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入境旅游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Abstract]:Taking 14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Liaoning Province as regional research uni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is established, an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SPSS 17.0 software, and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urban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leve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tourism resource endowment, tourism reception service capacity, tourism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bound tourism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lev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degree of openness.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L11BJY017) 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项目(2012lslkjjx-05)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尹贻梅;沈阳—大连区域旅游“双核”结构模式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3期
2 程岩,赵凡;辽宁省滨海区域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1期
3 周玉翠,廖荣华;湖南省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地理;2004年03期
4 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年03期
5 曾军;崔郁;;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2期
6 姜海宁;陆玉麒;吕国庆;;江苏省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研究[J];旅游学刊;2009年01期
7 韩亚芬;孙根年;李琦;;对外开放度与入境旅游发展关系研究——以山东/陕西两省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文琦;杜忠潮;李玲;;1995年至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及演变分析[J];资源科学;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世河;;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2 高超;陆玉麒;;江苏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3 李维;杨燕;曾克峰;;旅游目的地系统及其核心竞争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4 徐铜柱;;CIS战略与文化旅游品牌的塑造——以神龙溪纤夫文化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5 李玉新;陈立栋;;生态示范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策略研究——以河北省阜城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6 张学文;丁正山;;江苏旅游经济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7 钟玉锋;张汶伊;;基于TIS的旅游地形象塑造研究——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8 陈婷婷;韩贻强;李吉英;左登华;;环渤海地区区域旅游整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9 李亚娟;胡静;;武汉市“四季吉祥”新农村旅游营销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10 熊金银;;西昌市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旭生;李永文;;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实证演化研究与R/S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覃成林;吕化霞;;山东经济空间分异型式及其成因研究[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3 宋仪艳;;增长极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探讨[A];2007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差异及其形成影响因素分析[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樊杰;相伟;;区位论、空间结构与区域(空间)规划[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6 傅立德;唐威;;古风幽韵 梦回大唐——桂阳县大溪古村保护与旅游开发策划[A];2006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6年
7 王辉;杨兆萍;;跨国旅游合作驱动因素研究——以新疆为例[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陈刚强;;中国地市旅游经济空间集中特征及机理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杨勇;;中国旅游业竞争力差异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10 朱文龙;张红英;;陕西楼观台“道温泉”规划设计[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丹;旅游规划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宋新华;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波;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6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陈丽荣;中国林业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练振中;临空经济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赵宝杰;东营市东营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刘玉玲;招商国际旅游公司服务营销管理[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爱华;体验经济视角下滨海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正龙;汉长昌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孟倩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邱敬琳;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胡晓晨;同城化背景下的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9 郑长海;中国六大典型区入境旅游差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修志;山东省城市体系济—青双核结构空间关系演变及其影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王敬武;区域旅游业横向实力分析——地区旅游业发达程度指数初探[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周国华;湖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年02期
4 吴园一;中国经济开放度选择及指标体系[J];财经研究;1998年01期
5 李心丹,路林,傅浩;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研究[J];财贸经济;1999年08期
6 柳中权,纪晓岚,杨白新;国际性城市与辽中南城市带的形成──试论大连区域城市化的战略选择[J];城市问题;1994年06期
7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8 罗浩;地区差距变动的理论分析及中国的实证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1期
9 郭利平,陈忠暖;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3期
10 谢守红;中国各省区对外开放度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楠;韩增林;;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战略[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04期
2 赵东喜;;中国省际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分省面板数据分析[J];旅游学刊;2008年01期
3 张鹏;郑垂勇;丘萍;;中国旅游增长收敛吗——基于1990~2008年入境旅游收敛性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4期
4 张玉改;兰贵秋;;影响辽宁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因素[J];江苏商论;2008年05期
5 曲丽梅,仲桂清,李晶;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分区及评价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3年01期
6 陈锦龙;王良健;李晶晶;;我国省际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J];旅游论坛;2011年02期
7 刘娟,谭传凤;长江上中游旅游区资源开发的优劣势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王彩红,孙根年,马耀峰;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及影响因素[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梁雪松;马耀峰;;基于市场调研的丝路入境游客旅游决策行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06期
10 吴黎围;吴晋峰;柳丽;;我国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媚;;云台山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万绪才;;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生态安全影响评价理论探讨[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杜书云;饶品样;;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于天福;郑辽吉;;辽宁观光农业资源开发模式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2年
5 杨e,
本文编号:2123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12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