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会计论文 >

新会计准则下我国寿险合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计量的几个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0-11-12 09:17
   由于寿险经营的特殊性,保险会计一直被认为是会计中的异类。特别是对占了寿险公司80%—90%的合同准备金负债的估计,一直是业界的难题,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在新会计准则之前,我国一直沿用法定准备金的计量体系对寿险合同的财务准备金计提。不过由于法定准备金比较关心保险人的偿付能力水平,评估假设相对比较保守,导致财务准备金计量结果缺乏财务信息的公允性要求。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香港上市的保险公司沿用了US GAAP的财务准则对合同准备金进行计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境内境外上市的保险公司财务信息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因此,为提高保险公司财务信息的公允性和可比性要求,我国的保险会计改革势在必行。 2009年,保监会颁布《关于保险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对于在境内或境外上市的保险公司都必须使用新的会计准则,并对导致差异的会计政策进行变更。同年,财政部于颁布了《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09]15号),提出了对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合同准备金的计量思路与计量要求。新会计准则下的保险合同负债计量引入了保险合同分拆以及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对于其中不属于保险风险的部分按照相关金融工具确认条件进行计量,对于其中属于保险风险的部分按照保险合同计量,并相应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负债,未决赔款准备金负债。应该说,新规定的实施,使得寿险合同准备金的计量结果更加公允地反映保险公司的财务信息,也使得我国保险会计实务走向了国际最前沿。不过从近几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三家上市寿险公司年报中对寿险合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计量的披露信息来看,仍存在着信息披露含糊,信息披露不足的状况,导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相关规定尚未完善,准备金计量假设和计量方法存在可操纵的空间。因此,本文试图从相关规定的原则性指导出发,结合目前对寿险合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计量的实务操作,对目前寿险合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计量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和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部分为寿险合同准备金计量方法的研究综述。包括对国外先进计量方法的研究综述,新会计准则下我国寿险合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量思路,并引出目前我国寿险合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计量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为费用现金流的计量探讨。首先通过对首期费用处理的评述探讨首期费用处理的合理性及其对保险人带来的影响;再次通过分析续期保单费用处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寿险保单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负债评估时应考虑的费用范围。 第四部分为内嵌衍生金融工具现金流的计量方法探讨。由于内嵌衍生金融工具的复杂性,目前实务中对这方面的计量比较落后,本文通过对投资连结保险的满期最低保证利益选择权的分析,结合B-S期权定价模型探讨内嵌衍生金融工具现金流的计量方法,并对内嵌衍生金融工具现金流的计量做出总结。 第五部分为折现率相关问题的讨论。首先提出了寿险合同准备金计量选取的折现率水平不应当反应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风险,其次结合实务操作探讨750日移动平均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作为折现率确定基准的局限性,最后结合资产投资组合理论通过低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提出确定寿险保单未来现金流折现率的新方法,并对新方法做出相关评述。 第六部分为边际问题的讨论。对于风险边际问题,提出了计量风险边际的必要性,并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对风险边际内涵,计提单位,计提方法进行探讨,对我国风险边际问题的后续处理提出相关建议。对于剩余边际问题,首先通过对剩余边际初始计量评述分析其做法的合理性,其次通过对摊销载体选择的分析探讨保险人如何选择合适的摊销载体进行利润的摊销,并提出改善意见。再次对后续期间计量假设发生变化时剩余边际相关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保险人利润分布的影响。 第七部分为文章的政策建议部分。主要结合本文的分析,对我国未来寿险合同准备金计量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考虑未来费用水平时,应考虑未来保费收入与费用的匹配,若未来现金流入采用纯保费水平,则在计量合同未到期准备金负债时不应当考虑相关费用水平;若未来现金流入采用毛保费水平,则在计量合同未到期准备金负债时应当只考虑定价时确定的费用水平,其他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反应管理效率水平。 第二,对于保险合同内嵌衍生金融工具现金流计量的问题,针对投资连结保险的最低保证利益,引入了B-S期权模型对其计量进行探讨分析。 第三,对于折现率问题,提出了采用750日移动平均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作为保单负债现金流折现率确定基准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新的基于低风险资产投资组合理论确定寿险负债现金流折现率的方法。 第四,对于风险边际问题,提出了我国寿险合同准备金计量风险边际的必要性,并结合国际上的相关规定和做法对我国风险边际的计量提出建议。对于剩余边际问题,提出了摊销载体的选择应当分险种进行,若不分险种进行,则采用直线摊销方法更为合适。对后续期间假设变化时,不同剩余边际的摊销方法将导致利润释放的极大不同,保险人可通过对不同方法的选择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840.32;F23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2. 寿险合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计量方法综述
    2.1 国际上寿险合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计提方法综述
        2.1.1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财务准备金计提方法
        2.1.2 澳大利亚财务准备金计提方法
        2.1.3 IASB研究成果
    2.2 新会计准则下我国寿险财务准备金计提思路
        2.2.1 引入保险合同分拆和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对保险合同负债进行计量
        2.2.2 保险合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量
    2.3 新会计准则下我国寿险合同准备金计量存在的问题
3. 费用现金流处理问题探讨
    3.1 对首期获取费用处理的相关评述
    3.2 对未来费用现金流量处理存在的问题探讨
4. 内嵌衍生金融工具现金流计量方法探讨
    4.1 投资连结保险的最低保证利益选择权分析
    4.2 基于B-S期权理论分析投资连结寿险产品的保单负债价值
        4.2.1 投保人到期生存保单的价值
        4.2.2 保险合同发生保险事故保单的价值
        4.2.3 数值分析
    4.3 关于寿险合同内嵌衍生金融工具现金流计量的总结
5. 关于未来负债现金流折现率问题的探讨
    5.1 折现率不应当包含风险调整因素
    5.2 采用750日移动平均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的局限性分析
        5.2.1 国债到期收益率与市场无风险利率的区别分析
        5.2.2 移动平均方法的局限性分析
    5.3 低风险资产投资组合确定寿险折现率的方法探讨
        5.3.1 寿险合同无风险折现率选取应考虑的因素
        5.3.2 资产投资组合理论的引入
        5.3.3 低风险资产组合的选择
        5.3.4 对采用资产投资组合确定寿险产品折现率的评述
6. 边际问题的讨论
    6.1 风险边际问题探讨
        6.1.1 风险边际计提的必要性分析
        6.1.2 关于风险边际内涵,计量单位,计量方法的探讨
        6.1.3 对我国未来寿险合同风险边际计量的几点建议
    6.2 剩余边际
        6.2.1 对剩余边际初始计量的评述
        6.2.2 剩余边际的后续计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6.2.3 剩余边际后续计量时假设发生变化的处理方法探讨
7. 相关建议
    7.1 加强计量理论基础研究,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
    7.2 强化寿险准备金计量和披露的监管,提高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规范性
    7.3 加强指导和引导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兵;;论保险公司的价值评估[J];保险研究;2007年12期

2 刘玉焕;;保险新会计准则对寿险业务的影响[J];金融会计;2011年01期

3 陆建桥;;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2005年05期

4 李荣林;崔华清;孟林;;关于保险合同负债计量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0年01期

5 郭菁;;揭开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的面纱——对IASB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述评[J];会计研究;2010年09期

6 安明硕;中外保险会计比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程颖;;我国保险会计准则分析与思考[J];上海保险;2006年06期

8 冯樱;中美保险会计比较研究[J];上海会计;2003年11期

9 顾兆峰;美国的保险会计[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年09期

10 杨舸,田澎;一个具有保底投资收益的投资连接寿险定价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11期



本文编号:2880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kuaiji/2880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a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