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山地旅游小镇功能转型与重构的时空特征研究——以黄山风景区汤口镇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13 09:13
  山地旅游小镇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重要类型,功能转型与空间重构是山地旅游小镇转型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研究采取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GIS空间分析和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汤口镇为例,从微观尺度研究山区旅游乡村功能转型与空间重构的过程与格局。研究显示:(1)汤口镇生活功能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生产功能由农业主导型过渡到农旅融合型再向旅游主导型转变,生态功能由单一型向多元复合型转变。(2)旅游经济发达镇区相较于边缘乡村社区,旅居综合混质度较低。其中,旅游与居住时间分配相对均衡,宅屋空间倾斜于旅游,社群上融合度高,各区域间各混质维度存在差异。(3)汤口镇经历了旅游空间引入、生成、快速重构和导控更新4个重构阶段。该研究可为汤口镇村镇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也为下一步研究其转型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奠定基础。 

【文章来源】:山地学报. 2020,38(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山地旅游小镇功能转型与重构的时空特征研究——以黄山风景区汤口镇为例


汤口镇区位

风格


在居住模式方面,宅屋风貌由徽派为主向多元风格转变,居住环境由低质量向高质量转变,宅屋功能由生活居住功能向旅居复合功能转变。改革开放前,主要以典型的白墙黛瓦的徽派风格为主,砖木或木制结构是宅屋的主要结构(图2a),宅屋除了生活居住功能外,在房屋的外侧分布有圈舍和厕所,汤口镇居民(女,68岁)说“厕所围着房子,房子里有厕所”,可见居住环境很差、居住混乱。改革开放后,居民生活质量逐渐改善,对宅屋进行改造,依然保留了徽派传统风格,建筑结构转变成砖瓦结构(图2b),宅屋主体以人居为主,仓储、厕所等外移,内部结构也不断优化。部分外出工作归来的居民受外界文化的影响,出现建造异于徽派风格的建筑(图2c)。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汤口镇由一个农村社区逐渐向城市社区的转变,多层的现代城市社区开始出现(图2d),居住质量得到改善。农家乐和家庭旅馆等逐渐出现,使宅屋生产空间弱化,居住功能逐渐被旅游接待功能替代,产生旅居混质的功能空间(图2)。在生活空间方面,主要表现为私人生活空间减少和半私人或半公共空间的增加。传统的宅屋是乡村聚落空间中明显的私人空间,具有典型的私有性和封闭性。在旅游未介入之前,宅屋只作为居民生活和交往的载体,具有较强的私密性。改革开放以后,汤口镇居民积极从事旅游服务业,大量的农家乐、家庭旅馆出现,要求将自有的私有空间部分向游客开放,生活空间开始产生分异,旅游购物超市、旅游餐馆和宾馆等半私人或半公共空间出现。居民宅屋生活空间开始分裂,传统的宅屋私人空间逐渐开放,以供游客使用。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和解决旅游旺季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宅屋主人会增加空间供给,提升旅游接待能力,造成原有的私人空间进一步压缩,由原来单一的生活空间转向生活—消费空间(图3)。

农家乐


在生活空间方面,主要表现为私人生活空间减少和半私人或半公共空间的增加。传统的宅屋是乡村聚落空间中明显的私人空间,具有典型的私有性和封闭性。在旅游未介入之前,宅屋只作为居民生活和交往的载体,具有较强的私密性。改革开放以后,汤口镇居民积极从事旅游服务业,大量的农家乐、家庭旅馆出现,要求将自有的私有空间部分向游客开放,生活空间开始产生分异,旅游购物超市、旅游餐馆和宾馆等半私人或半公共空间出现。居民宅屋生活空间开始分裂,传统的宅屋私人空间逐渐开放,以供游客使用。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和解决旅游旺季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宅屋主人会增加空间供给,提升旅游接待能力,造成原有的私人空间进一步压缩,由原来单一的生活空间转向生活—消费空间(图3)。在社会关系方面,随着旅游的发展,商业活动频繁,农民兼业现象产生;大量游客进入,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参与本地社区的生产交往,以传统宗亲血缘、邻里地缘为纽带的交往方式逐渐瓦解,随之形成以业缘为主的关系网络。社会关系由封闭的、内向的特征向更加开放的、外向的特征转变;交往环境在以周边邻里为主的熟人环境基础上,增加了游客、外来客商等陌生环境;交往空间不仅仅限于本地及邻近社区,也延伸至周边城市甚至更远,呈现更为开放和多元的交往空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州市城郊典型乡村空间分化过程及机制[J]. 杨忍.  地理学报. 2019(08)
[2]基于三维量化与因子聚类方法的山地传统聚落形态分类:以黔东南苗族聚落为例[J]. 贾子玉,周政旭.  山地学报. 2019(03)
[3]中国乡村地域类型及分区发展途径[J]. 周扬,郭远智,刘彦随.  地理研究. 2019(03)
[4]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及类型识别——以辽宁省78个区县为例[J]. 徐凯,房艳刚.  地理研究. 2019(03)
[5]城镇化进程中张谷英村功能转型与空间重构[J]. 李伯华,周鑫,刘沛林,陈驰,刘一曼.  地理科学. 2018(08)
[6]旅游型乡村建设要素与乡村振兴战略要义[J]. 黄细嘉,赵晓迪.  旅游学刊. 2018(07)
[7]重庆市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与格局演化[J]. 王成,唐宁.  地理研究. 2018(06)
[8]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 刘彦随.  地理学报. 2018(04)
[9]混合功能驱动下的海岛聚落范式与空间形态解析——浙江舟山地区的产住共同体实证[J]. 朱晓青,邬轶群,翁建涛,王竹,高伟俊.  地理研究. 2017(08)
[10]旅游城镇化地区的空间重构模式——以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为例[J]. 陶慧,刘家明,虞虎,朱鹤.  地理研究. 2017(06)



本文编号:3135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135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c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