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公路通达性演化及其对城市潜力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珠三角公路通达性演化及其对城市潜力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将空间句法模型与GIS结合,基于1990年、2009年公路网数据,定量分析1990年以来珠三角公路网通达性时空演变,进而探讨其对城市潜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近20 a来,珠三角公路网拓扑连接等级差异趋于缩小、整体通达性显著提高,但核心区内部和外部路网发育差距趋于扩大;②公路通达性总体上呈"核心-外围"结构,核心区范围不断扩大,至2009年以广-佛核心都市区、深-莞-惠都市区为最高,向外围逐渐递减,并形成了"∧"型高集成度轴线分布带及由此向外放射状延伸的态势;各等级公路轴线分布格局变化空间分异明显,公路网拓扑连接的区域不均衡性更加明显;三大地带公路通达性空间差异明显,中部最高且提高较快,东部次之但与中部差异趋于缩小,西部相对最低且与中、东部的差异进一步扩大;③公路网总体布局上智能性、可理解性有较大提高,但核心区外部公路智能度仍普遍较差;④公路通达性与城市潜力呈正相关性并得到增强,公路交通对城市潜力变化影响更加显著,但2009年仍属中度相关。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空间句法 路网 通达性 城市潜力 珠三角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078)资助
【分类号】:U412.1;F512.99
【正文快照】: 交通网络在城市与区域联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通达性决定着城市间交流的通畅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1~4]。Hansen首次提出通达性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交通网络各节点间相互作用机会的大小[3,5]。对交通通达性分析,可反映城市与区域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方便程度,对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星 ,沈非 ,查良松 ,金宝石;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交通网络特征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2 朱兵;张小雷;桂东伟;雷军;董雯;王伯礼;;新疆城镇发展与交通可达性相互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3 姜海宁;谷人旭;陆玉麒;靳诚;;江苏省民用机场可达性及其服务能力评价[J];地理科学;2010年04期
4 孟德友;陆玉麒;;高速铁路对河南沿线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5 刘承良;余瑞林;曾菊新;王家琦;;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的空间结构复杂性[J];地理科学;2012年04期
6 钟业喜;陆玉麒;;基于空间联系的城市腹地范围划分——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科学;2012年05期
7 梅志雄;徐颂军;欧阳军;史策;;近20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2012年06期
8 陈松林;陈进栋;韦素琼;;福建省综合交通可达性格局及其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关系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07期
9 金凤君,王姣娥;20世纪中国铁路网扩展及其空间通达性[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10 曹小曙,薛德升,阎小培;中国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J];地理学报;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自军;陈圣波;包书新;宋金红;王旭楠;;村镇规划中的水库淹没模拟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2 余双燕;钟业喜;;基于GIS的城市公园可达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3 曹言红;郁玉兵;;城市物流节点布局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黄莹;包安明;陈曦;刘海隆;杨光华;;基于绿洲土地利用的区域GDP公里格网化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5 王英杰;魏庆朝;杨勉;;基于分形理论的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可达性等级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敖谷昌;贾元华;张惠玲;;基于连通能力的区域公路网的连通度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7 胡林;冯仲科;;基于空间句法的北京房山区林火分布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8 赵小娟;李景宜;文彦君;屈康庆;;基于交通因素影响的陕西省城市体系发展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钟业喜;蒋梅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交通可达性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钟业喜;刘影;赖格英;;江西省红色旅游景区可达性分析及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吉康;郑新奇;孙国庆;张军;;空间句法中城市交通轴线地图提取方法改进[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徐哲;陈锦富;;中部地区城镇化空间布局模式探讨——基于中东部比较分析视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成芳;孙一民;张春阳;董慰;王国斌;;基于GIS空间分层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设计方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新奇;苏艳军;杨光;王淑晴;;城市道路网络复杂性的研究方法——空间句法与复杂网络模型的集成分析[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5 安廷波;;城市三维场景中剔除技术的优化[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宏磊;张捷;曹靖;史春云;刘传华;田谆君;王岚;;基于通达度和资源的江苏省旅游发展潜力研究[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金凤君;王姣娥;;铁路客运网络组织与空间区位[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8 唐元天;郭建英;;铁路通信网络终端可靠性计算[A];2006年全国机械可靠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颜飞;王建伟;赵雪峰;;城市空间扩张和区域时空收敛的动力机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青年博士论坛“陕西新起点:创新·发展·民生”专题获奖论文选编[C];2008年
10 姚士谋;李广宇;燕月;陈爽;陈振光;;我国特大城市协调性发展的创新模式探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基于VR/GIS一体化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童滋雨;城市绿地配置的量化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张开广;郑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空间模式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4 单玉红;基于土地生态位和多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情景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马俊;交通网络演进:过程与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曾群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长三角同城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钟业喜;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尚正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尺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中波;三维警卫地理信息系统[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硕;基于SuperMap Objects 的河南省南水北调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刘建明;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薛静;青海省公路网时空演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玲玲;安徽省人居硬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谢明达;城市居住小区人居环境的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彭锡文;人影炮射作业空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付佳;福建省高速公路网布局优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唐科;三维GIS在数字海洋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程钰;山东省“三维目标”评判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彦光;城市地理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分形模型——关于地理系统异速生长方程与Cobb-Douglas函数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吴殿廷,朱青;区域定量划分方法的初步研究——兼论用断裂点理论进行区域划分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段瑞兰,郑新奇;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道路结构与地价关系研究[J];测绘科学;2004年05期
4 吴威;曹有挥;曹卫东;徐建;王s,
本文编号:387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87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