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现代装饰陶艺的肌理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6 22:13

  本文选题:现代陶艺 切入点:装饰 出处:《苏州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肌理一直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迷人的美感而激发了陶瓷艺术创作者们无穷的创造力,它丰富多彩和变化和无以言状的形式,不仅给观赏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触觉感受,这一凝结了自然之理的肌理给人们营造了一个可无限想象的空间。这一原本自然呈现的肌理,一旦被艺术家运用到现代装饰陶艺中,便不其然地成为了当代陶艺的表现语言。肌理在现代装饰陶艺中如何制作和生成?又是如何传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取向?这一系列的困惑触发了我追根求源的兴趣,本文围绕肌理在现代装饰陶艺中的运用主题,通过对其制作工艺、表现形式及艺术效果进行不断尝试,探讨了肌理生成的规律,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对陶瓷艺术工作者们在今后的作品创作中有所启发。
[Abstract]:Texture has been with its unique form and charming aesthetic sense and inspired the endless creativity of ceramic art creators, it is rich and varied and indescribable forms, not only to the viewer with a strong visual impact, It also brings people a rich sense of tactile feeling, a texture that condenses natural reasoning and creates an infinite space for people to imagine. This natural texture, once applied by artists to modern decorative pottery, However, it has become the expression language of contemporary ceramic art. How to make and generate texture in modern decorative pottery art? And how to convey the creators' thoughts, feelings and aesthetic orientations? This series of puzzles triggered my interest in seeking for roots and sourc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heme of the use of texture in modern decorative pottery art, and probes into the rules of texture formation through continuous attempts on its production techniques,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artistic effects. In order to enlighten the ceramic artists in the future, it is concluded and summarized theoretically.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52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继涛;;盛世话青瓷——隋唐五代青瓷的窑系和工艺传统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2 李松杰;刘红娜;;困境中的近代景德镇瓷业[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3 潘华;;简述现代居室设计中的陶瓷元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4 王秋雷;李兴华;;论中国古代陶之“四德”观——读唐代欧阳詹《陶器铭》(并序)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5 李雨晨;;推进陶瓷文化对外交流的策略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6 万雄飞;;辽宁阜新关山辽墓出土瓷器的窑口与年代[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7 崔剑锋;刘爽;彭善国;吴小红;;赤峰北部辽代窑址出土陶瓷残片及窑具的成分分析[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8 孙淼;;现代壁画艺术中的材料特色——水光世界[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邵长宗;尹丹;;作为一种精神的“解构”——论“解构”思想在中国当代陶艺中的可能性[J];山东陶瓷;2007年01期

10 纪瑞祥;;中国陶瓷艺术美学意蕴探析[J];山东陶瓷;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邹幸;;延伸与突破——论构成主义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由翠青;马丁民;;现代高温色釉装饰的写意性[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雪玲;;中国古代青花“鱼化龙”纹饰考[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饶晶;王娟;饶媛媛;;欧、美、日、中近代陶瓷设计发展之比较[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2009年

5 马骥;刘国敏;;汉画像砖的艺术风格及制作工艺[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罗苏文;;近代景德镇瓷业经营环境与瓷都的演变[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7 李媛;苗建民;段鸿莺;;元代建筑琉璃化妆土工艺的初步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锐;耀州瓷艺术图像比较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5 赵琳;元明工艺美术风格流变[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斌;PIXE在古陶瓷、古玻璃产地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陈碧;《周易》象数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胡敏;中西人体美观念及其表现形式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国栋;核分析技术在南洼和扒村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2 霍旭东;从汝窑、修内司窑和郊坛窑的技术传承看宋代瓷业的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迎;现代河南钧瓷造型艺术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小兰;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艺术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廖晓婧;陶瓷水容器造型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6 周志仪;饶河流域典型徽州传统村镇外部空间形态特征与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7 曾晶;青花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艺术探索[D];南昌大学;2010年

8 许雅萍;论福建外销瓷对洛可可艺术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文爽;装饰陶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0 常存;书于瓷枕[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621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21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3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