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黔东南苗族银饰文化传承研究——以凯里市凯棠苗族乡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10 12:24

  本文关键词:黔东南苗族银饰文化传承研究——以凯里市凯棠苗族乡为例 出处:《思想战线》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黔东南 苗族 银饰 文化 传承 研究 凯里市 凯棠 苗族乡 为例


【摘要】:正黔东南的苗族银饰享誉海内外,其中以"革一式"最为著名。"革一式"的盛装银饰配件最多,主要包括颈饰、胸饰、手饰、银衣及其他银饰等几大类,全身银饰可重达300余两。①凯棠苗族银饰即属于著名的"革一式",其传承可以追溯到该地区传唱的古歌《开天辟地》:"宝公和雄公,且公和当公,炼金又炼银……""金子熔化了,银子熔化了,宝公和雄公,……拿把大锤子,……猛地打下来,金银满地跑。"②文献资料有关于"生苗区"(包括凯棠地区)苗族佩戴银饰的习俗记载。明代郭子章的《黔记》卷59和翟九思的《万历武功录》卷6,记载有黔东和黔中苗族"以银环、银圈饰
[Abstract]:The Miao silver ornaments of Qiandongnan are famous at home and abroad, among which the most famous are "one style". The "leather type" has the most accessories, mainly including neck, chest, hand, silver and other silver ornaments and so on. The whole body silver ornaments can weigh more than 300.1 Kaitang Miao silver ornaments belong to the famous "revolution style", and its inheritanc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ancient songs of the region, "Bao Gong and Xiong Gong, and Gong he Dang Gong." The gold was melted, and the silver was melted, and the gold was melted, and the gold and the silver were melted. There are records about the custom of wearing silver ornaments in the Miao area (including Kaitang area). Volume 59 of Guo Zizhang in Ming Dynasty and the Wugong record of Wanli by Zhai Jiusi. Recorded in Eastern Guizhou and Central Guizhou Miao "silver ring, silver ring decoration"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部;
【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立项课题“苗族文化的现代化研究——以黔东南州凯里市凯棠乡苗族地区为个案分析”阶段性成果(09ZX024)
【分类号】:K892.23
【正文快照】: 黔东南的苗族银饰享誉海内外,其中以“革一式”最为著名。“革一式”的盛装银饰配件最多,主要包括颈饰、胸饰、手饰、银衣及其他银饰等几大类,全身银饰可重达300余两。①凯棠苗族银饰即属于著名的“革一式”,其传承可以追溯到该地区传唱的古歌《开天辟地》:“宝公和雄公,且公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善子;;黔东南苗族民歌探析——以“飞歌”为中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吴青;郑和兵;;黔gq南苗族婚俗文化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2期

3 但新球;;雷公山森林公园的苗族文化与旅游展示设计[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王一波;陈廷亮;咏梅;;浅析苗族鼓舞的起源和发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叶舫妤;;贵州施洞地区苗族传统服饰刺绣研究——苗绣手工业者概况田野调查实录[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6 牟孝梅;;贵州苗绣抽象图案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刘丽;卫钰;;苗族的民间信仰及其区域差异[J];沧桑;2009年05期

8 何圣伦;石雪;;苗族生命伦理观与苗族和谐文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孔令彬;;试论古代彝族婚俗中的陪房现象[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王晓莺;贾芸;;施洞苗族服装染色中地方性知识的应用探讨[J];创意与设计;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彭华;;苗族“滚山珠”的社会生境及变迁与保护[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周丽玲;;生命之源:对苗族民间文学的一种阅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志勇;;文化生态理论下黔东南苗族斗牛文化发展[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张永斌;黔西北民族杂居区语言生态与语言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梁智勋;中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及其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雷晴岚;(亻革)家“哈冲”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延超;民族体育的生态与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8 王艳晖;湖南靖州花苗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张晓松;历史文化视角下的贵州地方性知识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芳;枧槽苗乡[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苗族崇龙习俗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雪枫;傅里叶级数在图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邵靖;云南少数民族包的文化符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倪志凌;威信县双河乡苗族民歌歌唱技法探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蒋怡敏;苗族服饰图案在数字插画中的应用与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曹淑丽;清代对苗疆地区的法律治理[D];吉林大学;2011年

7 梁勇;麻山苗族史诗《亚鲁王》音乐文化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邹晶晶;苗族装饰艺术中女性纹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汤丽茗;论雷山县苗族服饰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伊涛;清末民初广西瑶族服饰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05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05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8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