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营销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30 06:34

  本文选题:甘肃省 切入点:文化旅游产业 出处:《甘肃政法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的满足。旅游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精神层面满足的选择之一,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游客的旅游需求随着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游客对旅游过程当中的文化体验和审美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视。游客在旅游时,游客对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的关注程度越发加强。文化旅游以其深厚内涵、多样的形式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当今社会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具有投资规模小、见效时间快、生态环境污染小等优势。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数量众多且种类繁多,是我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密集地之一。甘肃省的文化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旅游爱好者对异质文化类型、异质地区的好奇、向往等心理需求,具有相当大的开发价值,能够成为推动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甘肃省虽然是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导致甘肃省在对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当中的营销观念落后,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营销手段单一等,制约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甘肃省的文化旅游产业不管从规模上还是从层次上来看,与我国中东部的文化旅游大省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对于甘肃省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营销管理理论为基本研究理论,从管理学、旅游经济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营销现状以及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营销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甘肃省文化旅游的实际情况,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等方面制定甘肃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营销策略。本文对甘肃省文化旅游营销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促进甘肃省高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我国其他省份的文化旅游产业的营销策略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在这样一个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甘肃省应该充分利用其具有的文化旅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甘肃省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level of people's needs is increasing, and people's pursuit of higher spiritual satisfaction. Tour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choices of people's pursuit of spiritual satisfact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eople's spiritual demand, tourist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experience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Tourist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ourist attractions. Cultural tourism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with tourists for its profound connotation and various forms.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s the most potential emerging industry in the society. Gansu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and the number and variety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re numerous and varied. Th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of Gansu Province can meet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ourism enthusiasts on heterogeneous cultural types, heterogeneous regions, yearning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needs to a certain extent, so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develop th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ntensive places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China. It can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ansu Province. Although Gansu Province is a large province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but because of the backward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Gansu Province has lagged behind in the marketing concep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its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resources is not strong enough, the marketing means are single, and so on. It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 The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 has a certain gap with the cultural tourism province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 of China in terms of both scale and level. How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 and how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paganda of its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ansu Province. From the angles of tourism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marketing situation and marke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 On this basi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in Gansu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s, prices and channels,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 is formulated in the aspects of promotion strategy, etc. This paper has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ultural tourism marketing in Gansu Province. While promoting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and increasing economic benefits, the research on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other provinces of China also has certain reference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Under such a backgroun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Gansu Provinc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its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vigorously develop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ansu Province.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发展高峰论坛系列报道(二)[J];建筑与文化;2012年12期

2 王京龙;齐文化旅游论[J];管子学刊;2000年04期

3 湄子;晋中文化旅游综合印象[J];小城镇建设;2000年S1期

4 董琳;新疆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5 ;济宁:文化旅游大市[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36期

6 高亚芳;甘肃如何做大文化旅游产业“蛋糕”[J];发展;2002年12期

7 刘红梅;湖南文化旅游思路探析[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王素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旅游及其意义[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陈勤建;文化旅游:摒除伪民俗,开掘真民俗[J];民俗研究;2002年02期

10 张遂,刘斯文;对发展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步长存;;发挥人文资源优势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洁;;浅论贵州省黔中地区的文化旅游[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3 张文建;金丽娇;;绍兴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研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谢寿球;;建设广西文化旅游的“特区”——西林县文化旅游的定位和开发思路[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5 李秀金;;文化旅游:城市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谭申;宋立中;周胜林;;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国外文化旅游地影响模式分析及其启示[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维克;;深入发掘文化内涵 促进青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8 常莉;;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营销策略分析[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9 张生寅;;加快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10 王学昭;宋伟;;马尾船政文化旅游市场拓展策略探寻[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李函;文化旅游亟需深度开发[N];四川政协报;2003年

2 记者 李卫;文化旅游成为我省主攻产品[N];陕西日报;2004年

3 杨胜国;凤凰壮大文化旅游产业[N];团结报;2005年

4 绍兴市文物局副局长 高军;弘扬名士文化 发展文化旅游[N];文汇报;2003年

5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史委员会;发展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几点建议[N];武威日报;2005年

6 綦恩周;发展文化旅游 提升赤壁旅游品位[N];咸宁日报;2005年

7 马宏敏;云南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N];云南日报;2000年

8 沈向兴 王雪飞 李绍明 庄俊华;文化旅游共辉映[N];云南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李悦春;彝州文化旅游孕育新希望(上)[N];云南日报;2005年

10 赵强;不经意的文化旅游[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朱华武;湘绣文化旅游形成与适应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俞容龄;跨文化旅游情境中的多重话语[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磊;西安古都文化旅游品牌建设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闫雅萍;西安古都文化旅游管理体制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李云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理性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贝勇斌;基于场所依赖视角的城市文化旅游成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5 吕璐颖;文化旅游产业创新体系构建及运行机制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李强;菏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常月亲;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金丽娇;绍兴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崔杰;西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孙春玲;审美视域下的古镇文化旅游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4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84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f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