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黄埔港区港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13:25

  本文关键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黄埔港区港城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黄埔港区 系统动力学 土地利用 道路交通 协调发展


【摘要】:港口和城市经过前期的互动发展,后期随着两者土地利用竞争日渐加剧,港城道路日渐拥堵,港城矛盾逐渐显现,这一点在老港区尤为明显。黄埔港区由老港作业区和新港作业区组成。老港作业区以港前路、丰乐路、石化路为主的集疏运通道正是黄埔区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城交通量叠加,使得道路拥堵非常严重;同时,老港作业区为扩大规模,土地需求迫切,与黄埔区的土地利用竞争日渐激烈。很明显,港城矛盾影响了黄埔港区与黄埔区的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建立仿真模型,对港城未来发展态势进行演化,从而针对性地找出对策建议,实现黄埔港区港城协调发展。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学者研究港城关系的方法和侧重点。接着,对港城系统理论、城市道路拥堵理论进行了概括,为后文展开奠定理论基础。之后,本文对黄埔区和黄埔港区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总结了港城现有的矛盾。接下来,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方法,对黄埔港区港城系统进行了剖析,分析了港城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港城互动发展模型基础上,加入土地和道路交通两个约束子系统,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Vensim软件模拟了在土地和道路交通双重约束下,黄埔港区港城系统未来演化态势,并从产业结构调整、道路建设投资、港口航运服务业建设等角度进行了策略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按现有趋势发展,港城互动会加强,但港城土地矛盾也会加剧,同时现有道路投资建设规模并不能有效满足港城道路交通量的快速增长。通过策略分析可知,黄埔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能有力地提升港城经济互动发展,但同时会带来更多的交通量;增加道路建设规模则能极大地改善港城道路交通水平;港口加大现代航运服务业规模,不但能促进港城互动发展,还能缓解港城道路拥堵。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港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黄埔港区 系统动力学 土地利用 道路交通 协调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7;F55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选题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
  • 1.3 研究综述12-17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5-17
  • 1.3.3 研究现状评价17
  •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17-20
  • 1.5 论文创新点20-21
  • 第二章 理论基础21-27
  • 2.1 港城系统相关理论21-24
  • 2.1.1 系统的概念及特征21
  • 2.1.2 港城系统相关定义及特征21-22
  • 2.1.3 港城系统演化的特征及动力22-24
  • 2.2 城市道路拥堵相关理论24-25
  • 2.2.1 交通流的特性及交通流相关参数24-25
  • 2.2.2 道路拥堵的形成及评价指标25
  • 2.3 本章小结25-27
  • 第三章 黄埔区与黄埔港区发展现状27-34
  • 3.1 黄埔区发展现状27-30
  • 3.1.1 黄埔区概述27
  • 3.1.2 黄埔区经济发展状况27-29
  • 3.1.3 黄埔区道路交通状况29-30
  • 3.2 黄埔港区发展现状30-32
  • 3.2.1 黄埔港区发展概述30-32
  • 3.2.2 黄埔港区港口航运服务业发展现状32
  • 3.3 黄埔港区港城矛盾概述32-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第四章 黄埔港区港城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34-72
  • 4.1 系统动力学方法理论34-36
  • 4.1.1 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34-35
  • 4.1.2 系统动力学仿真步骤35-36
  • 4.2 系统动力学用于港城协调发展研究的可行性分析36-37
  • 4.3 模型建立37-62
  • 4.3.1 模型建立的目标37-38
  • 4.3.2 系统研究边界与总体框架图38-39
  • 4.3.3 系统因果关系分析39-44
  • 4.3.4 系统流图与系统方程44-52
  • 4.3.5 参数估计52-60
  • 4.3.6 模型检验60-62
  • 4.4 模型运行及结果分析62-71
  • 4.4.1 基本模拟62-66
  • 4.4.2 策略分析66-71
  • 4.5 本章小结71-72
  • 第五章 港城系统协调发展对策建议72-75
  • 5.1 优化黄埔区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72
  • 5.2 加大道路建设投资,完善道路网建设72-73
  • 5.3 合理分配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港口土地73-74
  • 5.4 调整港口功能结构,加大现代航运服务业建设74
  • 5.5 本章小结74-75
  • 结论75-77
  • 参考文献77-82
  • 附录82-8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5-86
  • 致谢86-87
  • 附件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辰;王诺;佟士祺;刘忠波;;大连临港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08期

2 王成金;;中国港口分布格局的演化与发展机理[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3 麦宇雄;覃杰;肖玉芳;;集装箱港区交通量计算模式探讨及道路系统的适应性分析[J];中国港湾建设;2007年01期

4 吴传钩,高小真;海港城市的成长模式[J];地理研究;1989年04期



本文编号:713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713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8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