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潍坊市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8 06:29
【摘要】:随着潍坊市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的加快建设,潍坊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潍坊主城以及区县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每逢黄金周、小长假,主城市民到区县、区县市民到主城过节、休闲、购物、旅游成为时尚,“城乡互游”推动了潍坊都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共同快速发展,除都市旅游外,乡村旅游也已成为潍坊市民的重要旅游方式。注重生态农业产业与现有旅游产业形态相结合,形成整体布局,联动对接,最大限度的优化现有生态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互补互动,布局科学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只有这样才会有利于生态农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相协调。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城郊休闲游,对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丰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业发展的活力、满足国内外游客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探讨潍坊市旅游农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开发模式,在解决潍坊市现代旅游农业的发展问题的过程中为旅游农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通过文献整理的方法,研究国内外旅游农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旅游农业的特征、类型等相关内容。第二,通过swot分析方法,结合潍坊市旅游农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潍坊市旅游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第三,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探讨了潍坊市旅游农业的发展潜力,包括被调查者年龄分配、消费者出游的花费情况、被试者乡村旅游的花费情况、消费者乡村旅游主要信息来源、消费者进行乡村旅游的目的分析、被试者进行乡村旅游的结伴情况、被试者进行乡村旅游消费可接受的人均费用、被试者出行季节选择、被试者满意度调查、市场潜力分析等。第四,在结合潍坊市旅游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以及潍坊市旅游农业客源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潍坊市旅游农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包括以旅哺农,以城带乡,体现科学发展观、注重保护,兼顾效益,体现可持续发展、统筹业态,整体布局,体现旅游与农业融合与协调、坚持品质,做高起点,体现品质旅游生态农业新要求、融入人文,创新理念,体现前瞻性和实用性、政府指导、公众参与,体现经营运作的市场性等。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部分,包括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是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吸引更多人去乡村旅游。乡村旅游要培养和塑造自己的文化内涵,把乡村文化提升到一个高度让人们来领略,增加旅游特色。乡村旅游要增加休闲活动方式。乡村旅游交通基础设施要完善、旅游景区管理需加强。加强旅游区安全管理防范措施,对旅游区域进行有序的管理,淡季要做好维护工作,旺季要控制好进入景区的人流量,以免破坏环境。发掘季节旅游特色,吸引旅游消费群。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7;F327
【图文】:

技术路线图,潍坊市,乡村旅游,潜力


逐步发展为高新区地区的特色游览产业。1.4 技术路线图 1 技术路线图1.5 本文主要创新点通过 SWOT 分析方法,结合潍坊市乡村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潍坊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探讨了潍坊市旅游农业的发展潜力;运用回归模型研究潍坊市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并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

农业旅游,文化结构,潍坊市,服务人员


第三章 潍坊市乡村旅游业 SWOT 分析规模、有品牌的参与市场竞争,保证农产品与市场的对运作制度,组成人员由“农民+专业人员”,既要保障合作和发展,又要保障农民得到合理的收益。建立专业合培训机构,定期聘请各界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行科普知识和国家政策的宣传,以及组织相关活动,提农业产品的思想认识水平、科学管理水平、市场营销能目前从事农业旅游服务的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如图 3-1 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税伟,陈烈,王山河;城市化与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成都邛崃市鹤鸣村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3期

2 ;中国休闲农业网(中国乡村旅游网)正式开通[J];科技致富向导;2008年01期

3 仇峰;;三个培育抓提升 乡村旅游显品位[J];杭州(下半月);2009年11期

4 ;“浓浓乡村情”——乡村旅游发展大家谈[J];杭州(我们);2010年08期

5 张互助;略论社区林业与乡村旅游[J];林业与社会;2001年06期

6 何舜平;;发展乡村旅游 做强县域经济[J];理论导报;2006年12期

7 ;农业部两部门:共推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J];政工研究动态;2007年06期

8 罗修军;;息烽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与当代;2007年12期

9 李焱;;海淀推出大西山乡村旅游示范带[J];投资北京;2008年02期

10 段致辉,韩丽;关于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方红;;布依族乡村旅游与人才开发[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2 杨冠雄;;海南有必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兼论乡村旅游应当做成国际旅游岛的一个重要品牌[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冯焕龙;陈晓键;;陕北地区乡村旅游思考——以陕西省延长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迪力夏提·司马义;买托合提·阿那依提;;哈密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潘宜;程望杰;;村庄有机更新中乡村旅游特色的保护与挖掘[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常洁;何鹏;林正雨;;浅议人居环境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以雅安雨城区三里乡村旅游地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楼惠新;;论乡村旅游的品牌设计与营销[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2年

8 楼惠新;;论乡村旅游的品牌设计与营销[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远坤;;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翁孟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 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韩侃;不断推进我省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N];贵州政协报;2008年

2 朱沙 宫玉河;乡村旅游:金融介入大有可为[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3 习秋;乡村旅游项目应如何开发[N];河南科技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王小润 李慧;乡村旅游:三十年与三个华丽转身[N];光明日报;2008年

5 特约记者 潘国雄;加快乡村旅游力度[N];贵州民族报;2008年

6 史洪跃;黔西倾力打造解放村乡村旅游[N];毕节日报;2008年

7 记者 陈太平 实习生 杨荣生;做好规划引导 发展乡村旅游[N];常德日报;2008年

8 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法商学院 熊晓红;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N];中国旅游报;2008年

9 通讯员 徐祥;红安乡村旅游彰显富民效应[N];黄冈日报;2008年

10 郭迎新 刘峻宇 蒋洪林;杨凌开创乡村旅游新纪元[N];西部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博伟;中国旅游小城镇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杨丽;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4 李锦宏;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华敏;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张晓慧;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一体化乡村旅游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铁;基于Pro-Poor Tourism(PPT)的小尺度旅游扶贫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周春发;旅游场域中的乡村社会变迁[D];上海大学;2009年

10 吴云超;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彦;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贡献率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张华;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隽妮;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于晓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成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D];西华大学;2010年

5 甘飞云;宋代乡村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董丽丽;湖北省乡村旅游的区域差异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芳;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8 韩冉冉;基于体验营销的乡村旅游营销组合策略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9 段云国;重庆市远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薛贵儒;黄山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32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32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0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