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会计论文 >

高炉富氧喷煤经济评价模型

发布时间:2018-12-18 11:19
【摘要】:在高炉多区域热质平衡数学模型基础之上建立了高炉富氧喷吹煤粉经济评价模型,并利用模型计算了高炉富氧喷煤之后高炉相关操作参数和吨铁冶炼成本的变化。结果表明,增加富氧率提高喷煤比可以有效降低吨铁冶炼成本,降低成本的幅度主要取决于煤粉和焦炭之间价格差别(煤焦差价)和氧气单价,煤焦差价越高、氧气单价越低,吨铁成本降低幅度越大,对应的最佳富氧率水平越高,在目前的原燃料成本条件下,降低成本的最佳富氧率可以达到15%~18%。此外,该模型还可够应用于不同高炉流程冶炼生铁的经济效益评价,为探索低成本炼铁方法提供支持。
[Abstract]: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multi-region heat and mass balance of blast furnace,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model of blast furnace oxygen-enriched pulverized coal injec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blast furnace and the cost of smelting iron per ton after oxygen-enriched coal injection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oxygen enrichment rate and increasing the coal injection ratio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st of iron smelting per ton, and the extent of the cost reduction mainly depends on the price difference between coal powder and cok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al char and coke) and oxygen unit price. The higher the difference of coal char price is, the lower the oxygen unit price is. The higher the cost of iron per ton i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oxygen enrichment i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urrent cost of raw fuel, the best oxygen enrichment rate of reducing cost can reach 15 / 18. In addition, the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pig iron smelting in different blast furnace processes, and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exploration of low cost ironmaking methods.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资助项目(51134008)
【分类号】:TF538.63;F406.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梁中渝,殷利,沈u&,龚文渠,秦娜莎;富氧喷煤高炉能量变化的分析[J];钢铁;2005年01期

2 吴胜利;陈辉;余晓波;徐健;王筱留;;高炉理论燃烧温度计算的研究[J];钢铁;2008年09期

3 陈永星;王广伟;张建良;苏步新;左海滨;;高炉富氧喷吹焦炉煤气理论研究[J];钢铁;2012年02期

4 王广伟;张建良;苏步新;邵久刚;邱家用;;考虑化学反应平衡的理论燃烧温度计算[J];钢铁;2012年04期

5 张建良,高贤成,赵晓明;高炉适宜富氧量研究[J];钢铁研究;2003年06期

6 许莹;胡宾生;;高炉大喷煤量与富氧率的合理搭配[J];钢铁研究学报;2006年01期

7 金国范;高炉采用富氧大喷煤时的经济氧气浓度[J];上海金属;1995年06期

8 项钟庸;;用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来衡量高炉强化程度[J];炼铁;2007年02期

9 谭福华;;包钢1号高炉富氧喷煤经济效益分析[J];炼铁;199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胜利;余晓波;陈辉;徐健;王筱留;;高炉理论燃烧温度的计算[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2 那树人;;关于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姚廷利;张振峰;张永恒;;承钢高炉富氧高煤比实践[J];承钢技术;2004年Z1期

4 姚廷利;张振峰;张永恒;;承钢高炉富氧高煤比实践[J];承钢技术;2005年Z1期

5 王丽;;承钢新4~#高炉高风温生产实践[J];北方钒钛;2009年03期

6 项钟庸;;用炉腹煤气量指数诺模化来指导高炉操作[J];钢铁;2011年05期

7 徐小辉;项钟庸;邹忠平;罗云文;;高炉下部区域气液平衡实证研究[J];钢铁;2011年08期

8 项钟庸;银汉;;高炉生产效率的评价方法[J];钢铁;2011年09期

9 陈永星;王广伟;张建良;苏步新;左海滨;;高炉富氧喷吹焦炉煤气理论研究[J];钢铁;2012年02期

10 王广伟;张建良;苏步新;邵久刚;邱家用;;考虑化学反应平衡的理论燃烧温度计算[J];钢铁;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永忠;刘孝华;刘向辉;赵仕清;;重钢750m~3高炉强化冶炼生产实践[A];2007年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印建安;章本照;王航;柳黎光;沈新荣;杨春节;;提高高炉冶炼强度的顶压能量回收系统——3H—TRT系统[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上册)[C];2008年

3 印建安;章本照;柳黎光;沈新荣;;提高高炉顶压能量回收系统[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上册)[C];2008年

4 谭嘉川;刘忠建;;川威集团提高喷吹煤粉质量稳定率促进高炉顺行实践[A];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下)[C];2009年

5 邹忠平;欧阳标;项钟庸;;修编《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的设想[A];2012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12年

6 朱翔宇;;北营公司10~#高炉强化冶炼实践[A];2012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12年

7 左海滨;张建良;王筱留;;高炉低碳炼铁分析[A];2012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下)[C];2012年

8 张建良;杨天钧;;中国炼铁原料技术创新与展望[A];2012年全国炼铁原料技术创新与烧结低温余热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刘志朝;;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和透气阻力系数的研究与应用[A];2012年河北省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秦晓勇;刘雄;陈林根;孙丰瑞;;以利用系数为目标的高炉性能优化[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术义;高炉回旋区湍流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顾明言;煤粉燃烧空气动力学特性与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李福民;喷吹煤气高炉的炉料同化过程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红;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钒还原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李金柱;通钢七号高炉专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东北大学;2009年

3 刘通;微波对高炉用喷吹煤粉改性作用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4 刘显著;炉温预测及智能控制的研究和实现[D];浙江大学;2003年

5 车耀坤;撞击流与合成气制备炉的数值模拟[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6 郭豪;高炉喷吹煤气后热平衡变化规律的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5年

7 张生富;高炉风口回旋区辐射图像温度场的数字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曾燕飞;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高炉热状态预测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冯智慧;大量喷煤下高炉过程参数的变化及其对策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10 黄艳清;基于炉热指数和RBF的高炉热状态预测系统[D];重庆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英,张宇;用风口燃烧温度判断高炉热状态的可行性研究[J];鞍钢技术;2000年11期

2 张建良,杨天钧,高征铠,高斌,张宗旺,王丽华;高炉喷煤过程煤粉分解热确定的新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那树人;对炉热指数T_c的理解与计算[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赵晓明,张建良,卢虎生;控制适宜理论燃烧温度保证富氧喷煤高炉良好炉缸热状态[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张生富,温良英,白晨光,陈登福,董凌燕,欧阳奇;高炉风口煤粉及回旋区焦炭燃烧过程数学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8期

6 张建良;秦民生;卢虎生;;高炉高富氧大量喷吹煤粉的理论分析[J];钢铁;1992年10期

7 秦民生;张建良;;高炉氧煤炼铁工艺[J];钢铁;1993年09期

8 张寿荣,毕学工;关于大量喷煤高炉的某些理论问题的思考[J];钢铁;2004年02期

9 吴胜利;陈辉;余晓波;徐健;王筱留;;高炉理论燃烧温度计算的研究[J];钢铁;2008年09期

10 王泰昌,,唐文权;高炉喷吹煤粉的经济效益[J];钢铁;199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宪臻;魏国;周永平;马政峰;丁智敏;沈峰满;;添加MgO对高炉喷煤煤粉燃烧率的影响[J];钢铁;2011年07期

2 许思东;;350m~3高炉富氧喷煤攻关实践[J];中国冶金;2006年01期

3 那树人;;不同操作条件下富氧率对高炉产量的影响及其计算[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4 孙永琴;闫合成;;唐钢3号高炉富氧喷煤操作实践[J];炼铁;2005年05期

5 涂春林;;涟钢7~#高炉强化冶炼实践[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1年01期

6 张爱国;;太钢一高炉提高煤比实践[J];山西冶金;2010年03期

7 余水生;王保林;游坚;张文祥;;柳钢焦炭热性能对高炉冶炼影响的统计模型及分析[J];柳钢科技;2004年03期

8 刘云彩;;从首钢高炉冶炼的实践看高炉操作的强化[J];钢铁;1979年01期

9 周飞雄;;冶金焦质量及其对高炉冶炼的影响[J];炼铁技术通讯;1999年10期

10 孙宝银;;用成本分析方法确定高炉操作参数[J];炼铁技术通讯;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孝华;赵仕清;张海丰;;重钢750m~3高炉提高喷煤比的研究[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下册)[C];2008年

2 孙武全;熊佐恒;余洋;;新钢一号高炉强化冶炼生产实践[A];2008年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永忠;刘孝华;刘向辉;赵仕清;;重钢750m~3高炉强化冶炼生产实践[A];2007年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金来;侯志勇;李展;匡垎;赵英云;;鼓风动能对高炉冶炼的影响及控制[A];河北冶金学会炼铁技术暨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雷忠;孙本科;赵鹏远;;济钢高Al_2O_3炉渣冶炼特点[A];2009年山东省炼铁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向往;刘惠康;;基于多模型集成的高炉专家系统研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向往;刘惠康;;基于多模型集成的高炉专家系统研究[A];2008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立杰;尹焕岭;赵杨;;浅谈高炉经济喷煤比[A];2011年全国炼铁低碳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张洪海;刘建民;李玉萍;;铜冷却器在宣钢7~#高炉的应用[A];河北冶金学会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高峰;马翠红;;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高炉专家系统结构模型[A];第八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庆伦;安钢炼铁厂提高喷煤比节焦降耗[N];中国冶金报;2007年

2 何俊;攀钢高炉运用富氧烧炉技术节能效果好[N];中国冶金报;2007年

3 庄明星 吴梅芳;三钢炼铁生产指标创多项纪录[N];三明日报;2009年

4 闫盛霆;一种镍铬钴铁合金利用新工艺获专利[N];中国冶金报;2007年

5 刘洪泉;唐钢炼铁南区1号高炉上半年喷煤实现降本3291万元[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6 ;高炉冶炼自动化测温系统[N];世界金属导报;2001年

7 通讯员 王学敏;泰钢一月份生产全线飘红[N];莱芜日报;2009年

8 陶少清;控制喷吹系统 提高高炉煤比[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9 谢国飞 记者 仉庆华;西钢集团应对危机精心降成本[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10 杜慧玲邋黄丽慧;长钢节能减排成效卓著[N];山西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启会;高炉冶炼过程的模糊辨识、预测及控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胜;攀钢高炉风口焦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2 熊亚飞;大型高炉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与改进[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刚;八钢高炉无钟炉顶装料制度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4 冯智慧;大量喷煤下高炉过程参数的变化及其对策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5 梁军;高炉焦炭负荷分布规律的研究[D];河北理工学院;2003年

6 李有庆;宝钢分公司铁水质量现状分析和改进措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贺学兵;酒钢高炉上下部调剂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8 马士林;高炉喷吹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石自新;酒钢高炉合理炉料结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10 范文俊;杭钢750m3高炉脱湿鼓风应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85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kuaiji/2385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2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