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唐代邛窑鸭式杯的形式意匠及文化内涵探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9:13

  本文关键词:唐代邛窑鸭式杯的形式意匠及文化内涵探析 出处:《装饰》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邛窑 鸭式杯 形式 意匠 蕴涵


【摘要】:唐代邛窑鸭式杯在传世的邛窑陶瓷产品中极具特色。关于这种杯式,有学者认为它"很可能与中、西文化的交流有关,因它极似西方一种用动物头饰装饰的‘来通’金银器皿"。笔者分析,鸭式杯在形式上汲取了"来通"杯等外来杯式的部分特征,但又不止于此,鸭式杯的形式更受传统"拟物"的意象设计思维之深刻影响,邛窑瓷工正是将外来杯式的若干因素化入传统的造物匠心,最终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手法生成了鸭式杯的系列特色形式;在唐代融汇中西、多元互动的文化潮流中,鸭式杯以其斑斓而清新的意象形式蕴涵了唐代的整体文化精神,散发出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流淌出诗化的意趣。
[Abstract]:Qiongyao duck cup in the Tang Dynasty is very distinctive in the ancient Qiongyao ceramic products. Some scholars think that it is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exchang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Because it is very similar to a kind of 'Laitong' gold and silver vessels decorated with animal headgear in the west. The author analyzes that the duck cup has absorbed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cup such as' Laitong 'cup in form, but it does not stop there. The form of duck cup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image design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imitating things". Qiongyao porcelain workers just put some factors of foreign cup into the heart of traditional creators. Finally,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 forms of duck cup are generated by lively language techniques. In the cultural trend of the fusion of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duck cup, with its beautiful and fresh image form, contains the whole cultural spirit of the Tang Dynasty, exudes the rich flavor of local life and flows out the poetic interest.
【作者单位】: 西华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K876.3;J527
【正文快照】: 邛窑是四川古陶瓷史上一个颇具代表性的窑场体系,其窑址散布于今四川省邛崃市及其周边部分片区,今存什方堂窑、固驿窑、尖子山窑等遗址。邛窑创烧于南朝,极盛于唐,衰于宋末,一度成为岷江中游地区的瓷业重镇,主烧青釉瓷器,兼烧青釉加彩的器物(即“加彩瓷”)、白瓷等器类,形成了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继涛;;盛世话青瓷——隋唐五代青瓷的窑系和工艺传统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2 王秋雷;李兴华;;论中国古代陶之“四德”观——读唐代欧阳詹《陶器铭》(并序)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3 万雄飞;;辽宁阜新关山辽墓出土瓷器的窑口与年代[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4 崔剑锋;刘爽;彭善国;吴小红;;赤峰北部辽代窑址出土陶瓷残片及窑具的成分分析[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5 陈静;;浅谈肌理在现代装饰陶艺中的运用[J];山东陶瓷;2012年02期

6 刘珂;;试论中国陶瓷的纹饰与中国书画的关系[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薛伟;;试谈我国早期制陶原料中的羼和料[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8 栾兆鹏;;中国古代白瓷起源问题研究综述[J];博物馆研究;2006年02期

9 张文松;张琳琳;;中国近代陶瓷的落后与当代陶瓷人的历史使命[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10 曹琼;;唐宋青花瓷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存在问题[J];长江文化论丛;2009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由翠青;马丁民;;现代高温色釉装饰的写意性[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雪玲;;中国古代青花“鱼化龙”纹饰考[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饶晶;王娟;饶媛媛;;欧、美、日、中近代陶瓷设计发展之比较[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2009年

4 马骥;刘国敏;;汉画像砖的艺术风格及制作工艺[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媛;苗建民;段鸿莺;;元代建筑琉璃化妆土工艺的初步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锐;耀州瓷艺术图像比较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5 赵琳;元明工艺美术风格流变[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斌;PIXE在古陶瓷、古玻璃产地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陈碧;《周易》象数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10 朱力;崇实厚生·回归自我[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国栋;核分析技术在南洼和扒村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2 霍旭东;从汝窑、修内司窑和郊坛窑的技术传承看宋代瓷业的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迎;现代河南钧瓷造型艺术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周志仪;饶河流域典型徽州传统村镇外部空间形态特征与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5 曾晶;青花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艺术探索[D];南昌大学;2010年

6 许雅萍;论福建外销瓷对洛可可艺术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常存;书于瓷枕[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沙玲;安徽泾县陶窑村传统制陶工艺的调查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上官敏;明代景德镇民窑鱼纹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10 蓝e,

本文编号:1410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10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c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