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商业电力定价模型及电力金融市场均衡分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工商业电力定价模型及电力金融市场均衡分析 出处:《复旦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电力金融市场 电力远期合同 电力期权合同 市场均衡函数 金融衍生工具
【摘要】:2013年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提出了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提高市场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纵观古今中外的电力发展形势,电力市场化改革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电价的改革。我国现行的工商业定价方法—两部制电价法,存在计价不科学、适用范围小、电力成本难以厘清、基本电价与电度电价比例严重失衡等诸多问题,成为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阻力。由于电能作为特殊商品,具有不能大量存储的先天缺陷,“赋予”了电价的易变性与波动性。这种特性使得电力市场参与者所面临的价格风险大大增强,于是期权合同、远期合同、期货合同等金融衍生工具应运而生,大大地降低了这种价格风险。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电力远期合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电力市场风险规避手段,通过签订电力远期合同,等于是将电能“虚拟”地存储起来,从根本上解决电能不能大量存储的先天缺陷。本文将期权理论应用到电力远期合同中,建立一种基于期权理论的电力远期合同的新型电力交易模型,赋予了电力市场交易双方更加富有弹性、灵活性的选择权,这完全是从我国现行的电力市场实际出发的。一方面,基于期权理论的电力远期合同交易模型具有适用范围广、计价方式科学等优势,较好地弥补了两部制电力定价的缺点。另一方面,如果基于期权理论的电力远期合同交易模型的执行电价(执行价格)可以是任意价,在理论上它可以建立任意形式的价值损益(虚值或实值)状态,那么大量资本将被吸引到电力市场中,从而增强了电力市场的流动性,为我国电力市场科学、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正能量。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6.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外电力体制改革情况摘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0年03期
2 ;改革中的西班牙、英国电力体制[J];华北电业;2000年02期
3 史玉波;理清思路 明确方向 坚定不移地推进电力改革[J];农电管理;2000年11期
4 于舒;发展中国家的电力[J];山东电力技术;2000年05期
5 叶荣泗,佟铁成;韩国电力改革与电力立法[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0年02期
6 陈琦,朱成章;美国加州电力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教训(综述)[J];农电管理;2001年09期
7 付永来;澳大利亚电力体制改革及其启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04期
8 苛兰;美国电力改革出现的问题[J];大众用电;2001年04期
9 ;李鹏委员长参观全国电力成就摄影展并题词[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年07期
10 江进章;电力行业协会工作应该大有作为[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霍彩亮;;增强机遇意识 加快电力发展[A];党的十五大精神与聊城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杨富;;电力改革十年,谱写辉煌乐章[A];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交流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近朱;;建设区域电力市场促进电力改革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王浔;王业斌;;电力行业的气象服务效用评估分析[A];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实事求是探索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路径[A];《电站信息》2013年第04期[C];2013年
6 ;2013年电力监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A];《电站信息》2013年第2期[C];2013年
7 成红;张辉;;论我国电力法律体系的完善[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8 许接源;;发展抽水蓄能 支持电力改革[A];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经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政府工作报告电力行业四大看点[A];《电站信息》2012年第4期[C];2012年
10 ;电监会出台加强电力监管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力的实施意见[A];《电站信息》2012年第7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深化电力改革 引入竞争机制[N];光明日报;2001年
2 张剑;祝波善:电力“主多分离”审慎破题[N];华中电力报;2005年
3 本报评论员;建设和谐电力 服务和谐社会[N];中国电力报;2006年
4 本版编辑 记者 苟慧智 蒋学林 本报评论员;和谐电力论坛今天开幕[N];中国电力报;2006年
5 ;和谐电力论坛在京隆重召开[N];中国电力报;2006年
6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 王野平;建设和谐电力 服务和谐社会[N];中国电力报;2006年
7 韩晓平 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电力改革的关键是要建立“买家”[N];广州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耿雁冰 实习记者 茅玮涛;电力改革还需顶层设计[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9 本报评论员;电力改革需要凝聚真共识、正能量[N];国家电网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程洪瑾 白明辉;电力改革要拒绝“概念化”[N];国家电网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科科;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豫;电力零售市场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3年
3 井志忠;电力市场化改革:国际比较与中国的推进[D];吉林大学;2005年
4 彭平;电力行业激励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李永卓;我国电力市场化进程中供应链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王永杰;中国电力与电煤市场协同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仇伟杰;中国电力经济运行规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8 姜巍;基于调度部门集中协调的电力供应链运作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王抒祥;减排约束下电力资源综合利用优化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10 BACH THANHQUY(白青贵);电力批发市场中基于强化学习的参与者行为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48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1348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