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淮海经济区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08 10:33
【摘要】:运用经济地理学中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指标,对淮海经济区近10年的入境旅游规模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淮海经济区入境旅游规模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旅游规模发展差异较大,早期首位分布不明显,但后期表现明显。为进一步探讨淮海经济区入境旅游规模差异的原因,该研究运用城市地理学中的位序—规模法则,通过回归分析对淮海经济区入境旅游规模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入境旅游规模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入境旅游规模开始逐渐呈首位型发展,入境旅游规模分散均衡程度低,部分城市存在高度垄断现象。此外,在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不足之处和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Abstract]:Based on the index of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 in economic geograph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of inbound tourism scale in Huaihai Economic Zone in the past 10 years. It is found that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differences of inbound tourism scale in Huaihai Economic Zone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scale is quite differen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irst place in the early stage is not obvious, but the late stage is obvious.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 of inbound tourism scale in Huaihai Economic Zone, this study studies the scale system of inbound tourism in Huaihai Economic Zone by regression analysis using the law of location-scale in urban geograph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ale of inbound tourism in Huaihai Economic Zone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cation-scale distribution, the scale of inbound tourism begins to develop in the first place, the degree of dispersion and equilibrium of inbound tourism scale is low, and the phenomenon of high monopoly exists in some cities. In addition, the limitations, shortcoming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this study are pointed out.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801054)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AHSKF09-10D41)
【分类号】:F592.7;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记者;;淮海经济区住博会成功举办[J];住宅产业;2008年05期

2 崔亚;;“克胜”商标成为淮海经济区重点保护商标[J];农药市场信息;2001年22期

3 高耸;;淮海经济区城市群内部发展状况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11年02期

4 传书;;淮海经济区第一个标准模拟昼光棉花分级室正式投入使用[J];中国纤检;1992年09期

5 方彭;浅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职能与规划特征——兼谈徐州城市规划与建设发展对策[J];城市规划汇刊;1994年01期

6 佚名;济宁徐州争做区域中心城市[J];大陆桥视野;2005年10期

7 方刚;李静;;主成分分析法在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王晓明;;浅谈省际边缘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J];职业圈;2007年16期

9 张虎;朱传耿;;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学习与实践;2008年05期

10 胡超美;朱传耿;刘波;;淮海经济区协调发展度评价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坚持改革发展路 勇立潮头奋争先[A];中国物资流通协会通讯[C];2000年

2 叶新凤;王智宁;;构筑东陇海沿线物流中心城市[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吕峰;;加速推进徐州城市化进程,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都市[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郭军;;建设商贸物流中心 徐州须打“淮海战役”[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5 宁波;袁虹;;基于EKC的矿业城市循环经济演变路径优势及问题分析——以徐州市为例[A];煤矿节能减排与生态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承德 汪海刚 本报通讯员 于百万 李爱彬;徐州倾力打造淮海经济区第一商圈[N];新华日报;2005年

2 李鑫 汪金萍 王力;淮海经济区商标保护协作网日趋完善[N];中国工商报;2006年

3 刘剑辉;2008中国淮海经济区住宅产业博览会将在我市举行[N];菏泽日报;2008年

4 刘剑辉邋代国川;2008中国淮海经济区住宅产业博览会隆重开幕[N];菏泽日报;2008年

5 管理年 胡朝晖;淮海经济区在边缘中求索[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6 李成中 曹伟 陶正龙;沛县勇当苏北发展排头兵[N];新华日报;2006年

7 郭惠 张卫;开放的徐州 投资的热土[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8 史江生 李宁 本报记者 夏朝阳;四省共商商标发展大计[N];江淮时报;2006年

9 刘志国 姚爱民;泗阳:倾力打造淮海经济区新兴“木业走廊”[N];新华日报;2006年

10 李成忠 陶正龙 曹伟;沛县勇当苏北发展排头兵(三)[N];徐州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2404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404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2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