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湿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
【图文】:
图.}m.州翔】吸口.如.口创..侧.洲口,
保护区功能分区示意图(资料来源:金鉴民.自然保护概论.1991)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粱福源;石玉若;George A.Brook;;利用ASTER卫星立体像对提取喀斯特数字地形模型——以广西大化高峰丛深洼地喀斯特地貌为例(英文)[J];中国岩溶;2011年02期
2 余登利;;茂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J];人与生物圈;2011年03期
3 彭平平;洪剑明;李宏;郭晓贝;;京津地区公众对湿地感知情况的调查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周武生;杨永德;曹景舞;;旅游资源整合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以广西河池市为例[J];中国商贸;2011年22期
5 玉屏;兰洪波;冉景丞;姚正明;;茂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5期
6 庄大春;王承松;;湘西地区地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潘文庆;王招明;孙崇浩;李保华;任康绪;韩杰;姜华;袁圣强;;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类型划分及其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4期
8 贺卫;李坡;钱治;;织金洞地质公园内的天坑及其形成过程[J];贵州科学;2011年03期
9 陈志萍;张华海;钱长江;张玉武;;贵阳市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贵州科学;2011年03期
10 刘冬梅;;资源优势视角下河池市旅游业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祖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湿地旅游发展思路[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2 周祖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湿地旅游发展思路[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仲均;;我国古籍中记载岩溶(喀斯特)洞穴史略[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4 卢耀如;;中国喀斯特地貌的演化模式[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5 李晋;;恩师卢耀如院士[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6 刘子琦;熊康宁;张乾柱;白雪梅;;世界遗产提名地施秉喀斯特地貌演化特征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候太平;陈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在喀斯特地貌中的不适用性[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8 潘虹;孙天胜;;我国湿地旅游开发现状及其对盐城旅游的借鉴意义[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徐德宽;叶鹏;李志鹏;张金霞;;仙桃市沙湖湿地公园的旅游开发与观光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李阳兵;谭秋;白晓永;王世杰;;黔中喀斯特地区的景观变化及其生态效应[A];《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届4次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全大;盐城湿地旅游建设紧锣密鼓[N];华东旅游报;2004年
2 实习生 杜娟 记者 时阳;龙凤5200余万开发湿地旅游资源[N];大庆日报;2009年
3 记者 刘璐;第二届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新闻发布会暨“北京市民走进湿地盘锦”大型推介会在京举行[N];盘锦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全力以赴迎盛会[N];盘锦日报;2009年
5 高晋忆 驻辽宁记者 周凤文;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精彩亮相[N];中国旅游报;2009年
6 记者 杨荣坚;中外投资商相中盘锦湿地[N];中国质量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大壮;湿地旅游前景广阔[N];吉林日报;2009年
8 韩伟 许昌亮;打造绿色泗洪 发展湿地旅游[N];江苏法制报;2009年
9 刘亦菲 记者 金秋丽;力度不减 干劲不变 办高质量盛会[N];盘锦日报;2009年
10 记者金秋丽;与会客商和媒体关注我市湿地旅游资源[N];盘锦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伟海;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质遗迹评价及形成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侯国林;基于社区参与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尹辉;我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理化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4 龚克;桂林喀斯特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战略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李延超;民族体育的生态与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6 欧阳资文;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楚玉春;重庆喀斯特地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谭园园;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宋柏山;哈尔滨市湿地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闫冬;盘锦市湿地旅游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许想想;体验视角下的湿地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倩;江南湖泊型湿地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王友爱;山东半岛o_湖湿地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琢;河北省天桂山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演化[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鲁铭;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丁妍妍;微山湖湿地旅游开发生态约束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55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55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