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三峡枢纽区域水路货运综合运输组织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5 20:37
  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五种运输方式中,内河航运因其具有运量大、占地少、耗能低、运费低廉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1世纪中叶,实现以水运主通道为骨架、干支相通、水陆联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优质服务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可见,内河航运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长江水系是我国内河水路交通的重点区域,三峡水利枢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随着长江沿岸经济以及航运业迅猛发展,西部地区通过长江水路进出的货运量正逐年快速增长,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在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三峡坝区船舶滞留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减少船舶积压,三峡坝区已先后多次临时性启动货运翻坝和客运翻坝转运,以缓解三峡船闸通航压力。这不仅给航运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也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对三峡枢纽区域运输组织模式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本文通过分析三峡枢纽区域运输组织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货运供需的缺口,从有效整合三峡枢纽区域通航设施资源出发,引入阈值的概念,分阶段对三峡船闸优化调度方案进行研究,合理进行过闸船舶运输组织,以提高三峡枢纽区域通过能力;考虑三峡枢...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三峡枢纽区域水路货运综合运输组织模式研究


三峡枢纽区域图

翻坝,滚装运输,方案


20巧年滚装翻坝运输组织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以下三个方案(其中滚装船码头可根据实际需要完善或新增)。令方案一:上下分流方案,如图5一4所示。下行:由茅坪港经江南翻坝高速公路至沪渝高速公路;上行:由宜黄高速公路经三峡专用公路和宜大公路至靖江溪码头上行。宜.★事娜港J尸浦江吸谁、,、.飞皮明峨码汤,妈头浮_护尸_声夕一声夕尹夕护夕今尹、人飞飞、、.江南翻加高邀公路二二二,下行月,..上行图5一滚装运输翻坝方案一今方案二:两岸双向转运方案,如图5一5所示。江南翻加高邀公路图5一5滚装运输翻坝方案二

翻坝,滚装运输,方案


20巧年滚装翻坝运输组织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以下三个方案(其中滚装船码头可根据实际需要完善或新增)。令方案一:上下分流方案,如图5一4所示。下行:由茅坪港经江南翻坝高速公路至沪渝高速公路;上行:由宜黄高速公路经三峡专用公路和宜大公路至靖江溪码头上行。宜.★事娜港J尸浦江吸谁、,、.飞皮明峨码汤,妈头浮_护尸_声夕一声夕尹夕护夕今尹、人飞飞、、.江南翻加高邀公路二二二,下行月,..上行图5一滚装运输翻坝方案一今方案二:两岸双向转运方案,如图5一5所示。江南翻加高邀公路图5一5滚装运输翻坝方案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Dijkstra算法程序的优化与实现[J]. 杜兴勇,刘延平,王忠文.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12)
[2]基于熵权法的内河运输供给评价研究[J]. 蒋惠园,王皓.  水运工程. 2008(06)
[3]一种基于Dijkstra的最短路径算法[J]. 李臣波,刘润涛.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8(03)
[4]三峡升船机解析[J]. 金卓.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8(02)
[5]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J]. 唐建桥,李新民,王慈光,王如义.  交通与计算机. 2008(03)
[6]升船机:三峡工程的设计句号[J]. 杨慎勤.  中国三峡建设. 2008(05)
[7]交通运输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樊桦.  综合运输. 2008(05)
[8]提高三峡船闸综合通过能力对策研究[J]. 朱俊,张玮,余劲.  水运工程. 2008(03)
[9]基于最短路径优化问题Dijkstra算法程序的设计和实现[J]. 岳秋菊.  甘肃高师学报. 2008(02)
[10]区域运输通道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J]. 黄静兰.  综合运输. 2007(09)

博士论文
[1]提高三峡船闸通航能力的研究[D]. 陈晓关.武汉理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三峡船闸过闸需求预测及提高过闸能力对策研究[D]. 刘远平.重庆交通大学 2008
[2]交通环境变化下宜昌港口物流发展研究[D]. 刘佳.北京交通大学 2007
[3]湖南省内河现役货运船舶比选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 黄竹.武汉理工大学 2007
[4]长江三峡库区载货汽车滚装运输发展与对策研究[D]. 杨铭.长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58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458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c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