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地旅游形象策划及实证研究——基于形象感知偏差测量视角
[Abstract]:Based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ima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surement method of image perception bias, formulates the index system of perception deviation measurement, and constructs th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image planning model. The empirical study on Dujiangyan city shows that as a cultural heritage, the perception deviation index of tourism image is 0.700. The perception degree of Dujiangyan image is low and the perception deviation is relatively large for real tourists, potential tourists, local residents and tourism agents. Therefore, the tourism image orientation of Dujiangya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give full play to the climate and ecological advantages of Dujiangyan, combine cultural relics and historic sites with landscape scenery, and create a first-class tourism resort for the world heritage in China.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广西梧州学院工商管理系;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经管分院;
【基金】: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项目(No.LYC13-24) 四川农业大学院级双支计划项目(No.3427002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No.08XJY024)
【分类号】:G122;F5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伟;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3期
2 张成渝;;国内外世界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综述[J];东南文化;2010年04期
3 孙跃;胡蓓;;知识员工认知偏差对离职风险感知的影响[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年04期
4 王云霞;;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分类探析[J];理论月刊;2010年11期
5 宋章海;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0年01期
6 黄震方,李想;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与推广模式[J];旅游学刊;2002年03期
7 宋子斌;安应民;郑佩;;旅游目的地形象之IPA分析——以西安居民对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为例[J];旅游学刊;2006年10期
8 杨永德;白丽明;苏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比较研究——以阳朔旅游形象测量分析为例[J];旅游学刊;2007年04期
9 张佑印;马耀峰;;基于形象修正的旅游者感知行为分析——以日本入境市场为例[J];旅游学刊;2007年10期
10 姚长宏;陈田;刘家明;;旅游地形象感知偏差测评模型研究[J];旅游学刊;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疆辉;吴建民;;河北旅游竞争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2 张翠;范淑青;;国内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综述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3 周永博;田逢军;林青;;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4 曾超;;基于“生命树”生态循环系统模型的旅游地形象策划系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5 张宏梅;旅游地形象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石惠春;杨二俊;;我国西部世界遗产地门票价格变动对客源市场的影响——以甘肃省和四川省世界遗产地为例[J];冰川冻土;2007年02期
7 张凌云;;北京什刹海地区中外游客抽样调查及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8 吕莉;;我国旅游节事的策划与运作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3期
9 邓明艳;罗佳明;;英国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信息特征及启示[J];商业研究;2008年04期
10 张宏梅,陆林;旅游研究定性方法的初步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集良;;中国人心中的文化遗产——关于本土“文化遗产保护”概念的探索[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田宝成;;我国节事旅游的策划与运作分析[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文君;徐君亮;;创建三维框架,营销核心品牌——广州历史文化旅游之创新探讨[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文君;;广州五仙观旅游开发探讨[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石丹;;旅游目的地营销潜力评价与策略框架研究——以牡丹江旅游目的地营销为例[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宋向清;;欧美国家文化遗产开发对中部的启示[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张耀武;;文化视野中的乡村旅游吸引物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蒋志杰;中小尺度游憩地理环境认知与空间行为的交互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何池康;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雪梅;入境游客旅游地意向认知的性别差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白翠玲;森林公园旅游品牌塑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9 舒永钢;WebGIS旅游信息搜索功用研究及应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许春晓;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际云;大型单项体育赛事转播中的城市曝光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付艳;从《印象·刘三姐》透视品牌旅游产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颖;南宁市旅游业发展对扩大内需的效应评价[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朱翠;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行为意愿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符萌萌;葫芦岛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陈剑锋;郓城县水浒文化旅游城开发项目的投融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刘立辉;沈北新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鲁智勇;漠河县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李明;山东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世藏吉;格萨尔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有形化利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成渝,谢凝高;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邓学建,叶贻云;湖南省武陵源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多样性分析[J];动物学杂志;1999年02期
3 张成渝;《世界遗产公约》中两个重要概念的解析与引申——论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4 陈同滨;王力军;;遗产规划:以实现真实性与完整性为先决条件[J];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02期
5 戴楚洲;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历史考述[J];武陵学刊;1997年04期
6 张松;历史城镇保护的目的与方法初探——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例[J];城市规划;1999年07期
7 杨兴柱,陆林;城市旅游地居民感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以中山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5年02期
8 金卫东;城市旅游形象浅析[J];城市规划汇刊;1995年01期
9 聂献忠;旅游形象建设与都市旅游业发展──以香港、上海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2期
10 熊侠仙,张松,周俭;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对周庄、同里、,
本文编号:2192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19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