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因果关系法在股票期货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2-14 14:32

  本文关键词:因果关系法在股票期货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格兰杰因果关系 新型因果关系 沪深300期货 现货 权重股 上证指数


【摘要】:本文主要使用新型因果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理论对经济领域的若干变量进行因果关系实证研究,对比二者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通过具体的经济变量,拓展新型因果关系的应用领域,发现其应用在经济领域的优点。本文研究经济领域的两组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一组是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股指现货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二组是四只权重股(中国石油、中国工商、中国石化和中国平安)对上证指数的因果关系。股指期货和现货的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讨论一直都是一个热点。但是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讨论都是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的,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使用新型因果关系研究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在使用格兰杰因果关系研究股指期货和现货之间的因果关系时,由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研究事件区间不同,导致了最后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权重股对整个大盘的影响不言而喻,众所周知,权重股可以决定大盘的走势,这里讨论了4只权重较大的股票对沪市大盘的影响,从统计的角度或者说因果关系的角度考察研究权重股对大盘的因果影响。在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的因果关系时选择了两段数据,一段是股指期货上市一年后中国股市相对稳定的一段数据即从2011年6月25日到2012年6月15日,另一段是从2012年11月5日到2015年11月5日。首先使用新型因果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研究了在整个数据集上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股指现货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于两段数据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沪深300现货有因果影响;当使用滚动因果关系方法时,对于这两段数据来说,发现格兰杰因果关系在整个窗口滑动的过程中一直都是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产生决定性因果影响,但是在新型因果关系中却只是在绝大部分时间内表现出了这样的特点,由于股票市场变换莫测,本文认为沪深300股指期货在5年的时间内对于每一个滚动窗口不太可能总会对沪深300股指现货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认为也许格兰杰因果关系并没有反映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股指现货之间的真实因果关系,新型因果关系反映的才是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真实因果关系。这样我们就说明了在揭示一个系统的因果关系时,新型因果关系能更加的贴近真实情况,比格兰杰因果关系更能真实的反应时间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改变滑动窗口的长度,随着移动窗口长度的增加,使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时,对于这两段数据,期货对现货的因果关系值大于现货对期货的因果关系值的移动窗口占该次所有移动窗口的比率趋近于1了,而使用新型因果关系该比率最大趋近于0.95左右。该比率趋于1可以理解为沪深300股指现货由沪深300股指期货决定。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合理的。因而新型因果关系得到的结果可能更加的符合真实情况。但是无论如何,沪深300股指期货会对现货产生决定性因果影响。为了确立和说明新型因果关系的优点,即新型因果关系可以统计多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格兰杰因果关系只能考虑两个时间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研究了权重股对上证指数的影响。对于新型因果关系,本文既探究了每只权重股对上证指数的因果关系,又根据新型因果关系的特点,考察了联合的权重股对上证指数的因果关系。对于格兰杰因果关系,由于格兰杰因果关系的限制性,本文只讨论了每只权重股对上证指数的因果关系。我们发现对大盘的影响和他们所占的权重有关的,权重越大,对大盘的影响也比较大,这和我们预期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F72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因果关系[J];股市动态分析;2008年27期

2 徐道一;;地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6年02期

3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盛杨燕;周涛;;《大数据时代》[J];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01期

4 刘云升;论虚假陈述与损害间的因果关系[J];商业研究;2002年17期

5 雷鑫;中美关于侵权法因果关系分类问题的比较研究[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周战强,李相宏,周泳敏;反倾销中因果关系的确定[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唐宇 ,张静;美国反倾销因果关系的五种裁定方法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5期

8 李建;论反倾销中因果关系的确定[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简泽;;论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J];经济评论;2007年06期

10 刘维亚;;请给我结果,我要改变——也谈执行力的因果关系[J];贵州农村金融;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刚;;试论溺爱式家庭与子女心理问题的关系[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简泽;;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胡月军;;再论假定因果关系的认定[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4 肖祥云;;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4辑)[C];2006年

5 刘凤英;;类别因果关系对基于类别的特征推理任务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简泽;;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7 ;第三十章 货币一产出的因果关系和影响关系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2卷)[C];2001年

8 冷英;莫雷;;隐含因果关系对不同阅读者确定代词意义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李伟;张怀金;;颅脑外伤与精神障碍的因果关系鉴定研究[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五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石峰;李群;朱一凡;王维平;;基于槽约束的行为因果关系追溯方法[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秉升;法医学鉴定中伤害赔偿的因果关系判定[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2 韩 疆;民事侵权因果关系判断[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李玉璧 刘 锐;民事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 陈朝阳;证券侵权责任因果关系之法理分析[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余红蔓 蒋海英;车辆溜坡后致人死亡 责任依因果关系而定[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周光权;因果关系的判断[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马栩生;因果关系推定研究[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上海海事法院海事庭 汪洋;滞留单证与退税损失之间有无因果关系?[N];国际商报;2007年

9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 郭敬波;“因”与“果”的距离[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杨素娟;“举证责任倒置”与“因果关系推定”[N];中国环境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彬彬;美国侵权法中因果关系不确定的解决进路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小艳;隐含因果关系中的自我服务偏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陈蔚琦;基于加性噪声模型的因果关系推断理论及其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4 葛洪涛;论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D];山东大学;2008年

5 丁小斌;特征间因果关系在归类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韩强;法律因果关系理论学说史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张雪莹;俄语中的因果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裘江南;汉语文本中突发事件因果关系抽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干红华;基于事件的因果关系可计算化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郭水霞;Granger因果关系的理论及其在系统生物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兰;因果关系的逻辑解析及其科学价值[D];燕山大学;2009年

2 袁俊龙;浅论法律因果关系[D];山东大学;2014年

3 李燕;环境侵权责任因果关系推定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张齐家;药品缺陷责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姜伯宁;渎职罪的因果关系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6 胡玲玲;侵权法中可预见性规则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7 董鑫园;医疗损害侵权因果关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8 罗洋洋;医疗损害案件中之存活机会丧失[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9 陈庆强;论侵权责任中的超越因果关系[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0 刘晓倩;论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推定[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88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1288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b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