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基于LMDI模型的上海市低碳交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5 13:24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和相关碳排放逐年增加。究竟哪些因素影响了交通能源消耗及相关碳排放的变化?各因素的贡献率又是多大?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实现低碳交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缓和全球气候变暖有突出贡献。论文调研了大量文献资料后梳理了国内外分解分析碳排放的体系和方法,对2000-2010年上海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源消费、能源相关碳排放等情况进行测算分析,并基于LMDI分解模型对影响交通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解分析,以期为上海市营建低碳交通体系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表明:(1)近年来,上海市交通运输业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迅猛增加。采用弹性系数方法分析GDP与产业结构对交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上海市交通发展和产业结构与GDP相关弹性波动较大,城市交通发展对GDP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较高的敏感性。②上海市交通的发展较多年份滞后于经济总量的发展,尚未适应上海市经济高速发展对客运交通的大量需求。因此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必然会继续加大发展,以适应经济的快速增长。(2)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品包括石油、电力、热力、天然气和煤炭等。2010年...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气候变化演变趋势及影响
        1.1.2 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行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城市交通低碳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低碳经济理论
        2.1.1 低碳经济的概念
        2.1.2 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
    2.2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理论
        2.2.1 低碳发展的涵义
        2.2.2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
    2.3 城市交通低碳发展研究方法简述
第三章 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发展概况
    3.1 研究区简介
    3.2 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发展概况
        3.2.1 主要年份上海市运输总量发展概况
        3.2.2 不同运输方式运输量发展状况
        3.2.3 各种运输方式结构变动状况
    3.3 不同运输方式单位能源消耗
    3.4 经济发展对交通发展的影响
        3.4.1 GDP 对交通发展的影响
        3.4.2 产业结构对交通发展的影响
    3.5 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
    3.6 小结
第四章 上海市交通能源消耗现状分析
    4.1 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演变的特征分析
    4.2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能源消费量分析
    4.3 居民不同出行方式能源消费情况
        4.3.1 居民不同出行方式能源消费量的计算
        4.3.2 结果分析
    4.4 上海市交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
        4.4.1 上海市交通运输能源强度分析
        4.4.2 上海市交通运输能源弹性分析
    4.5 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影响因素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上海市交通运输碳排放测算与分析
    5.1 上海市交通碳排放计算
        5.1.1 计算方法
        5.1.2 数据来源
        5.1.3 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
    5.2 交通运输业排放量动态分析
        5.2.1 碳排放总量分析
        5.2.2 人均碳排放量分析
        5.2.3 碳排放强度计算与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上海市交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研究
    6.1 研究方法
        6.1.1 建立交通碳排放强度分解模型
        6.1.2 建立交通碳排放分解模型
    6.2 常住人口、能源强度和人均 GDP 与交通碳排放量的相关性分析
    6.3 上海市交通碳排放因素分解分析
        6.3.1 上海市交通碳排放强度变化结构分解
            6.3.1.1 LMDI 分解结果
            6.3.1.2 交通碳排放强度变化的结构分解分析
        6.3.2 交通碳排放量变化结构分解
            6.3.2.1 LMDI 分解结果
            6.3.2.2 上海市交通碳排放量变化的结构分解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1.1 主要结论
        7.1.2 建议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344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344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e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