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CIR模型下的国债期货选择交割期权定价

发布时间:2017-04-17 19:29

  本文关键词:CIR模型下的国债期货选择交割期权定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利率期货是为了减小现货以及其他利率敏感型资产或负债而设计的产品。在期货市场上,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是期货的价格运动。持有成本定价理论认为期货的价格等于期货价格的期望值,然而大多数利率期货合约中都带有最小价值交割期权,这个期权的使得期货的价格和期望值出现了偏离。 最小价值期权给予期货合约的空方选择最便宜的债券进行交割的权利,期货合约的多方必须为出售这一期权得到补偿。期权的价值反映在期货的实际价格上,期货的实际价格总是低于期望值。早期的研究认为选择选择交割权极大地影响了期货的价格。然而,近期的研究却表明这一期权的价值并不显著,对于三个月期到期的合约而言,这一期权的价值估计在期货价值的1%~2%以下。由于模型建立困难,以前相当多的研究都假设利率是非随机运动的,并且假设期货价格和远期价格是相等的。然而,国债期货的价值受到利率的极大影响,利率的随机运动也决定了国债期货的价值;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期货价格和远期价格并不相等。忽略这些因素将会导致期货价格和选择期权价值的估计误差。为避免这类问题并且对选择期权的价值进行精确的估计,本文提供了一个数值分析的框架去计算期货的价格以及估计其中的选择交割期权的价值。 本文的组织结构如下: 第一章文献背景介绍和文献综述,介绍了国内外对国债期货选择期权的研究。 第二章简要介绍我国的国债现货市场的发展状况,包括国债的种类,国债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以及市场上的交易主体。国债期货的设置是为增加现货市场的流动性以及减小现货市场的风险,因而在后面深入探讨合约定价之前有必要对现货市场有个大致的讲解。 第三章首先回顾了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对试点时期国债期货合约做了简单的介绍。由于试点时期实行利率管制,影响合约价格的主要因素是财政部的通货膨胀补贴;价值形成机制不完善,以及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造成了试点时期国债期货市场上强烈的投机氛围以及国债期货试行计划的流产。 第四章进入本论文的主题,介绍了拟推出的国债期货合约。合约的要素包括合约的涨跌停板制度、结算价以及保证金要求等;重点介绍了合约的标的,即虚拟券的设置。国债期货合约的标的物不是在现货市场上流通的债券,而是交易所设置的一只具有5年期票面利率为3%的债券。合约到期时,空头方可以选择现货市场上剩余期限在4~7年的附息债券进行交割;转换因子CF是用来标准化现券的。交易所推出的转换因子计算方式,是建立在利率期限结构为水平的基础上,它忽视了利率随机运动的特征,因而不能准确反映不同债券的价值之比。这个误差便给予了期货的空头方选择最便宜的债券交割的机会。 第五章具体解释了选择期权的含义,而后介绍了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静态的利率期限结构包括参数法和样条法。动态利率期限理论在模型中添加了随机项来描述利率随机运动的特征。由于观察到市场利率具有均值回复的特点,本文采用的是Cox, Ingersoll和Ross建立的CIR模型来描述利率的运动。通过主成分分析鉴定三个因子可以解释利率95%的波动,本文采用的是三因子CIR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因子与即期利率的仿射关系。 由于观察的是0.5~30年期的利率,而因子数只有三个,必须添加随机“噪音”项来描述观测的误差。为估计模型中均值以及回复速度等参数,本文采用了Kalman滤波方法。卡尔曼滤波的具体步骤先是构建状态空间,然后建立测量方程和转移方程。在每一次交替计算状态变量时会产生预测误差,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可以使得误差最小化,并得出误差最小化时的模型参数。本文估计出的CIR模型的状态因子包括影响长期利率变动的因子,也包括影响短期利率的因子,因子的半衰期显示了对长期或者短期利率的影响。然后由估计出的参数可以计算仿射模型中的参数,进而计算各期限的即期利率。文中用Monte Carlo模拟展示了一次不同期限的即期利率的运动。 本文摒弃了持有成本定价模型,认为选择交割期权其本质是一个互换期权。该互换期权给予空头方以之前的最小成本交割券去交换一揽子债券的权利。本文通过分析CIR模型模拟出的期限结构,分别计算出了在观察点和期货合约到期时的最便宜交割债券的价格。通过计算机大量模拟,本文计算出了选择期权的价值在1.48左右,对应100元面值的合约。 由于观察时点的不同、合约期限、作为标的的一揽子债券的不同,计算出的选择期权的价值也会不相同。同时,虽然本文假设了自观察时点开始到合约到期没有新的债券发行;而本文采用的估计方法同样也适用在这期间有新债发行的情况,只要合理预测新债发行的情况,在到期时可交割债券中添加新发行债券便可计算出其期权的价值。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国内国债期货研究相对稀少的情况下,通过研究国外的定价方法,将合理的定价模型应用在对国内国债期货选择期权的定价上,从而对中国国债期货选择期权定价研究起到了些许开拓作用;同时,在对选择交割期权进行估值时,本文摈弃了粗糙的成本定价模型,而考虑了利率的期限结构对期权价值的影响,使得本文的选择期权的价值更加接近无套利情况下的价值。 本文研究中的难点有两个。首先是使用Kalman滤波估计CIR模型的状态变量,之前查找的很多文献都只是对Kalman方法做了理论上的疏理,对实际编程没有多大帮助;后来多方面翻阅书籍才理清了该方法的步骤。其次是对可交割债券的息票支付期限的处理,因为每一只债券都有不同的利息支付时间,对应的现金流就应该有不同的折现率。本文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了ExcelVBA编程整理出了可交割债券的息票支付时间,折现率的计算则是使用的插值方法。
【关键词】:国债期货 选择交割期权 利率的期限结构 CIR模型 Kalman滤波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2.51;F22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15
  • 1.1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12-13
  •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结构及创新13-15
  • 2. 国债现货市场概况15-24
  • 2.1 国债分类—按债券形式分类15-17
  • 2.1.1 凭证式国债15
  • 2.1.2 电子式储蓄国债15
  • 2.1.3 无记名国债15-16
  • 2.1.4 记账式国债16-17
  • 2.2 一级市场17-19
  • 2.2.1 一级市场国债发行方式17-18
  • 2.2.2 国债评级机构18-19
  • 2.3 二级市场19-24
  • 2.3.1 国债二级交易市场分类19
  • 2.3.2 国债交易方式19-20
  • 2.3.3 二级市场交易主体20-24
  • 3. 国债期货试点时期市场运行情况24-34
  • 3.1 国债期货试点时期的历史回顾24-26
  • 3.2 国债期货试点时期的国债期货合约设计26-28
  • 3.3 试点期间我国国债期货价格形成机制28-29
  • 3.4 试点过程中的经验教训29-34
  • 3.4.1 “327国债期货事件”29-31
  • 3.4.2 “319国债期货事件”31-32
  • 3.4.3 国债期货交易试点得到的启示32-34
  • 4. 国债期货合约介绍34-41
  • 4.1 国债期货合约条款34-36
  • 4.2 国债期货合约的设计思想36-39
  • 4.2.1 为何选择现货交割和虚拟券设置36
  • 4.2.2 五年期国债标的36-37
  • 4.2.3 交易时段、日期和结算价37
  • 4.2.4 标的物利率37-38
  • 4.2.5 保证金水平38
  • 4.2.6 涨跌停板制度38-39
  • 4.3 合约上市的初步安排39-41
  • 5. 国债期货隐含交割期权的定价原理41-69
  • 5.1 转换因子和最便宜交割期权41-43
  • 5.1.1 转换因子41-42
  • 5.1.2 全价、净价及国债期货的发票价格42-43
  • 5.2 利率的期限结构43-69
  • 5.2.1 静态利率期限结构文献回顾43-46
  • 5.2.2 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文献回顾46-48
  • 5.2.3 多因子CIR模型实证研究48-60
  • 5.2.4 CIR模型下的国债期货最小交割期权定价60-69
  • 6. 总结69-71
  • 参考文献71-74
  • 附录74-81
  • 后记81-82
  • 致谢82-83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目录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志敏;我国国债期货价格变动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2 大卉;深交所加强国债期货风险管理[J];证券市场导报;1995年04期

3 胡振华 ,简丽云;恢复国债期货的政策性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07期

4 苏秦;教你认识金融衍生产品系列之三 美国国债期货定价原理(二)[J];中国外汇管理;2004年05期

5 乔梁;“2·23”国债期货事件回顾[J];中国投资;1997年02期

6 党剑;利率市场化与国债期货[J];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7 叶永刚,黄河;从无套利定价理论看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过去与未来——兼析“3.27”国债期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J];经济评论;2004年03期

8 苏秦;教你认识金融衍生产品系列之四 美国国债期货定价原理(三)[J];中国外汇管理;2004年06期

9 王正超;国外国债期货市场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新金融;1994年06期

10 徐明圣;恢复我国国债期货交易的可行性分析及相关建议[J];管理科学;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祥;史忠良;;支付卡网络定价研究的进展述评[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李文勇;史凯;;静态定价网络团购自组织行为动力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韩洪灵;陈俊;;IPO定价制度变迁、盈余管理行为与审计质量分化趋势[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李培勤;郑凯方;;企业并购定价的拍卖竞价博弈[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吴会咏;马莹;;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的定价[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6 张双;;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权证定价[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杨慧;周晶;;收益管理的理论与应用[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王晨曲;;综合性体育赛事门票营销探讨[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9 杨清;陶美重;;透析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影响因素[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广民;王先甲;;二层规划在排污定价中的应用研究[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日辉;怎样给花定价[N];河南科技报;2002年

2 山石;明白消费与参与定价[N];中国商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于萍;铁矿石定价指数国产化迫在眉睫[N];中国证券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庞一涛;上海将实行商品房政府“指导定价”[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5 早报记者 周祺瑾;嘉华投资的“脑力活”:暂断拿地念头,试探定价底线[N];东方早报;2011年

6 记者 王光睿;矿石季度定价 牵动船企成本神经[N];中国船舶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静安;中联钢与外资争夺铁矿石定价话语权[N];中国贸易报;2011年

8 阎 岳;短期不可能推出国债期货[N];证券日报;2003年

9 江卉;定价过高致多家房企难领预售证[N];中国建设报;2010年

10 记者 胡刘继 聂伟柱;中金董事长李剑阁提议重开国债期货[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菊;中国国债期货的运行制度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郝瑞丽;信用衍生品定价的传染模型[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贾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定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陈正声;互换类衍生产品的定价及其市场联动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恺明;基于可违约价格的违约期权和债券的定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谢文容;网络交易中定价方式的选择[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符绍强;国有产权交易博弈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杨向辉;我国水权转换模式及转换价值评估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赵宇凌;中国A股市场应计错误定价的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黄松;考虑行为因素的供应链定价与库存决策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茂;CIR模型下的国债期货选择交割期权定价[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2 杨杨;恢复我国国债期货市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郭晨;中国国债期货套利交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高鹏;中国国债期货内含选择权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钱文豪;国债期货交易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张春佳;中国国债期货期现套利策略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赵翔宇;我国权证定价有关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沐婧瑶;公司治理对IPO定价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石卫;国债期货市场及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10 袭琳娜;我国管理层收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CIR模型下的国债期货选择交割期权定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314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1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