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项目投资价值模型研究及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8 00:14
本文关键词:IT项目投资价值模型研究及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IT项目风险指标 IT项目投资价值评估 实物期权 平衡计分卡 投资决策
【摘要】:近年,信息技术发展已经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非常有效的办法,但目前的现状是的状况是IT项目投资风险大,资金大,收益间接性的特点,传统投资决策的方法,例如净现值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IT投资评价的问题。但是,目前,信息化发展非常迅速,这是企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经历的过程,所以IT项目投资评估相对于企业信息化的进程迫切需求相比,工作显得严重滞后。因此,需要对传统的评估方法进行改进,建立完善的企业IT项目价值投资评估是一项必须的工作。 本文是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企业IT项目投资的基本特征,并且提出了IT项目中包含的实物期权的类型,综合运用信息系统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决策理论等其他理论对IT项目投资价值的构成进行了综合详细的分析。经过这样的分析后,与传统项目投资比较可以得出IT投资的价值框架,为决策这对IT投资进行价值评估提供了帮助;从IT投资的价值结构特点出发,把平衡计分卡、风险指标建立、实物期权理论、以及网络层次分析法整合成一个IT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框架,对IT投资价值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B公司IT投资评估的成功分析的案例来说明企业在进行IT投资时候,决策者应当用战略性的思维,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对企业进行分析,保证IT投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在考虑项目目标和风险的情况下,开发出一种更全面分析项目价值的方法。
【关键词】:IT项目风险指标 IT项目投资价值评估 实物期权 平衡计分卡 投资决策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0.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3
- 1.1 问题背景8
- 1.2 研究目的8-9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9-10
- 1.3.1 国外研究状况9-10
- 1.3.2 国内研究状况10
- 1.4 研究方法10-11
- 1.5 本文创新之处11-12
- 1.6 论文的研究框架12-13
- 2. 实物期权概述13-17
- 2.1 实物期权的概念13-15
- 2.1.1 期权的定义13
- 2.1.2 实物期权定义13-14
- 2.1.3 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的比较分析14-15
- 2.2 实物期权种类15-17
- 3 IT投资风险概述17-31
- 3.1 IT投资17-19
- 3.1.1 IT投资的界定17
- 3.1.2 IT投资现状17-18
- 3.1.3 我国IT投资趋势18-19
- 3.2 IT投资项目特征19-20
- 3.3 IT项目投资价值分类20-23
- 3.3.1 IT投资的经济价值21
- 3.3.2 IT投资的管理价值21-22
- 3.3.3 IT投资的战略价值22-23
- 3.4 IT项目风险与企业绩效的关系23-27
- 3.4.1 IT项目风险的识别23
- 3.4.2 IT项目风险的分类23-25
- 3.4.3 IT项目风险对绩效的影响25-27
- 3.5 IT投资特点27-28
- 3.5.1 IT投资的实物期权的特征27
- 3.5.2 实物期权在IT项目投资评价值估中的缺陷27-28
- 3.6 IT投资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28-31
- 3.6.1 基于财务方面对企业IT投资价值的评价28
- 3.6.2 基于经济学的评价28-29
- 3.6.3 基于综合效益的评价29-31
- 4 项目模型的建立31-48
- 4.1 模型介绍31-35
- 4.2 第一阶段:项目建模35-36
- 4.3 第二阶段:IT项目风险的确定36-38
- 4.4 第三阶段:实物期权分析38-39
- 4.5 第四阶段:战略分析39-47
- 4.6 决策阶段47-48
- 5 案例研究48-60
- 5.1 项目背景介绍48-49
- 5.2 风险控制下基于战略的实物期权平衡计分卡分析投资回报分析49-60
- 5.2.1 第一阶段:项目建模分析49-51
- 5.2.2 第二阶段:IT项目投资风险分析51-52
- 5.2.3 第三阶段:实物期权分析52-54
- 5.2.4 第四阶段:战略分析54-58
- 5.2.5 第五阶段:决策阶段58-60
- 6 结论与展望60-62
- 6.1 结论60-61
- 6.2 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及完成的论文目录65-66
- 后记6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超毅;;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本文编号:555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55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