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会计论文 >

三螺旋理论:传统“产学研”理论的创新范式

发布时间:2018-01-04 01:00

  本文关键词:三螺旋理论:传统“产学研”理论的创新范式 出处:《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三螺旋 产学研 区域创新 协同创新


【摘要】:传统"产学研"合作理论存在理论体系不完善、行为主体定位不清、合作模式单一和创新机制简单等问题,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区域创新的需求。三螺旋理论下的现代"产学研"合作理论分别从理论模型、行为主体、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四个方面对传统"产学研"合作理论进行了完善和创新,为现代"产学研"合作理论构建了新的理论框架。三螺旋理论突破了传统"产学研"理论"产—学(研)"双主体的线性合作模式,强调了政府等其他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建立了"官""产""学"非线性协同创新模式。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industry-study-research" cooperation theory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theoretical system, unclear positioning of the behavior subject, single cooperation mode and simple innovation mechanism. It has been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regional innovation. The modern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cooperation theory under the triple helix theory i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the behavior subject. The cooperation mode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 have improved and innovated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theory. The three-helix theory breaks through the linear cooperation mode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study-research" theory "industry-study-research" theory, which is a new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modern "industry-study-research" cooperation theory.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other subjects, such as government, and establishes the nonlinear cooperative innovation model of "official", "industry" and "learning".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宜春市委党校教务科;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区域创新网络关系模型及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12BGL1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区域‘产学研’创新模式的研究”(11YJA880159)
【分类号】:G647.5;F276.42
【正文快照】: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新的科技革命时代的到来,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产学研”合作或者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产学研”理论的发展,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和理论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厉以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及其发展[J];江苏高教;1995年01期

2 张秀萍;迟景明;胡晓丽;;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创业型大学管理模式创新[J];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05期

3 孙立明;;第一届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工作会议侧记[J];科技导报;199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清;;大学发展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互动关系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刘军仪;;建立创业型大学——来自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回应[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3 文东茅;沈文钦;;知识生产的模式Ⅱ与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案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4 乐思诗;叶鹰;;专利计量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J];图书与情报;2009年06期

5 牛美芹;;三螺旋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3期

6 李望平;;创建创业型大学风险探视[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7期

7 郑旭辉;苏锦云;;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机制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10期

8 张宏;;对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探讨[J];科技和产业;2012年02期

9 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三螺旋创新模式的理论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海波;周春彦;李星洲;高晓瑾;;国内区域创新三螺旋研究的国内热点与趋势探讨[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郁震;高伟;李书朋;刘景;陈颖辉;;青年(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机制研究[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3 孙启贵;徐飞;;STS视野下的社会创新探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卢锡超;罗爱军;;企业—大学研究中心的价值协同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蔡增正;;论科学技术创新中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的关系[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徐文俊;刘志民;;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天荣;;传统产业集群中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动力研究[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代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周建华;企业孵化器网络构建与绩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乔章凤;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吴英娟;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效益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曾冰;基于知识吸纳的老工业城区转型发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7 陈黎;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罗泽意;制度变迁视角下大学创业趋向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胡允银;区域知识产权形象形成机理与测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周进;大学理念的知识审视与社会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海;我国高校经济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邱成富;南山区创建国际级创新区的人力资源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暄;建立我国民间创新的孵化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苗瑞洲;产业集群:从学习型区域到创新型区域[D];河南大学;2011年

6 刘芬;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殷福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芦风军;产学研合作联盟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巍;技术进步对美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与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方黎黎;组织创新视角下的三螺旋接口组织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力;走向“三重螺旋”: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战略选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2 游敏惠;创新创业 造就全新的大学模式——创业型大学评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迟景明;胡晓丽;;基于智力资本投资的大学治理研究[J];江苏高教;2008年05期

4 南佐民;;论三螺旋理论下的创业型大学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4年30期

5 汤坚玉;;论电子商务组织形态的演进过程[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7期

6 陈安国,张继红,周立,何建坤;论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模式与制度安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9期

7 李世超;苏竣;;大学变革的趋势——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J];科学学研究;2006年04期

8 张宝蓉;从萎缩到发展:创业型大学的崛起——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述评[J];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04期

9 方卫华;创新研究的三螺旋模型:概念、结构和公共政策含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央民族学院产学研概况[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3年09期

2 谈晓翔;江苏高校开展产学研科技成果信息发布活动[J];江苏高教;1994年05期

3 ;中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后工作站在苏州建立[J];现代教育技术;2005年05期

4 汪兰芳;田斌;何金羽;;产学研一体化与地方高校跨越式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7期

5 王建华;;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17期

6 孙晓梅;;哈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7 ;锦宸集团赴东南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J];泰州科技;2010年11期

8 吴星义,阳永荣,陈丰秋,詹晓力;“产学研”与工科研究生素质教育结合的培养模式[J];化工高等教育;2002年02期

9 孙照金;高校实验室是产学研的重要载体[J];经济师;2005年08期

10 ;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签订番禺牵手10所高校共建创新孵化器[J];广东科技;2008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明;;提升贵州省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思考和建议[A];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周祖德;;面向21世纪现代大学的新战略[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A];集成电路配套材料研讨会及参展资料汇编[C];2004年

4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单位 武汉商贸学院物流学院[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柯涛;贾冰;李向红;;广西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6 夏义X;李炳发;袁小明;张启明;;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优越性 加速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7 王少怀;刘羽;黄培明;彭向东;刘述忠;楼晓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张振华;刘志民;;创业型大学:缘起、内涵与特征[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邓春英;;论革新经济时段的越南大学教育(1987-1995)[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邓远;;美国创业型大学组织模式转型及启示——基于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视角[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春 通讯员 华晨;产学研联手解难题[N];科技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陈婉婉;产学研:构建崛起平台[N];安徽日报;2006年

3 王辛 记 者 徐敏;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N];解放日报;2004年

4 胡冠奇 张景辉;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通过鉴定[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5 杨晨光;46所高校与广东市镇企业签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陈卫东;华东理工大产学研形成良性互动[N];科技日报;2008年

7 记者 章莹 实习生 曹艳;北大IC产学研基地落户无锡[N];无锡日报;2005年

8 记者 汪坚;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N];湛江日报;2007年

9 赖文忠;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N];福建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徐虹雨邋通讯员 钟情姣;为企业搭台 让科技生辉[N];常德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彭绪梅;创业型大学的兴起与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韩馥冰;高校知识创新联盟及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发展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沈永良;地方综合性大学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3 殷保达;创新机制与大学—产业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常青;高校科技产业发展思路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理;基于湖北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万幸;一般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7 刘s,

本文编号:1376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kuaiji/1376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0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