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香格里拉旅游业发展竞合关系研究
[Abstract]:Five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introd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ster Plan for China's Shangri-La Eco-tourism area (2007-2020). Commo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all parties.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competitive situation of Shangri-La eco-tourism area, analyzes the disadvantages of internal friction competition, demonstrates that regional cooper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Shangri-la, and puts forward practical and operable ways of cooperation. To promote Shangri-La to become a world-class boutique tourist destination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作者单位】: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经济管理系;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迪庆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1期
2 陈佳平;;区域旅游整合条件与整合开发的影响因素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4期
3 王迎涛;;我国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1期
4 和自兴;丽江联手构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思路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5 李伟;周智生;;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合作及其发展机制[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5期
6 段毅君;;甘孜州南部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张克俊;;大香格里拉整体对外开放与各行政区合作研究[J];开发研究;2007年03期
8 张娟娟;;“‘雄鹰展翅模式’让丽江更迷人”——访丽江市市长张祖林[J];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19期
9 彭泽军;;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合作开发初探[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年01期
10 陈超美;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及其协调发展[J];新经济杂志;2005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月伟;赵永涛;于慧;刘明;;大香格里拉旅游资源的价值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2 戴军;王海英;;遂宁市域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整合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3 田广增,李丹;河南省林州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邝金丽;;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徐昔保,张建明;敦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初探[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贾艳慧;;天津西青区旅游开发的优势、问题与资源整合提升研究[J];城市;2011年06期
7 张鸣年;;论环太湖地区旅游业和谐发展的现状和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7期
8 张补宏;韩俊刚;;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机制创新探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6期
9 程晓丽;胡文海;;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J];地理研究;2012年01期
10 郑耀星;刘少艾;李炳宽;;基于“五缘”优势的闽台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昔保;张建明;;敦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韩哲英;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系统分析与整合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徐柯健;香格里拉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多样性及发展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刘伟;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许辉春;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与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金华;我国地区旅游业效率和生产率的动态演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月雷;石河子与沙湾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2 柳春蕾;祁县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3 赵艳;中原旅游区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黄佩;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新态势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常月亲;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朱红兵;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雁昭;黄山市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唐静;怀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凌燕;旅游资源整合评价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王毅品;空间结构分析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贻梅,邢相勤,刘志高;旅游空间合作研究进展[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4期
2 梁艺桦,杨新军,马晓龙;区域旅游合作演化与动因的系统学分析——兼论“西安咸阳旅游合作”[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3期
3 李东和,张结魁;论生态旅游的兴起及其概念实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2期
4 陈健昌,保继刚;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研究;1988年03期
5 保继刚;大型主题公园布局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94年03期
6 喻学才;苏锡常都市圈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巴春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西部经济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4年07期
8 夏海明;;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初论[J];改革与战略;2006年01期
9 张红;石婷;吴晋峰;石永祥;;西安市13区(县)旅游资源整合与重点项目开发的思考[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10 薛莹;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尧清;湘西南四县(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铁松;邓小兰;魏菲菲;;黄龙溪古镇生态旅游开发初步构想[J];四川环境;2006年01期
2 李勤;;对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探讨[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陈玲玲;林振山;梁仁君;;我国生态旅游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2006年09期
4 杨德伟;陈治谏;倪化勇;王贺一;;烟台市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5期
5 吴鸣岐;;大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大连干部学刊;2007年10期
6 贾运林;;山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战略实证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年03期
7 康莎;;浅析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商品与质量;2011年S5期
8 张武;;湘西州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2011年06期
9 熊云明;徐培;;江西生态旅游区面临的生态安全问题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6年20期
10 侯满平;;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明义;;论我国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和管理[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秦学;;旅游业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以成长中的“泛珠三角”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冯维波;;对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生态经济学思考[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易海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郝俊卿;吴成基;王雁林;;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洛川黄土地质遗迹为例[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钱新锋;;尚湖生态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探[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乐京;;重视生态旅游,促进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8 罗艳蓓;;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段世昕;;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视角[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10 李佰杰;;京郊生态旅游的问题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省仙居县风景旅游管理局 潘海明;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区推进仙居景区科学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0年
2 马海鹰;区域合作中的可为和不可为[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旅游业:区域合作大潮涌动[N];青岛日报;2005年
4 彭剑君;川、滇、藏进一步加强旅游区域合作[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5 记者 罗炜;全力将东方山打造成全国生态旅游区[N];黄石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张娜;江西谋划国家级鄱阳湖生态旅游区[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7 记者 章琳;皋亭山生态旅游区露端倪[N];江南游报;2010年
8 毛振君 记者 李峻;“十市一景区”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启动[N];宜春日报;2005年
9 戴韵;开封:打造黄河生态旅游区[N];中华建筑报;2004年
10 李咏芹 李凯;萌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展开[N];淄博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林;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2 黄海珠;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张金泉;国家公园运作的经济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4 胡海辉;可持续发展的庐山风景区旅游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李锦宏;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陈岩峰;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李雪艳;喀纳斯旅游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8 程道品;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及模型构建[D];中南林学院;2003年
9 鲁小波;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玉霞;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及其可持续发展[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波;张家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2 刘宇辉;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陈辉;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四川青城山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4 王晓亮;陕西省宁东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对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董建萍;生态旅游制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陆莹;川西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李达帆;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8 杨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冉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李翠格;秦皇岛沿海地学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23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12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