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川黔渝旅游金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
[Abstract]:Strengthening regional cooperation is one of the current trend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Sichuan, Guizhou and Chongqing Tourism Golden Triangle" is extremely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but its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has two main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and the mode of cooperation is not clear. Scenic area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weak, poor accessibility and other problems.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must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excellent models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 with local reality, change government functions, set up unified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organization, clarify the main position of enterprises, and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rke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cenic area infrastructure, improve the traffic environment, and achieve good coope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何小东;;区域旅游合作主体的职能定位研究[J];旅游论坛;2009年03期
2 王春艳;;区域旅游开发的省际合作问题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3 宋子千;;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几个基本问题的讨论[J];旅游学刊;2008年06期
4 杨艳蓉;;川南与滇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分析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5 郑江宁;颜澄;;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生态经济;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学强;罗仕伟;田述宝;;基于博弈论的区域旅游合作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刘德云;吕斌;;跨界城市旅游合作机制研究——基于案例的比较分析[J];城市问题;2009年03期
3 肖光明;;珠三角地区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量化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4期
4 陈超;刘家明;陈楠;;区域合作视野下的海峡西岸旅游区乡村旅游标准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6期
5 张晋;;秦皇岛市淡季旅游发展与策略研究[J];华章;2012年22期
6 罗敏;;“后无障碍旅游区”三维有效整合的途径分析[J];市场论坛;2009年06期
7 郁广健;张琳;郝调调;;陕西区域旅游合作耦合性成长机制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0年11期
8 张志辰;;论我国区域旅游合作进程中的协调机制创新[J];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05期
9 叶朝坤;罗有贤;;区域诚信旅游发展探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董培海;;基于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红色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研究;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生卫;跨界区域地质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温秀;区域旅游合作主体行为与合作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黄爱莲;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许辉春;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与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及收益分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王艳艳;上海对长三角入境旅游市场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武玲;关于晋陕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朱红兵;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贺;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海南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6 汪芳;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地方政府竞合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朱孟超;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邱荣旭;中国旅游圈空间格局的ABS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宁宁;基于区域合作的潍坊旅游业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10 时准;贵州省旅游业深化发展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泸;;川西四大古镇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许虹;邓清南;;川滇藏旅游经济统筹发展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3 梁艺桦,杨新军;区域旅游竞合博弈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4 杨效忠;张捷;;旅游地合作研究综述及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6期
5 田东娜;;区域旅游合作探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钱益春;区域旅游协作的理论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7 薛莹;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8 尹贻梅;对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9 王f^,汪宇明;竞争与整合: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薛宝琪;李永文;;我国区域旅游合作进展及对中部旅游发展的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学;;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系统性研究[J];经济论坛;2008年09期
2 孙曰瑶;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3 陈枫,吴志宏,南林枝,王铁岭,张辉,乔玉霞,苑履兴;中国旅游发展笔谈[J];旅游学刊;1991年03期
4 林哲浩,魏霞,张守志;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以延边地区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5 张生,彭华,张强;广东省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与对策的初步研究[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周俊满;;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区域旅游开发——以广西贺州市为例[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7 李加军;;淮河流域安徽片区域旅游合作分析[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9期
8 张晨;;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11期
9 曾启鸿;蔡文静;;海上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9期
10 李永文,史本林;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振之;张冠群;;区域旅游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全域度假发展研究——以成都市大邑县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2 宁奉菊;;关于旅游企业集群与区域旅游竞争优势的思考[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李陇堂;;宁夏“两沙一河”带区域旅游开发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李永文;;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5 ;《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框架介绍[A];纪念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成立六十周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李书剑;;上海都市旅游对长三角区域旅游的作用及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陈广万;;区域差异与旅游资源互补是发展大区域旅游的核心——兼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和粤东旅游区域的形成[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8 李雪铭;邵学文;;自然环境和旅游经济相结合发展江苏区域旅游[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9 徐文光;;接轨大上海 融入长三角 打造运动休闲之城[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毛金风;杨莉;石玉;;消费者视角下区域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范娟娟 林峰;第一主导产业与区域旅游运营[N];中国旅游报;2010年
2 记者胡芝蓉;我州黄河大峡谷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征求意见会召开[N];海南报;2011年
3 上海松江区商旅委 李萌;区域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理念与措施[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记者 华淑蕊 通讯员 邢东方;创造和谐与合作的东亚旅游[N];长春日报;2005年
5 记者 卢南;共商区域旅游发展大计[N];渭南日报;2008年
6 张齐 ;黔桂两地签订区域旅游合作协议[N];贵州日报;2005年
7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北京巅峰国智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许豫宏 李玲;从土地价值链看区域旅游综合体的开发策略(四)[N];中国旅游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杨宝迪;发挥文化独特性 实现区域旅游共赢[N];长春日报;2005年
9 记者 吴蓉;实现互利互惠双赢[N];吉林日报;2005年
10 徐钰;湖北邀五省市合作推进区域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苏;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张晨;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4 张美英;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5 许辉春;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与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高元衡;沿海旅游目的地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剑;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理论与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李瑛;基于旅游者行为的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组织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王兆峰;基于产业集群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陈鹰;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方法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峰;成德绵区域旅游竞合的可行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杨国玺;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机制与模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范秀宝;区域旅游整合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4 吴建楠;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秋娟;河北省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测评及竞合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廖涛;区域旅游产业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7 沈晓静;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俊;山东省沿海地区旅游业分工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9 祁洪玲;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柏文;国际区域旅游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探析——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为例[D];云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54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25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