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以旅游地域系统为理论基础,以环太湖旅游业发展为实践对象,从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的形成机制出发,通过界定其研究空间范围,分析其所处背景环境、在区域旅游地域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战略发展机遇,从要素和空间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系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环太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基于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这一平台,展开整体性系统优化和主题性专项突破研究。 本论文结构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围绕旅游地域系统、区域旅游合作、湖泊旅游发展、环太湖旅游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综合述评,明确了研究思路与方法,并提出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旅游地域系统概念界定。基于旅游地域系统的理论研究现状,对旅游地域系统的内涵、基本特征、结构模式和形成机制进行界定,并提出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的形成具备基础条件和动力机制。 第三部分: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概述。结合太湖流域、环太湖都市圈、太湖沿岸地带三个空间层次的分析,确定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的研究范围,并分析其背景环境肌理、区域地位作用和发展战略机遇。 第四部分: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结构分析。围绕要素结构,从旅游资源、旅游活动、旅游交通、旅游接待与服务以及旅游经营与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围绕空间结构,分析其空间结构模式和基本地理单元以及时空演化机制。 第五部分: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旅游业发展探讨。分析环太湖旅游发展的影响作用和存在问题,并基于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平台的搭建,通过系统结构的不断优化,整体促进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的升级与发展。 第六部分:结论与讨论。对全文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研究的后续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59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核心议题之研究综述
1.2.1 旅游地域系统研究述评
1.2.2 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述评
1.2.3 湖泊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1.2.4 环太湖旅游发展研究述评
1.2.5 综合结论
1.3 研究方法与理论支撑
1.3.1 研究方法
1.3.2 理论支撑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旅游地域系统概念界定
2.1 旅游地域系统内涵
2.2 旅游地域系统基本特征
2.2.1 整体性
2.2.2 空间性
2.2.3 层次性
2.2.4 开放性
2.2.5 公共性与盈利性
2.2.6 互动性与持续性
2.3 旅游地域系统结构模式
2.3.1 要素结构模式
2.3.2 空间结构模式
2.4 旅游地域系统形成机制
2.4.1 形成基础条件
2.4.2 发展动力机制
2.4.3 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的形成
第三章 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概述
3.1 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的范围界定
3.1.1 环太湖概念提出
3.1.2 三个层次空间范围界定
3.2 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的背景分析
3.2.1 文化肌理分析
3.2.2 生态肌理分析
3.2.3 交通肌理分析
3.2.4 城镇肌理分析
3.2.5 产业肌理分析
3.3 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的地位分析
3.3.1 在长三角旅游圈中的地位
3.3.2 在苏锡常湖都市旅游圈中的地位
3.4 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的战略机遇
第四章 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结构分析
4.1 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要素结构分析
4.1.1 旅游资源子系统
4.1.2 旅游活动子系统
4.1.3 旅游交通子系统
4.1.4 旅游接待与服务子系统
4.1.5 旅游经营与管理子系统
4.2 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分析
4.2.1 旅游地域系统空间构成分析
4.2.2 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
4.2.3 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时空演化
第五章 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旅游业发展探讨
5.1 环太湖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作用
5.1.1 对区域经济产业的影响
5.1.2 对区域社会文化的影响
5.1.3 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5.2 环太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2.1 缺乏整体性规划,尚未形成统一的发展思路
5.2.2 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龙头带动性效应不明显
5.2.3 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排斥性竞争相当强烈
5.2.4 品牌形象混乱模糊,旅游市场营销效应较低
5.2.5 旅游接待服务失衡,公共服务功能滞后明显
5.2.6 旅游合作效益低,未发挥太湖整体竞争优势
5.3 环太湖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5.3.1 总体思路
5.3.2 发展策略
5.4 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整体结构优化
5.4.1 旅游资源子系统优化
5.4.2 旅游活动子系统优化
5.4.3 旅游交通子系统优化
5.4.4 旅游接待与服务子系统优化
5.4.5 旅游经营与管理子系统优化
5.4.6 环太湖旅游空间结构优化
5.5 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专项主题突破
5.5.1 环太湖区域旅游合作
5.5.2 旅游导向新型城镇化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1 《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旅游市场研究》调查问卷(城市游客-苏州篇)
附录2 《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旅游市场研究》调查问卷(太湖游客-苏州篇)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立;刘红叶;;黄山市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与优化[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1期
2 齐震;;环太湖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3 夏必琴;陆林;孙晓玲;;我国湖泊旅游:开发、问题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4 谢正磊;韩顺法;管卫华;;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5 周鸣岐,,朱德明;太湖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分区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年01期
6 朱磊;李燕楠;;湖泊旅游开发中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2年02期
7 张鸣年;;论环太湖地区旅游业和谐发展的现状和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7期
8 张亚林;旅游地域系统及其构成初探[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9年02期
9 刘伟强;云南旅游地域系统地位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0年02期
10 符全胜;城乡交错带旅游开发研究──以江苏锡山市沿太湖地区为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明;巢湖市环巢湖区域空间资源评价及规划布局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娟;城乡交错带旅游地空间布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林;旅游地域全息开发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韩百娟;重庆都市圈旅游系统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赵云;过去·现在·未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休闲体育旅游开发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刘勇;京西郊区旅游地域系统的构成及其优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荣;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农业生态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艾慧丽;云南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江依娜;论太湖流域古镇亲水空间人居环境的设计[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蔡琴;湖南环洞庭湖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320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320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