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会计论文 >

小议金融资产预期损失模型

发布时间:2019-03-16 12:27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预期损失模型,并比较了其相对已发生损失模型的优势和缺陷。根据IASB和FASB对金融工具减值项目的研究进展,预期损失模型对预期信用损失的确认更加反映金融资产真实价值的理论先进性,以及解决实际困难的可操作性,本文认为预期损失模型比较可能推行。同时,结合中国准则制定机构在国际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建议中国企业在过渡时期提前建立和完善财务数据分析系统,尝试在一般减值准备基础上增加预期损失的减值准备,并建议暂将减值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expected loss model and compare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loss model.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impairment projects by IASB and FASB, the recognition of expected credit losses by expected loss model reflects the theoretical advancement of the real value of financial assets and the maneuverability of solving practical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considers that the model of expected loss is more likely to be carried out.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light of the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standards-setting institutions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Chinese enterprises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financial data analysis system in advance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and try to increase the impairment preparation for expected losses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impairment prepar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impairment loss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for the time being.
【作者单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河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分类号】:F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伟;;预期损失模型缺陷与会计监管独立性问题研究——基于对IASB《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0年05期

2 中国农业银行预期损失模型课题组;姚明德;;金融资产减值理论分析及预期损失模型最新进展[J];金融会计;2012年07期

3 洪金明;马跃;;对预期损失模型进展的跟踪及其实施的思考[J];金融会计;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丹;;贷款减值新计提方式预期损失模型探讨——基于《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J];财会通讯;2011年22期

2 李琳;;会计稳健性真的过时了吗?——兼议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最新进展[J];财会通讯;2011年34期

3 杨焕云;;IASB对金融工具减值预期损失模型的完善[J];财会月刊;2011年23期

4 龚玉姣;马广奇;;引入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银行资产计量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1年32期

5 王荭;韦彩霞;;对IASB/FASB贷款减值确认模型的探讨[J];财会月刊;2012年05期

6 任玉龙;;改进银行贷款减值准备核算:基于预期损失模型[J];财会月刊;2012年14期

7 姚明德;;时间比例法在预期损失模型中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2012年05期

8 韦彩霞;;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最新发展——对IASB和FASB的比较与趋同[J];当代经济;2012年11期

9 易传和;曹坤;;基于顺周期性的信用风险预期损失模型和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对比分析[J];系统工程;2012年02期

10 章琳;;金融工具减值模型之演变——从预期损失模型到三组别法[J];财会月刊;2012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庭清;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诺;银行业上市公司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安菁菁;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 张颖;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慕丽平;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孙水昌;我国金融工具准则持续全面国际趋同探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6 李进博;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模型制定演进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7 曹坤;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贷款减值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王婷;金融工具减值模型改革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9 山丽;对金融资产预期减值模型的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地;郑伟;;财务会计:由理想到现实──兼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J];财经科学;2006年06期

2 王红军;刘威;;国际金融危机下金融资产减值方法的转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王红军;;金融资产预期损失减值模型探讨[J];财会学习;2011年01期

4 刘星;贺晓阳;;贷款减值模型的博弈分析[J];财会学习;2011年04期

5 银监会财会部动态拨备课题组;李怀珍;胡永康;司振强;;动态拨备在中国银行业的实施研究[J];中国金融家;2010年08期

6 姚明德;;对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下预期损失模型的比较研究[J];金融会计;2012年03期

7 陆建桥;朱琳;;跟踪国际 主动参与 积极应对 深入研究金融工具会计最新动向与对策——财政部金融工具会计工作组第二次会议综述[J];会计研究;2010年02期

8 郑伟;;预期损失模型缺陷与会计监管独立性问题研究——基于对IASB《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0年05期

9 邢丽滢;;浅议以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年05期

10 李桂萍;;IASB金融资产减值准则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晓明;;浅析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运用及其影响——以《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为例[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年03期

2 郭晓明;;浅析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运用及其影响——以《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为例[J];山东商业会计;2008年02期

3 胡振国;陈慧;;我国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解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年05期

4 张振;关于发展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思考[J];经济师;2001年08期

5 贾建军;张文贤;;新企业会计准则运用对境内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7年03期

6 胡争;孙瑞;;试析公允价值及其运用[J];财会月刊;2007年09期

7 李健;秦彦;;石油和天然气资产折旧与减值计量方法的改进[J];资源与产业;2008年02期

8 沈军民;;浅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会计与税收的处理差异[J];现代商业;2008年08期

9 张秋生;;简析《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对基金投资的影响[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4期

10 高爱青;;论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永生;;美国救市法案中的会计谬误[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辉;于长春;;从IASB和FASB金融工具准则分歧与求同之路透视IFRS的趋同趋势[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洪东升;;学习新准则 应对新挑战[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4 王建新;;绩效目标、公司治理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张晓军;;金融资产计价与减值研究[A];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徐雨莲;;会计准则执行中相关问题浅析[A];2004—2005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韦恩·R.兰兹曼;刘强安;;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相关且可靠吗?——来自资本市场研究的证据[A];当代会计评论(第1卷第2期)[C];2008年

8 王雷;朱学义;阚宏伟;;论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观[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潘娜;朱卫东;;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玉凤;;浅谈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积极作用[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世燕 张胜保;“表内”“表外”转 数据大不同[N];中国财经报;2006年

2 张建伟;资产减值账务处理全程精解(二)[N];财会信报;2007年

3 秦文娇邋郭鹏;《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解读(中)[N];中国税务报;2008年

4 记者 袁跃;积极应对新国际会计准则接轨[N];财会信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高鹤;金融工具准则改革大潮扑面而来[N];中国会计报;2009年

6 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简析(四)[N];财会信报;2007年

7 秦文娇 孙晓景;与国际财务报告持续趋同 金融工具酝酿重大变革[N];中国会计报;2010年

8 财政部会计司供稿;IASB关于具有权益特征金融工具准则的最新动向[N];中国会计报;2010年

9 ;IASB就金融工具准则征求意见[N];中国会计报;2009年

10 ;IASB拟改善特殊金融工具财务报告状况[N];财会信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日昱;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2 王珏;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宋德亮;商业银行会计与信息披露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2年

4 陈秧秧;IASC/IASB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制定之演进[D];厦门大学;2007年

5 占美松;财务报告信息与表外披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李翔;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论[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7 司振强;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8 杜静然;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的会计准则变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葛晓舰;公允价值计量与应用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10 胡庭清;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韦华);银行业运用公允价值的若干问题探讨[D];厦门大学;2009年

2 何翔;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石旭晖;公允价值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余春香;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D];厦门大学;2008年

5 赵娜;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会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6 吴茜;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运用:进展与启示[D];厦门大学;2009年

7 徐晓庆;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运用状况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8 陈宏高;广西钢铁企业财务策略应用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韩晓敏;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变革及与国际准则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宁科;国际金融工具准则的修订对我国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41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kuaiji/2441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8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