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湖北武当山柳树沟墓群2010年发掘简报

发布时间:2018-05-19 20:42

  本文选题:武当山 + 柳树沟 ; 参考:《江汉考古》2013年02期


【摘要】:柳树沟墓群自战国中期开始,秦、汉、宋及明清时期一直在沿用。墓葬分布密集,出土遗物较为丰富。第一阶段陶双耳罐、圜底釜、敛口平底钵等,都具有关中地区文化特色,属于关中秦文化范畴,与秦人南侵有关。第二阶段陶假圈足壶、翻卷圜底釜、甑等,仍以关中地区秦文化面貌为主,但包含了少量南方文化因素,是秦拔郢后形成的一种混融性地域文化。秦文化由北向南逐渐发展,反映出秦拔郢后一个区域文化的演变过程。通过本次发掘,进一步弄清了柳树沟墓地的整体布局,增强了资料的完整性,极大的丰富了该墓地的文化内涵,对研究汉水流域秦文化的丧葬习俗增添了一批新的实物资料。
[Abstract]:Liushugou tombs began in the mid-warring States, Qin, Han, Song and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ave been used. The tombs are densely distributed and the unearthed relics are abundant. In the first stage, the pottery double ear pot, the recessed pot, the convergent mouth flat bottom bowl and so on, all have the Guanzhong area culture characteristic, belongs to the Guanzhong Qin culture category, and is related to the Qin people's south invasion.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pottery dummy circle foot pot, the scroll bottom kettle, the retort and so on, still mainly take the Qin culture appearance in the Guanzhong area, but contains a small amount of southern culture factor, is a kind of mixed regional culture formed after Qin Ba Ying. Qin culture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north to south, reflecting the evolution of a regional culture after Qin Baying. Through this excavation, it further clarified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tomb of Liushugou, enhanced the integrity of the data, greatly enriche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cemetery, and added a number of new material materials to the study of the burial customs of Qin culture in the Han River Basin.
【作者单位】: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分类号】:K878.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蔡靖泉;楚文化在秦统治时期的存在和影响[J];江汉考古;1997年01期

2 陈振裕;;略论湖北秦墓[J];文博;198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永庆;蒋中华;鲁红卫;;河南淅川县阎杆岭38号汉墓的发掘[J];华夏考古;2006年02期

2 蔡靖泉;楚文化在秦统治时期的存在和影响[J];江汉考古;1997年01期

3 余静;腾铭予;;中国南方地区汉墓的发现与研究简史[J];江汉考古;2008年04期

4 徐承泰;蒋宏杰;;南阳战国晚期至秦汉墓葬出土仿铜陶礼器研究[J];江汉考古;2011年02期

5 张昌平;;也论郭店M1年代问题[J];江汉考古;2012年01期

6 徐承泰;蒋宏杰;;南阳秦汉考古学文化内涵及其历史诠释——以南阳丰泰墓地为个案进行的考察[J];江汉考古;2012年01期

7 戴春阳;;秦墓屈肢葬管窥[J];考古;1992年08期

8 王先福;范文强;;湖北襄樊市黄家村遗址周代灰坑的清理[J];考古;2009年11期

9 刘文阁;;河南淅川县马川墓地东周墓葬的发掘[J];考古;2010年06期

10 赵德云;;中国出土的蚀花肉红石髓珠研究[J];考古;201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芳芳;战国秦汉妆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武玮;黄河中下游地区汉至西晋模型明器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宋蓉;汉代郡国分制的考古学观察[D];吉林大学;2009年

4 余静;中国南方地区两汉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乐文;江北地区楚墓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张丹;南襄盆地出土两周时期铭文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7 麻赛萍;汉代灯具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彦佐;考古出土的汉砚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尤海;战国晚期秦楚争战下的文化融合[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葛明岩;法家文化与秦的兴亡[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尹弘兵;江陵地区战国晚期至秦代墓葬初探[D];武汉大学;2005年

5 张喜斌;北朝三种常见器物探讨[D];山西大学;2008年

6 朱津;汉墓出土陶灶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谭晓雪;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8 张文静;春秋战国时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实用铺首形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学勤;睡虎地秦简《日书》与楚、秦社会[J];江汉考古;1985年04期

2 陈振裕;;略论湖北秦墓[J];文博;1986年04期

3 高至喜;;论湖南秦墓[J];文博;1990年01期

4 袁仲一;;从考古资料看秦文化的发展和主要成就[J];文博;1990年05期

5 刘信芳;;秦简中的楚国《日书》试析[J];文博;1992年04期

6 刘德银;;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J];文物;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方;;中国古地图——放马滩一号秦墓出土地图[J];书屋;2006年02期

2 宋远茹;;《西安尤家庄秦墓》简介[J];考古与文物;2010年02期

3 张华鹏;武当山古代建筑的修葺[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3期

4 赵本新;;武当镇山之宝 山简[J];湖北画报(湖北旅游);2008年05期

5 刘家林;郝勤健;;鎏金铜玄武[J];湖北画报(湖北旅游);2009年03期

6 顾文璧;;明代武当山的兴盛和苏州人的大规模武当进香旅行[J];江汉考古;1989年01期

7 谭德睿;;武当山金殿——高超的铜建筑技术——《中国古代艺术铸造系列图说》之五十[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1年02期

8 杨质;;“第一山”和老营宫[J];读书;1985年01期

9 胡文昌;王传亚;;武当山,法律保护你 武当山古建筑群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成功记[J];楚天主人;1995年08期

10 夏宗经;余官仿;陶宏义;;武当山金顶奇观初探[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林;;塞外发现一枚战国玉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2 田亚岐;赵士祯;;东周时期关中地区国人秦墓棺椁的演变[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秦德颇;;武当山静乐宫的复建与文物保护[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王志友;;秦墓地壕沟初论[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秦德颇;郭旭阳;;古均州“静乐宫”名考辨[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王培义;;和林格尔县巧尔什营乡忽通兔村发现战国古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7 刘明科;;也谈秦族源、秦文化考古及有关问题[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罗平;孟繁峰;;赵秦墓葬的“共祖”现象刍议[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9 ;喀喇沁旗发现一块战国铅质钱范[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10 庞文秀;;额济纳旗居延故地出土战国鎏金铜贝暨相关问题之管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秋歌 赵旭阳;陕西咸阳发掘战国秦墓[N];中国文物报;2002年

2 记者 张培铁邋通讯员 海月 建波;武当山铜像今“回家”[N];湖北日报;2007年

3 孟华平 康豫虎;湖北武当山遇真宫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成果[N];中国文物报;2007年

4 记者 曾祥惠 张培铁 通讯员 郭占柱;武当山保护发展出现历史性转折[N];湖北日报;2006年

5 郭青;陕西武当山流散道教铜像回归故里[N];陕西日报;2007年

6 卢布林;回首战国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张晓云;陕西和湖北省文物部门携手 武当山流散道教文物再次回归[N];中国文物报;2007年

8 特约通讯员 高坡 驻苏记者 朱金龙;发现战国木梯等珍贵文物[N];文汇报;2002年

9 胡杜;里耶古城发现战国古道[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10 特区党政办;武当山文物保护“三大手笔”[N];中国文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志友;早期秦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方勇;秦简牍文字汇编[D];吉林大学;2010年

3 贾腊江;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刘芳芳;战国秦汉妆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罗小华;战国简册所见车马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肖q,

本文编号:1911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11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f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