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出处:《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可再生能源电力 配额制 可再生能源证书 可再生能源证书期货
【摘要】: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国家,有着完善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体系。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以及配额制政策辅助实施工具——可再生能源证书和用于管理可再生能源证书价格风险的衍生产品——可再生能源证书期货,并借鉴澳大利亚配额制政策体系提出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政策的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提供参考。
[Abstract]:Australia is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implement the renewable energy quota system, and has a perfect system of renewable energy quota syste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olicy of renewable energy quota and quota policy suppor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 and tool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 price risk of derivative products --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 futur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for renewable energy policy of China Australia quota policy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stablishing renewable energy power quota system for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基金】: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分类号】:F426.6;F461.1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仅仅依靠政府已经不能满足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而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政策能够把政府的强制性和市场机制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有效政策。其中,可再生能源证书是实施配额制政策的载体,其价格由市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沈_g;顾孟迪;;欧洲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7年09期
2 李化;;澳大利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可再生能源证书制度[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李才华;罗鑫;张粒子;;完善可再生能源电价机制的设想[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年05期
4 肖黎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价政策执行情况及其完善建议[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鸣;孙晓菲;李娜;王涛;;电力市场环境下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借鉴欧盟经验[J];科技和产业;2012年04期
2 胡阿芹;孟祺;;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付学谦;;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概况[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2年04期
4 袁铁江;刘沛汉;陈洁;刘佳铭;杨青斌;;基于储能技术并网的高穿透功率风电广义运行成本计算模型研究[J];电网技术;2014年01期
5 孙鹏;张力;;新能源产业价格补贴该由谁来买单[J];财经论丛;2014年02期
6 鄢晓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定价机理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年05期
7 马涛;曲世友;陈鸣岐;杨建华;;固定电价制度对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化影响及其政策建议[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01期
8 马甜;;我国电力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9 李钢;;我国光伏发电并网定价的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07期
10 曹海霞;;低碳经济时代绿色电力的定价机制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俞萍萍;激励政策下发电企业可再生能源战略投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马国庆;绿色能源发电侧定价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3 闻捷;风电设备供应链竞合系统熵变及其动态联盟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王正明;我国风力发电产业链的培育与发展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5 谷志红;促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绿色电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6 于超;不同排污机制下发电能耗与排放成本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7 杨利锋;产业创新系统与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理论、方法与政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赵胤慧;北京环境减排目标下能源替代分析与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9 胡庆辉;节能、减排、低成本目标下发电绩效置换交易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彦龙;供电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科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黄玲;我国风电定价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何芸;吴江市生物质能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李明礼;多电源接入电力系统定价原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5 王蓉;计及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购电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6 郑玲惠;《生物质能促进法》立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程倩;基于节能降耗的发电权交易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8 王鹏;论我国生物质能产业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完善[D];郑州大学;2010年
9 秦云甫;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符力文;清洁能源发电并网经济外部性分析及电价形成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秋生;周慧;;试评澳大利亚霍华德政府的均衡外交政策[J];当代亚太;2007年04期
2 孟维华;张翼飞;;循环经济的关键:以制度建设促进绿色价格体系的形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治国;胡化凯;张逢;;建国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5年09期
2 孙海燕;“十一五”科技部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 加大技术研发 强调自主创新[J];建设科技;2005年12期
3 刘丽萍;记者行动初见成效,可再生能源渐成媒体关注热点[J];太阳能;2005年01期
4 顾琼;《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助力中国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第二届亚洲可再生能源展迅速升温[J];太阳能;2005年02期
5 ;中国—西班牙可再生能源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能源;2005年08期
6 王璇;可再生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J];国际化工信息;2005年11期
7 ;发展可再生能源配套政策将实施[J];东北电力技术;2005年10期
8 周凤起;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5年04期
9 ;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在京召开[J];中国能源;2005年11期
10 张国宝;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更快更好地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工作的意见[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2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实施意见[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3 方炎;;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李燕;汪贤强;;我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初探[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韩立红;;河北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思考[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6 李沛;何文晶;杨慧;;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侠;徐壮;苏道年;鲁玲;张则振;;山东省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思路与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8 ;关于2011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申报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1]38号)[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9 ;十堰市住建委关于印发《十堰市“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发展规划》的通知[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10 ;宜昌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新华;法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N];中国煤炭报;2004年
2 钟欣;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创历史新高[N];中国贸易报;2005年
3 林琳;气象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大有作为[N];中国气象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丁 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瓶颈[N];中国质量报;2005年
5 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 冯之竣;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N];光明日报;2005年
6 毛 磊;美国可再生能源消耗锐减[N];经济参考报;2002年
7 王一娟 李敏;可再生能源产业全球升温[N];经济参考报;2004年
8 刘向 郑汉根;我国将为可再生能源开发立法[N];经济参考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于杉;可再生能源再度看好[N];经济参考报;2004年
10 记者:杨骏;高油价给可再生能源积聚优势[N];经济参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宝卿;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2 宋辉;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曹卫兵;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高新宇;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模型与政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5 胡丽霞;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陈军;中国非可再生能源战略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7 黄s,
本文编号:1341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1341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