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视角下我国景区游客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5 08:33
游客是旅游景区提供服务的对象,构成景区需求的一方,游客在旅游景区的活动会对该景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维护景区的正常运行,保护景区资源,减少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冲突,更好地维护景区形象,对游客的有效管理便成为景区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旅游业发展的日趋成熟,各旅游景区的工作重心将由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逐渐转移到景区的日常管理中来,而游客管理作为景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培养合格旅游者,塑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衡量景区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更好地加强景区游客管理建设,将是关系景区未来兴衰的关键。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旅游业亦如此。本篇论文论述的便是和谐视角下景区的游客管理,主要从六个部分进行研究:首先,对我国提出的“和谐”理念进行简要的阐释,包括“和谐”口号的提出,主要内涵以及特征等等;其次,通过对学术期刊的查阅,了解游客管理的发展脉络;再次,分析了国内外景区游客管理的现状。第四部分主要从游客管理的目标、原则以及对构成要素的分析,构建景区游客管理的和谐模式...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学术史回顾
1.2.1 国外游客管理研究
1.2.2 国内游客管理研究
1.2.3 将“和谐”理念引入景区的相关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第2章 基本理论阐释
2.1 “和谐”的提出及其要义
2.1.1 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
2.1.2 “和谐社会”的内涵
2.1.3 “和谐社会”的特征
2.2 景区游客管理的相关理论
2.2.1 景区及景区管理
2.2.2 景区游客管理
2.2.3 利益相关者
2.2.4 博弈相关理论
2.3 将“和谐”引入景区游客管理的必要性
2.3.1 利益主体的心理分析
2.3.2 将“和谐”引入景区游客管理的必要性
第3章 景区游客管理现状分析
3.1 国外景区游客管理现状
3.2 国内景区游客管理现状
3.3 景区游客管理现存的问题
第4章 和谐视角下景区游客管理模式的构建
4.1 景区游客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4.1.1 景区游客管理的目标
4.1.2 景区游客管理的原则
4.2 景区游客管理的要素分析
4.2.1 旅游资源
4.2.2 旅游者
4.2.3 旅游经营者
4.2.4 社区居民
4.2.5 景区游客管理各要素的关系
4.3 “以人为本”的三轮驱动式游客管理模式
4.3.1 各利益主体间的博弈
4.3.2 游客管理和谐模式的构建
4.3.3 三轮驱动式游客管理模式的构建途径
第5章 案例分析
5.1 景区概况
5.1.1 景区概况
5.1.2 景区发展现状
5.2 景区游客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5.2.1 景区游客管理现状
5.2.2 景区游客管理解决对策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最佳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 石强,贺庆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04)
[2]近年来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综述[J]. 周旋. 广西社会科学. 2007(04)
[3]旅游地旅游形象USP与产品策划研究——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为例[J]. 戴继洲,徐升艳. 资源与产业. 2007(02)
[4]景区与社区和谐发展之路探析——以湖南郴州万华岩景区为例[J]. 樊贞,廖珍杰.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2)
[5]体验经济视角下旅游项目策划——以贡嘎山海螺沟风景名胜区为例[J]. 李晓琴,何杰. 商业研究. 2007(04)
[6]基于携程网自由点评的游客满意度评价及游客管理研究——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 周永广,马燕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02)
[7]我国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 何方永.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8]旅游景区游客数量调控技术的研究[J]. 张健华,余建辉. 技术经济. 2007(02)
[9]民族旅游多元利益主体非和谐因素探讨——以广西龙胜平安村为例[J]. 黄海珠. 广西社会科学. 2006(10)
[10]试论“和谐人”视角下的和谐社会及其度量[J]. 黄钟仪,黄悦. 探索. 2006(05)
硕士论文
[1]森林公园游客管理研究[D]. 邓高松.北京林业大学 2005
[2]城市游客管理研究[D]. 何方永.四川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34533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学术史回顾
1.2.1 国外游客管理研究
1.2.2 国内游客管理研究
1.2.3 将“和谐”理念引入景区的相关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第2章 基本理论阐释
2.1 “和谐”的提出及其要义
2.1.1 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
2.1.2 “和谐社会”的内涵
2.1.3 “和谐社会”的特征
2.2 景区游客管理的相关理论
2.2.1 景区及景区管理
2.2.2 景区游客管理
2.2.3 利益相关者
2.2.4 博弈相关理论
2.3 将“和谐”引入景区游客管理的必要性
2.3.1 利益主体的心理分析
2.3.2 将“和谐”引入景区游客管理的必要性
第3章 景区游客管理现状分析
3.1 国外景区游客管理现状
3.2 国内景区游客管理现状
3.3 景区游客管理现存的问题
第4章 和谐视角下景区游客管理模式的构建
4.1 景区游客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4.1.1 景区游客管理的目标
4.1.2 景区游客管理的原则
4.2 景区游客管理的要素分析
4.2.1 旅游资源
4.2.2 旅游者
4.2.3 旅游经营者
4.2.4 社区居民
4.2.5 景区游客管理各要素的关系
4.3 “以人为本”的三轮驱动式游客管理模式
4.3.1 各利益主体间的博弈
4.3.2 游客管理和谐模式的构建
4.3.3 三轮驱动式游客管理模式的构建途径
第5章 案例分析
5.1 景区概况
5.1.1 景区概况
5.1.2 景区发展现状
5.2 景区游客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5.2.1 景区游客管理现状
5.2.2 景区游客管理解决对策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最佳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 石强,贺庆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04)
[2]近年来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综述[J]. 周旋. 广西社会科学. 2007(04)
[3]旅游地旅游形象USP与产品策划研究——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为例[J]. 戴继洲,徐升艳. 资源与产业. 2007(02)
[4]景区与社区和谐发展之路探析——以湖南郴州万华岩景区为例[J]. 樊贞,廖珍杰.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2)
[5]体验经济视角下旅游项目策划——以贡嘎山海螺沟风景名胜区为例[J]. 李晓琴,何杰. 商业研究. 2007(04)
[6]基于携程网自由点评的游客满意度评价及游客管理研究——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 周永广,马燕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02)
[7]我国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 何方永.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8]旅游景区游客数量调控技术的研究[J]. 张健华,余建辉. 技术经济. 2007(02)
[9]民族旅游多元利益主体非和谐因素探讨——以广西龙胜平安村为例[J]. 黄海珠. 广西社会科学. 2006(10)
[10]试论“和谐人”视角下的和谐社会及其度量[J]. 黄钟仪,黄悦. 探索. 2006(05)
硕士论文
[1]森林公园游客管理研究[D]. 邓高松.北京林业大学 2005
[2]城市游客管理研究[D]. 何方永.四川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34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03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