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织中之圣”——中国缂丝的传统技艺传承

发布时间:2018-01-17 01:14

  本文关键词:“织中之圣”——中国缂丝的传统技艺传承 出处:《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缂丝 传统技艺 传承 影像化


【摘要】:缂丝是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在其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发展与创新。宋代产生了缂制书画艺术品,缂丝技艺在元明清时期进一步发扬光大。新中国成立之后,苏州一带的缂丝业重获新生,但今天也面临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市场流通不畅、题材不够新颖等问题。通过对缂丝的渊源、变迁和传承进行梳理,总结规律,并根据数字时代的特点,寻求缂丝的科学传承方式,有助于缂丝这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Abstract]:Tapestry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silk art, which has been developing and innovating in its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 year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Kesi silk industry in Suzhou was reborn, but today it also faces the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the market circulation is not smooth. Through combing the origin, changes and inheritance of Kesi silk, summarizing the rules, an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gital age, seeking the scientific inheritance of Kesi silk. It helps to protect and develop this importa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基金】:2011年商丘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1QN11) 《河南省2012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缂丝工艺技术及其开发再利用研究》(1223004103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523
【正文快照】: 缂丝,又名“刻丝”,是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是以桑蚕丝为原料,以生丝做经,彩色熟丝做纬的丝织工艺品。缂丝的织造方法与一般锦缎的不同之处是,它采用“通经断纬”的织造方法,先以经丝纵向贯穿织物,再根据底稿的纹样,用色梭将纬丝往返与经丝交织。这种极富难度的织法使缂丝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国庆,黄俐君;浅析辽代水波地荷花摩羯纹绵帽的缂丝工艺[J];丝绸;2003年03期

2 楼淑琦;清代“红地彩云金龙缂丝袍”的艺术特色及修复[J];丝绸;2003年06期

3 张国忠;我国的缂丝织物[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1982年03期

4 ;宋缂丝八仙介寿图[J];历史教学;1994年03期

5 朴文英;两件缂丝牡丹赏析[J];文物世界;2001年01期

6 李经国;文博大家王世襄追国宝[J];炎黄春秋;2003年12期

7 其木格;辽代缂丝荷花摩羯纹棉帽[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02期

8 沈国庆;缂丝《蝶恋花》——记封面缂丝牡丹[J];丝绸;1983年03期

9 王西野;朱启钤与苏州缂丝[J];贵州文史天地;1998年03期

10 王浩然;;中国缂丝工艺之美[J];收藏;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国明;;浅谈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抢救与发掘[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秦德祥;;吟诵传承的价值、疑难与设想[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3 孔锋;徐小奇;王静爱;;基于网络技术建设地理学大师周廷儒院士纪念网站[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戴逸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5 廖育群;;形之上下话遗产[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6 楼淑琦;;清代“缂丝道袍"工艺特色及修复的介绍[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龚和德;;全能化性格演员——谈尚长荣[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程彩霞;;南京历史文化之品格及其传承机制探析[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黄曾恒;;继往开来的厦门蔡氏漆线雕[A];2010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高峰论坛专刊[C];2010年

10 袁少芬;;民族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者婧;北京老字号尝试新型拜师制[N];北京商报;2007年

2 记者 周自进 吕磊;上海老凤祥传统技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N];中国黄金报;2007年

3 记者 瞿剑;中国造纸印刷和古籍展品在京与观众见面[N];科技日报;2007年

4 记者 韦伟邋通讯员 董国俊;沈丘传统技艺“点石成金”[N];周口日报;2007年

5 杨建国;精品出自传统技艺与现代手法[N];建筑时报;2003年

6 记者 江俊瑞;宝庆传统技艺申报国家级文化遗产[N];中国黄金报;2007年

7 王磊;旗袍工艺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N];文汇报;2007年

8 郭凯;当古老黎锦遇到开发创新[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郭倩邋王琦铭;新疆:抢救“非遗”传承老艺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祝松;我国加强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春平;文本开放时代的医学嬗变[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吕屏;传统民艺的文化再生产[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仲立斌;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顾漫;中医古籍整理与学术传承[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5 岳永杰;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郑小娟;徽州典商在明清徽商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8 阮宝娣;羌族释比与释比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冯丽梅;医学地域化[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宋文长(TONG VAN TRUONG);冰封与潜流[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涵;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传承方式的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

2 彭小蕊;民间故事的传承方式对幼儿接受理解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段姗姗;传统技艺传承与演变的社会成因[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4 张劲盛;变迁中的马头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建亮;论苏州缂丝的艺术特色[D];苏州大学;2007年

6 王海华;立足本土 着眼未来[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家锦;学校教育视野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陈黎明;占里习惯法的传承方式及其教育内涵分析[D];西南大学;2007年

9 丁增云;中国古代科技知识传承的途径和机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葛化敏;布依族蜡染工艺传承的教育人类学阐释[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35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35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7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