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论现金支付型业绩补偿条款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1-10-13 06:14
  近年来,海富公司、中轴科技等众多企业“对赌”失败后,因业绩补偿条款约定的补偿金支付进入履行阶段而不断产生纠纷。对此,司法实践和学理研究对投资方与融资公司之间签订的业绩补偿条款的法律性质和有效性莫衷一是,而是否承认其有效性直接影响金融投资实践。本文即旨在集中分析该业绩补偿条款的法律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对业绩补偿条款的有效性进行探讨。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正文部分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对业绩补偿条款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计算原理进行了分析,将本文的研究对象界定为融资公司与投资方之间签订的现金支付型业绩补偿条款。同时,对司法实践中法院及仲裁机构对业绩补偿条款性质和有效性的认定态度和观点进行了考察。第二部分旨在确立判断业绩补偿条款有效性的理论前提,即对业绩补偿条款的法律属性予以分析。本部分归纳讨论了目前学界对业绩补偿条款法律属性的主要观点,并从业绩补偿条款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导致融资公司向投资方支付补偿金两个角度出发,分别分析业绩补偿条款所在的增资协议与附条件生效合同、射幸合同、借款合同、期权合同和担保合同的异同,从而认定业绩补偿条款实质上是保底条款,约定了业...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及司法实务现状考察
    (一)业绩补偿条款的产生原因
    (二)业绩补偿条款的形式与实质
    (三)司法实务对业绩补偿条款有效性的认定态度
        1.法院判决的观点
        2.仲裁裁决的观点
        3.小结
二、业绩补偿条款的法律属性分析:确立判断业绩补偿条款有效性的理论前提
    (一)业绩补偿条款法律属性判断标准之一:未来业绩具有不确定性
        1.约定业绩补偿条款的增资协议非附条件生效合同
        2.约定业绩补偿条款的增资协议亦非射幸合同
    (二)业绩补偿条款法律属性判断标准之二:融资公司需向投资方支付补偿金
        1.约定业绩补偿条款的增资协议非借款合同
        2.约定业绩补偿条款的增资协议非期权合同
        3.约定业绩补偿条款的增资协议亦非担保合同
    (三)小结
三、业绩补偿条款有效性的理论基础检视
    (一)承认业绩补偿条款有效性的理念基础:契约自由
    (二)业绩补偿条款的违法性质疑
        1.关于违反法律、行政性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认定
        2.业绩补偿条款不适用《联营合同解答》
        3.业绩补偿条款不构成抽逃出资
        4.业绩补偿条款不必然损害债权人利益
    (三)业绩补偿条款的背俗性质疑
        1.关于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认定
        2.业绩补偿条款符合政策导向和伦理道德标准
    (四)业绩补偿条款的公平性质疑
        1.不违反投资领域风险共担原则
        2.业绩补偿款的计算可能导致显失公平
    (五)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构“禁止抽逃出资”规则的公司法理基础[J]. 刘燕.  中国法学. 2015(04)
[2]对赌协议若干问题研究[J]. 赵金龙,昝凌霄.  证券法苑. 2015(01)
[3]以目标公司作为对赌义务人的合同效力研究[J]. 徐睿.  证券市场导报. 2015(05)
[4]甘肃“对赌协议案”判决之评析——以法律方法的运用为视角[J]. 唐英.  法学论坛. 2015(01)
[5]股权投资估值调整协定的法律效力及适用探析[J]. 俞秋玮,夏青.  公司法律评论. 2014(00)
[6]“对赌协议”的认识误区修正与法律适用[J]. 季境.  人民司法. 2014(10)
[7]深化商事理念 维护公平正义 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J]. 奚晓明.  法律适用. 2013(11)
[8]对赌协议第一案”中被遗忘的资本维持原则[J]. 朱涛,李博雅.  法人. 2013(10)
[9]对赌协议的金融衍生品解释及其启示——以“对赌协议第一案”为例[J]. 曾思.  金融法苑. 2013(01)
[10]私募股权投资中估值调整机制研究——以我国《公司法》资本规制为视角[J]. 张先中.  法学论坛. 2013(05)

硕士论文
[1]保底条款效力研究[D]. 李若愚.中国政法大学 2012
[2]试论联营及其保底条款问题[D]. 李信刚.中国政法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34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3434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2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