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7 22:13

  本文关键词: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一个国家期货市场的发达程度与其金融的发达程度息息相关。发达的期货市场能充分发挥其两大基本功能: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其中价格发现功能能提供较为准确的价格信号,是期货市场存在及发展的基础,是期货市场的规避风险功能发挥作用的前提。且价格发现功能的效率,是期货市场运行效率的衡量法则之一,是期货市场是否成熟完善的重要标志。由于我国期货市场起步较晚,因此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问题更值得关注。 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国内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展开研究,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着重以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予以检验。本文旨在从数量角度看清当前我国期货的发育状况,为我国期货市场是否具备价格发现功能提供实证支持;从而有利于相关决策者充分利用期货的价格信号,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有助于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为将来我国在国际期货定价权中占有一席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分别选取工业品中的上海期货交易所合约铜和农产品中的郑州交易所合约白糖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分别代表工业品和农产品,通过收益序列实证分析研究中国商品期货市场运行特征,通过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相关性分析研究我国的期货市场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及其价格发现效率。因此,本文实证部分在综合考虑到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后,首先利用相关系数对期现货价格关系做出基本判断,以此为基础用GARCH(1,1)和E-GARCH(1,1)分析沪铜和郑糖期货价格的波动情况;随后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构建VAR模型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期货和现货的价格进行相应的分析。 通过收益序列实证分析发现,沪铜对信息的反应是持久的,而郑糖是短暂的;沪铜和郑糖均存在投机现象,但郑糖更加明显。通过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相关性分析发现,沪铜和郑糖的期现货市场价格均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这种关系较为稳定。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沪铜期现货联动比较明显,郑糖期现货联动不明显;我国白糖期货价格能够引导现货价格,但现货价格对期货价格不具有引导作用,我国白糖期货价格对于现货价格已初步发挥一定的预测功能,但预测能力和期现货价格联动关系相比于沪铜存在明显差异;沪铜和郑糖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占据绝对主导作用,但郑糖影响程度弱于沪铜。
【关键词】:期货市场 价格发现 实证研究 方差分解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4;F724.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15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国外相关研究10-12
  • 1.2.2 国内相关研究12-13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13
  • 1.4 本文的创新点13-15
  • 第2章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理论分析15-23
  • 2.1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涵义15-17
  • 2.1.1 期货市场发挥价格发现功能的前提条件15-16
  • 2.1.2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过程16-17
  • 2.2 价格发现的原因和特点17-18
  • 2.2.1 价格发现的原因17-18
  • 2.2.2 价格发现的特点18
  • 2.3 影响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因素18-23
  • 2.3.1 现货市场的因素19-20
  • 2.3.2 期货市场的因素20-23
  • 第3章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实证分析23-38
  • 3.1 数据的选取和处理及分析思路23-24
  • 3.1.1 期货数据的选取和处理23
  • 3.1.2 分析方法及思路23-24
  • 3.2 模型研究方法24-27
  • 3.2.1 单位根检验24
  • 3.2.2 GARCH 模型24
  • 3.2.3 协整及其检验24-25
  • 3.2.4 VAR 以及VECM 模型25
  • 3.2.5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25-26
  • 3.2.6 方差分解26-27
  • 3.3 期货的收益序列分析27-32
  • 3.3.1 期货收益序列的时序图27-28
  • 3.3.2 期货价格波动模型的ARCH 模型检验28-29
  • 3.3.3 期货收益序列的平稳性检验29-30
  • 3.3.4 GARCH(1,1)模型30
  • 3.3.5 EGARCH(1,1)模型30-31
  • 3.3.6 小结31-32
  • 3.4 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价格引导分析32-38
  • 3.4.1 单位根检验32
  • 3.4.2 VAR 模型32-33
  • 3.4.3 Johansen 协整检验33-34
  • 3.4.4 误差修正模型VECM34
  • 3.4.5 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34-35
  • 3.4.6 方差分解35-36
  • 3.4.7 小结36-38
  • 第4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38-45
  • 4.1 研究结论38-40
  • 4.1.1 沪铜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38-39
  • 4.1.2 郑糖期货市场初步具有价格发现功能39
  • 4.1.3 沪铜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明显强于郑糖期货市场39-40
  • 4.2 政策建议40-45
  • 4.2.1 加快现货市场的资源建设40-41
  • 4.2.2 规范期货市场的交易监管41-42
  • 4.2.3 加强期货市场的法制建设42-43
  • 4.2.4 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43-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49
  • 附录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曦;;提升中国商品期货“定价权”[J];中国金融家;2011年06期

2 刘帆;;我国建立化肥期货市场初探[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6期

3 陈学民;;含有利率因素的国内外期铜市场间联动性[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7期

4 戴佳青;潘和平;;沪深300股指与期货的高频动态关系检测[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年07期

5 贺正楚;周贤军;文先明;;基于SVAR模型的期锌市场及其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6 刘连英;;糖价涨疯[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年30期

7 ;生猪远期交易法则与案例分析[J];农村养殖技术;2011年16期

8 谢宇;;避险情绪升温 大宗商品再次普跌[J];新财经;2011年09期

9 唐喜玲;;对套期保值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10 赵聪;俞熹;;沪深300股指期货非线性阻尼振动量价模型[J];当代经济;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舟;魏卓;高莹;;基于共同因子模型的股指期货价格发现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建军;张勇;;拍卖机制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应用研究[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3 刘怀高;李伯德;;股票价格-盈利随机模型[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4 何平;周依静;;沪深300指数与股指期货日内价格发现机制的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郑州商品交易所[A];2009年第三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论文集(2)[C];2009年

6 徐雪高;;订单农业履约困境的根源及发展方向——基于黑龙江省某企业“期货+订单”的实践[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7 李备友;路英;李守伟;;限制卖空交易对证券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小宁;;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与工资决定机制问题[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9 田剑;唐小我;;在线逆向拍卖研究综述[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黄飞雪;李成;李延喜;;沪深300指数及其股指期货的量价关系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晓涵;商品期货市场功能“归位”[N];上海证券报;2011年

2 记者 喻剑;商品期货市场影响力日益显现[N];经济日报;2008年

3 徽商期货 廖林;反弹是为了下跌?[N];期货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栗涛;商品期货市场喜忧参半[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秦利;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货市场[N];证券时报;2009年

6 记者 栾国揕;中国商品期货市场跃居世界第一[N];国际商报;2010年

7 上海盈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伟波;投资不能看后视镜[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刘溟;预期向好推动商品期货市场走强[N];经济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超;商品期货市场再现普涨格局[N];中国证券报;2010年

10 王力;影响商品期货市场几何[N];期货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学胜;A、H股市场信息传递及交叉上市股票价格发现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永琦;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与投机泡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建良;中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磊;石油市场的内外部联系、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祁国中;我国期货市场功能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于静淼;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与风险规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7 马丹;限价订单市场价格发现动态过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齐明亮;中国期货市场效率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鲁万波;基于特征变量的中国股票市场微观结构数量研究:日内模式、持续时间与价格发现[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郑仲民;金融资产价格跳跃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洁;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杜艳艳;我国主要农产品期货价格发现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向鹏;双重上市公司A股和H股的价格发现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苟国平;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谢高强;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关杰;商品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刘晓超;中国农产品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向明;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才蓉;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功能[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丁永升;我国白糖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331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1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