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港口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以辽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08 23:33
  在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除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还有两个十分重要的微观主体,一个是开发区,另一个是港口。在我国,开发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而兴起,而港口对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又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开发区和港口也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地方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以港城系统理论为基础,以协同学原理为指导核心,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研究港口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关系。并对辽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实证研究,尝试分析营口港与开发区目前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提出相关发展建议。首先,本文以港城系统为基础,从定性分析入手,对港口系统和城市经济系统分别进行分析,根据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建立系统因果关系图,进而探索研究港口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制。其次,本文研究重点:在对港口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概念加以界定后,根据定性分析结果建立一类反映港口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并建立定量分析模型,提出了相应的定量评价计算方法。最后,从“港口空间”的角度出发,...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港口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以辽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001一2006年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

因果关系图,经济系统,港口吞吐量,社会消费


\、~~一闷产雕资产粉+\图3一5港城经济系统反馈循环2Fig3一 5Port一 cityeeonomiesystemcouPlebaekcirculationZ反馈循环3:GDP增长将会推动税收收入的增加,从而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额度,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固定资产额的提高将进一步拉升和促进社会消费额增长,最终又将带动GDP增长。(见图3一6)。\\、固定资产投资十\\//社会消费滚图3一6港城经济系统反馈循环3Fig3一 6Port一 ityeeonomiesystemeouPlebaekeirculation3反馈循环4:港口吞吐量增加,带动地区就业人数增长,使政府税收收入增加,进而带动城市GDP增加,带动城市对外贸易额的增长,最终又将带动港口吞吐量的进一步攀升,该循环为正反馈循环(见图3一7)。+笼」︸入一+一税划厂一~’心‘一~喊~一-一一~7港城经济系统反馈循环4额一3易卜/]贸\.匡﹂对Fig3一 7Port一 cityeconomicsystemcouPlebackcirculation43.2.3港城经济系统动力流程图因果关系图只能描述反馈结构的基本信息,不能表示不同性质的变量的区别,这是它的根本弱点。例如,状态变量的积累概念,是系统动力学中最重要的量,然而因果与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系统动力学—投入产出分析整合方法的区域发展协调性研究[J]. 张宝安,张雪花,张宏伟.  生态经济. 2007(10)
[2]产业空间分布、收入差异和政府的有效调控——三论区域协调发展[J]. 安虎森.  广东社会科学. 2007(04)
[3]辽宁省经济科技系统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J]. 刘凤朝,潘雄锋,施定国.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05)
[4]信息化与省域经济增长研究[J]. 王铮,庞丽,腾丽,吴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1)
[5]关于港口空间[J]. 茅伯科.  中国港口. 2005(04)
[6]主成分方法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蔡艺.  中国统计. 2005(02)
[7]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 陈栋生.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01)
[8]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韩增林,张耀光,栾维新,李悦铮,孙才志,刘桂春,刘锴.  地理学报. 2004(S1)
[9]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困境及出路[J]. 杨保军.  城市规划. 2004(10)
[10]区域协调发展系统与规划理念分析[J]. 吴超,魏清泉.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06)

博士论文
[1]港城互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 张萍.河海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港城互动机理和演化进程研究[D]. 白杉.大连海事大学 2007
[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 黄志刚.长沙理工大学 2005
[3]综合运输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 王孝坤.长安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77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577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7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