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贸易成本对中国制造业和服务空间集聚影响的实证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sensitivity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in China to various trade costs, this paper first selects and measures three important variables reflecting trade cost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Local protectionism and transport network density, and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coefficient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double-digit industries and single-digit service industries over the years are also measured. Th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various trade costs on different types of industrial spatial agglomerati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dustries is sensitive to different subdivision trade costs: when the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are taken as a whole,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spatial agglomeration is only affected by local protectionism in trade costs; After classifying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according to factor intens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is affected not only by the influence of local protectionism, but also by the density of transport networks. The degree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is the most sensitive to the response of ICT.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influenced by the density of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d local protectionism.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s mos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ICT.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the higher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insensitive degree of traditional servic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to various trade cos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transregional transfer and division of labor in China, the pap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to reduce the trade cost.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贸易成本视角的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集聚关系研究——兼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路径”(批准号13YJC79012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转变研究”(批准号12YJC79028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全球价值链引导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批准号11AZD002)
【分类号】:F425;F740.4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鑫;陈耀;;运输费用、需求分布与产业转移——基于区位论的模型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2期
2 何玉梅;刘修岩;李锐;;基于连续距离的制造业空间集聚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10期
3 杨京英;姜澍;何强;;2012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Ⅱ)国际比较研究[J];调研世界;2013年01期
4 陆铭,陈钊,严冀;收益递增、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的分割[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5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6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7 胡向婷,张璐;地方保护主义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8 樊福卓;;地区专业化的度量[J];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9 马光荣;杨恩艳;周敏倩;;财政分权、地方保护与中国的地区专业化[J];南方经济;2010年01期
10 刘志彪;张少军;;总部经济、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宣丹妮;;民企与政府关系扭曲诱因剖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2 陶来利;周恺;朱杰;;我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3 张军民;张欣然;李茹茹;李彩霞;;新疆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转移互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4 李停;;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区际合作障碍——基于晋升博弈分析视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李晓敏;;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一个最新综述[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6 高永祥;;国际分工演化与我国地区专业发展的比较研究[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7 章文光;覃朝霞;;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变异问题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杨元泽;赵会玉;;地方政府竞争提高了经济效率么?——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黄潇;杨俊;;中国地区间教育不平等的分解及治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龙苗;郑勐;;市场与地方保护主义:一个基于市场产权的分析框架[J];商业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3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长海;企业影响力、会计稳健性与资源配置效率[D];暨南大学;2010年
7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肖教燎;土地政策传导机制与路径的分析与仿真[D];南昌大学;2010年
9 黄蕙萍;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环境规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佳;落后产能的成因研究——土地分成合约的视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祝鹤;煤矿安全规制对煤炭产业所有制结构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鹏;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芳;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瞿梦杰;乡镇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徐楚锟;政府引导下的低碳经济融资方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唐成伟;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水平及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保建云;;区域发展差距、地方保护主义与市场一体化发展——基于区域非均衡发展转型大国的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8期
2 何雄浪;;专业化分工、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我国地方优势产业形成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7年06期
3 陈耀;陈钰;;我国工业布局调整与产业转移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10期
4 贺灿飞;潘峰华;;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5 贺灿飞;谢秀珍;;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6 魏后凯;白玫;;中国企业迁移的特征、决定因素及发展趋势[J];发展研究;2009年10期
7 白文扬,李雨;我国工业产业集中度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年11期
8 陈耀;冯超;;贸易成本、本地关联与产业集群迁移[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3期
9 魏后凯;白玫;;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现状及特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10 周业安,赵晓男;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研究——构建地方政府间良性竞争秩序的理论和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谢良兵;[N];经济观察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丽娜;;产业差异与中小企业空间集聚[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07期
2 郭嘉仪;张庆霖;;省际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的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年06期
3 徐敏;姜勇;;中国保险排除度空间集聚与差异: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13年11期
4 刘斯敖;王君;;浙江地理网络空间集聚创新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10期
5 宋迎昌,武伟;北京市外来人口空间集聚特点、形成机制及其调控对策[J];经济地理;1997年04期
6 阮学金,张军;乡镇企业的社区性格和空间集聚[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1期
7 杞如福;;对外贸易空间集聚的理论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8 梁琦;空间集聚的基本因素考察[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李江;贺传皎;;深圳工业空间集聚的动力机制分析[J];珠江经济;2006年12期
10 江激宇;张士云;;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倪外;李娟文;;基于新产业区理论的小商品市场空间集聚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娜;石敏俊;;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叶;孟浩程;;科技创新的空间集聚作用[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4 赵泰合;;浙江省人口和经济空间集聚的均衡性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5 郑长德;;集聚与空间不平等——来自中国的证据[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4期(总第19期)[C];2012年
6 曾昭法;左杰;;中国省域城镇化的空间集聚与驱动机制研究——基于空问面板数据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7 陈修颖;于涛方;;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最新发展及空间集聚合理度判断[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于树江;戴大双;王云峰;;区域产业创新的集群模式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杜德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的发展态势及空间集聚[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叶玉瑶;张虹鸥;陈绍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特征及其量化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袁华明 区委报道组 范建荣;空间集聚 产业集群 技术集约[N];浙江日报;2014年
2 刘建民 王蓓 吴金光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优化财税政策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N];光明日报;2012年
3 陆铭;上海人口密度偏低 人口规模偏小[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周其仁;如何应对改革触发的深层风险?[N];经济观察报;2013年
5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贾若祥;新区圈地再热 建设亟待规范[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6 冯现学;城市规划与城市化[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7 首席记者 崔晓农;长沙50个重点招商项目向园区集中[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继华;大连市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及其组织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朱希伟;企业空间集聚与地区间专业化[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政新;物品空间集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盛垒;外资在华研发空间集聚及知识溢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陶永亮;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4年
6 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覃一冬;集聚、增长与福利:理论和实证[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盖翊中;IT业空间集聚、产业网络与厂商行为的关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展;基于多层面的中国空间集聚态势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2 陈冬冬;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4年
3 黄晓峰;区域经济空间集聚及其溢出效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光平;人力资本空间集聚与产业集群发展互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宗茗;中部省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集聚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6 王宏艳;人力资本空间集聚过程、机理及效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段艳梅;汽车工业研发机构空间集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根;增长极与创新的空间集聚[D];广西大学;2002年
9 曹灿;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空间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09年
10 杨斌;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97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kuaiji/2397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