期

7 韦亚平;赵民;;都市区空间结构与绩效——多中心网络结构的解释与应用分析[J];城市规划;2006年04期

8 于涛方;吴志强;;京津冀地区区域结构与重构[J];城市规划;2006年09期

9 罗震东;;分权与碎化——中国都市区域发展的阶段与趋势[J];城市规划;2007年11期

10 张紧跟;;从多中心竞逐到联动整合——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模式转型思考[J];城市问题;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松志;何小章;;九江港口经济对九江城市经济发展影响的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沈国江,孙优贤;面向控制的城市交通网络宏观动态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10期

3 沈国江;;城市区域交通智能分散控制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4期

4 MasazumiOno,HoongChorChin,SengLipLee;用EMME/2建立交通模型──广岛城区的交通研究(英文)[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5 易汉文;;城市区域间道路网络通行能力求算方法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1986年02期

6 董超俊,刘智勇,邱祖廉;基于混沌理论的交通量实时预测[J];信息与控制;2004年05期

7 姜学锋;;上海:噪声标准再次提高 市中心将变得更安静[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8年02期

8 张欣环;晏克非;;城市区域交通网络的GIS-T构建方法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31期

9 李文斐,马玉芹;长春市城市区域环境与交通道路污染规律研究[J];农业与技术;2003年06期

10 ;简讯[J];广东交通;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叶慧海;魏显威;王彦琴;沈海鹏;孟宪洋;张勐;;城市交通噪声特性研究[A];运输噪声的预测与控制——2009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蒋湛;罗春;邵开忠;;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监测与评价方法探讨[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3 马勤群;汪晓霞;郑立乔;刘宝云;;我国十大城市交通门户网站群链接复杂性分析[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董奇;;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评价交通导向发展模式[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5 姜丽丽;刘志虹;王士君;;辽宁省港口城市地带空间结构及区域作用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冯德俊;杨骏;;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车流信息提取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7 石晓凤;魏薇;;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建设与使用调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阮冰莹;科学设计满足城市发展需要[N];潮州日报;2010年

2 余海霞;湘潭希冀 一座“两型”低碳新城将从这里崛起[N];湘潭日报;2010年

3 李敬浩;构建和谐公路[N];本溪日报;2009年

4 记者 张锦;18条支撑性道路今年开建[N];昆明日报;2010年

5 记者 夏帆;三项市级重点工程昨日同时开工[N];重庆日报;2008年

6 记者 王纯朴 实习生 吴娟;南山路“借力”开工[N];兰州日报;2009年

7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亚茹;服务软环境建设比硬件更重要[N];中国交通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祥杰;城市路网交通流协调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美莲;城市突发公共事件下混合流疏散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2 张建东;城市区域交通系统优化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3 张辉;区域交通信号网络协调控制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4 岳巍;大城市区域停车场规划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朱海燕;拥挤状态下区域间交通协同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邱超;城市综合货物运输枢纽能力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范文t

本文编号:309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09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2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