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净土变形式的形成过程与完成时间
本文选题:经变画 切入点:西方净土变 出处:《敦煌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西方净土变是中国佛教美术的主要题材之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该经变滥觞于6世纪中叶,直到8世纪初叶才定型。早期西方净土变的构图形式主要是说法会,而后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加入了"十六观"内容,到8世纪初形成说法会与对联式条幅画"未生怨"、"十六观"结合的构图形式,成为西方净土变的主要构图形式。本文对西方净土变构图形式进行了考察与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佛教美术发展的理解。
[Abstract]:Western Pure Land change is one of the main subjects of Chinese Buddhist art, which is rich in content and diverse in form. It origin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6th century and was not finalized until the beginning of the 8th century. Then in the long process of evolution, the content of "Sixteen views" was added, and by the beginning of the eighth century, it formed a form of composition that w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antithetical banners, "No resentment" and "the Sixteen View". 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form of Western Pure Land change, which is helpful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art.
【作者单位】: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
【分类号】:K879.3;J2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声良;成都南朝浮雕弥勒经变与法华经变考论[J];敦煌研究;2001年01期
2 吴荭,魏文斌;甘肃中东部石窟早期经变及佛教故事题材考述[J];敦煌研究;2002年03期
3 张景峰;;莫高窟第431窟初唐观无量寿经变与善导之法门在敦煌的流传[J];敦煌研究;2010年04期
4 梁尉英;观经六缘变相释说[J];敦煌研究;1998年02期
5 史苇湘;;敦煌莫高窟中的《福田经变》壁画[J];文物;198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八木春生,顾虹;关于中国成都地区的佛教造像——以520~540年间造像为中心[J];敦煌研究;2003年03期
2 魏文斌;麦积山石窟几个问题的思考和认识[J];敦煌研究;2003年06期
3 张元林;《法华经》佛性观的形象诠释——莫高窟第285窟南壁故事画的思想意涵[J];敦煌研究;2004年06期
4 陈明;施萍婷;;中国最早的无量寿经变——读支道林《阿弥陀佛像赞并序》有感[J];敦煌研究;2010年01期
5 贺世哲;王惠民;;敦煌楞伽经变考论[J];敦煌研究;2011年04期
6 王治;;敦煌莫高窟中唐西方净土变理想模型的构成[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04期
7 荣新江;;萨保与萨薄: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粟特商队首领[J];龟兹学研究;2006年00期
8 赵声良;;敦煌隋代山水与空间表现[J];敦煌研究;2012年05期
9 郭yP孟;;敦煌隋代法华主题洞窟初探[J];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姚潇鸫;;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土商人的佛教信仰[J];史林;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荣新江;;萨保与萨薄: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粟特商队首领[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2 俄军;王琦;;佛教东传与炳灵寺[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治;空间表达与寓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陈大为;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元林;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艺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吴荭;北周石窟造像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王雪梅;古代印度弥勒信仰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刘颖;敦煌莫高窟吐蕃后期经变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7 徐艺;敦煌北朝彩塑造型语言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释见证(古骐瑛);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弥勒图像与信仰[D];四川大学;2006年
2 付莉;六—九世纪佛教慈善活动及其开展的基础、特征与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郝青松;形式的流传与意义迁移[D];天津美术学院;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惠民;敦煌西方净土信仰资料与净土图像研究史[J];敦煌研究;2001年03期
2 施萍婷;;关于敦煌壁画中的无量寿经变[J];敦煌研究;2007年02期
3 宿白;;南朝龛像遗迹初探[J];考古学报;1989年04期
4 雷玉华;颜劲松;;成都市西安路南朝石刻造像清理简报[J];文物;1998年11期
5 李裕群;;试论成都地区出土的南朝佛教石造像[J];文物;2000年02期
6 谢路军;善导净土思想特点与称名念佛法门的流行[J];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楠;;南阳汉画像石的“祥瑞”装饰艺术[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李宜丹;;论西方静物画构图形式的发展演变——在静物画教学中值得借鉴的美感体现[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2期
3 杨丽;;浅谈绘画的构图[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8期
4 侯庭卓;;摄影构图形式教学研究[J];文教资料;2011年19期
5 刘冬梅;;浅析宋人小品花鸟画构图形式中的辨证美学[J];艺术探索;2006年02期
6 李星;;构图形式在绘画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1年06期
7 苗延荣;中国画构图形式中的散点透视运用[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8 陶琳娜;任伯年绘画作品的艺术特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关德富;精于构图——《胡健摄影集》观后[J];文艺争鸣;1994年05期
10 李瑞;论中国传统人物画与花鸟画的构图特征[J];晋中师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迪:自说自画[N];中国文化报;2004年
2 翟勇;万卷书与万里路[N];光明日报;2004年
3 昆花;怎样插好花[N];中国花卉报;2003年
4 克东;“十”字与辐射线构图[N];中国集邮报;2003年
5 罗杨;构图至法[N];中国艺术报;2000年
6 周继厚;形式各样的奥运会徽[N];中国艺术报;2000年
7 刘华云;漫谈中国书画艺术[N];市场报;2005年
8 江苏省邳州市文化馆 颜培华;说邳州农民画[N];美术报;2001年
9 ;亦真亦幻亦动人[N];人民日报;2002年
10 张立新;流畅飘逸的半印半绘年画[N];中国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颖;敦煌莫高窟吐蕃后期经变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黄骏;唐代敦煌壁画人物风格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
3 王艳云;西夏晚期七大经变画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燕;西斯廷天顶壁画与莫高窟西方净土变之色彩对比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2 魏倩倩;“写意性”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3 任平山;迦陵频伽及其相关问题[D];四川大学;2004年
4 史忠平;“意”与“象”的融合[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e,
本文编号:1676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76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