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适应智能电网发展的电网规划评价模型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7-11-19 03:26

  本文关键词:适应智能电网发展的电网规划评价模型与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智能电网 评价指标体系 交直流建设时序 设备效率 节能减排效益 增值服务


【摘要】:智能电网是电网未来发展的目标,目前对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程度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在智能电网理念、发展目标、政策措施、评价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并结合本国或本地区实际提出了各自的智能电网评价指标体系,但系统性、完整性尚不完善。智能电网评价方法是一项前沿的学术问题,未来随着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更加明显,这项工作的复杂程度将进一步提高。从我国电网发展的历史进程看,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电网跨越了国外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既要加强输电网建设,完成大电网互联,又要加强主动配电网建设,着力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实现主网、配网全面智能化的发展要求,因而智能电网建设的路径也会与欧洲、美国等都有所不同。因此,结合我国电网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和构建适应智能电网发展的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和方法,是一项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在系统总结国内与国外智能电网现况和发展趋势基础上,考虑我国电网基本特征和发展特点,对输电网规划交直流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智能电网高效性、适应性、互动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交直流建设时序方案安全性、经济性综合评价模型与方法,基于设备效益的高效性指标、基于节能减排效益的适应性指标、基于增值服务的互动性指标构建模型和方法,研究旨在为推进我国智能电网科学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第一,系统梳理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建设背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研究智能电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总结我国电网的基本特征,分析国外智能电网评价体系的思路、组成和应用,与国内既有电网评价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第二,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电网发展的新要求,提出重点从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经济性、适应性、互动性等方面,建立智能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架构。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有选择地应用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从评价指标选取、权重计算、模型建立到结果分析的智能电网综合评价系统。第三,提出采用功率转移支撑强度、频率支撑强度等安全性指标和评价方法,与期权价值、成本收益等经济性指标和评价方法,共同组成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用以评价输电网规划中不同时序建设方案交直流发展协调性。第四,定义了电网设备利用效率指标、设备实际利用效率、设备相对利用效率等计算指标,反映电网运行约束、负荷约束、停运约束对设备效率的影响,提出设备和电网两个层面的效率综合评价方法,通过算例验证综合模型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第五,在分析智能电网促进节能减排主要途径基础上,对节能减排效益进行分类分析和综合分析,提出区分各环节效益,综合形成整体效益的分析思路,建立发电、输电、用电各环节能减排效益评价模型和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测算指标和方法的有效性。第六,在分析智能电网增值服务主要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智能电网增值服务未来发展趋势和需求,提出从外部环境、盈利能力、市场状况、社会贡献、人员技能、业务基础6个维度,建立增值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将逼近理想点法和平衡计分卡法应用于智能电网增值服务评价中,结合算例对网络交易服务、公共信息服务、用电设备管理服务、用电管理服务4类服务模式进行评价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国政府正式启动智能电网项目[J];电气技术;2009年06期

2 ;澳大利亚斥资1亿澳元建造智能电网[J];华东电力;2009年06期

3 ;关于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华东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帅军庆6月1 6日接受东方早报记者独家采访[J];华东电力;2009年06期

4 张征容;;智能电网浅述[J];云南电力技术;2009年03期

5 方廷;白丹;;智能电网特点及发展趋势[J];云南电业;2009年07期

6 ;国外智能电网研究与应用[J];国家电网;2009年06期

7 ;第一届智能电网研究学术论坛召开[J];供用电;2009年04期

8 苗新;张逸飞;刘津;;智能电网的中国之路[J];国家电网;2009年07期

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智能电网研究中心”成立[J];电气技术;2009年09期

10 韩晓平;;我们为什么需要智能电网[J];大众用电;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益民;;坚强智能电网的探索与实践[A];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卢强;何光宇;;智能电网及其工程实现[A];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余贻鑫;赵金利;;中国智能电网概况——2010年3月3日于东京智能电网研讨会[A];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丙镇;;日本智能电网的现状及发展[A];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贺勋;;智能电网之初探[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金之俭;;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研发中心建设简介[A];2010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俊;;智能电网统计指标研究[A];2010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锐;谢兰;吴文凯;杨昆;;智能电网及其发展态势分析[A];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熹;;智能电网配用电通信技术的现在时与将来时[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魏林;李博;李杨;;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及探讨[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昊;发展“智能电网”需要统筹兼顾[N];中国电力报;2009年

2 楚新;美国正式启动智能电网项目[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3 早报记者 李晓辉;“智能电网不只是电网公司的事,,电信等行业同样 面临很大机遇”[N];东方早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吴生锋;智能电网:工业转型新“推手”[N];扬州日报;2009年

5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 张锐;智能电网:全球经济的未来动力与引擎[N];国际商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曾静婕;美国81亿美元打造智能电网“盛宴”[N];中国商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陈颖晖;一个小岛的智能电网图景[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徐炜旋;智能电网:看上去很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本报记者 唐烨 本报实习生 王文清;智能电网:一块被争夺的经济“蛋糕”[N];解放日报;2010年

10 黄晓华;《智能电网知识读本》《智能电网技术》出版发行[N];国家电网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伟伟;车载智能电网[D];清华大学;2014年

2 马若飞;智能电网中异构通信网络的共存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任鹏;智能电网中通信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于君;智能电网无线传感监测及负荷预测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5 赵良;适应智能电网发展的电网规划评价模型与方法[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6 陈乐;智能电网通信中隐私保护问题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周黎莎;智能电网低碳效益关键指标选取与评价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马同涛;智能电网利益链风险元传递模型及其信息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黄立新;智能电网条件下输电检修优化模式与实施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10 芦翔;智能电网中安全可靠的通信系统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超;智能电网大数据相关应用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潘维;智能电网保护控制信息流建模仿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晔;基于云计算的配电网络系统设计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印禹;智能电网负荷预测与定价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朱信_";LN软件公司智能电网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林清明;智能电网分时电价的定价与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王晖;城市智能配网平台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毛祺琦;图像处理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俞磊;智能电网中储能技术的服务形式及其价值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吕新荃;智能电网居民用户用电设备通信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02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1202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3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