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集团公司薪酬激励体系设计
发布时间:2017-08-20 22:30
本文关键词:CH集团公司薪酬激励体系设计
【摘要】:只要企业基业常青,科技创新就永无止境。只要企业创新驱动,专业技术队伍激励就永不止步。创新性领军人才和富有事业激情的卓越团队是企业创新驱动的推动力。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如何发挥人才优势,并能激励人才创造产业优势、科技优势、产品优势。随着国有企业多元化战略深入实施,人才资源战略必须与之形成很好的互动,构建内具公平性、外具竞争力的薪酬激励体系,成为公司战略支撑的迫切需要。论文以本人所在的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研究对象,针对公司现有的薪酬激励体系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薪酬理论和激励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论文首先对薪酬的基本概念、薪酬理论、激励理论相关文献进行概述,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系统分析法等多种定量和定性方法,查找分析出CH集团公司薪酬激励体系存在的五大问题。在现有薪酬激励体系的基础上,加入竞争、激励因素,重视工作价值,突出业绩贡献,强调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手抓,注重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结合,形成了价值导向新的薪酬激励体系。优化后的薪酬激励体系是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全面系统的薪酬体系。该体系综合运用宽带薪酬优化基于价值评估的岗位工资,建立与公司工资总额预算和CPI挂钩的动态普遍薪酬调整机制,完善匹配个性需求的弹性福利制度,拓宽“双通道”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试行技术专家股票期权的长期激励机制,是理论联系实践构建市场化薪酬激励体系的积极探索。本文希望通过对现有薪酬激励体系的优化,能够最大限度和最有效地激发CH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活力,引导他们不断提高潜能改善业绩,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效益的共同提升,促进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同时希望本论文能够对其他国有企业薪酬体制改革也有所借鉴和裨益。
【关键词】:国有企业 专业技术人员 薪酬 激励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2.9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18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2-14
- 1.1.1 选题背景12
- 1.1.2 问题的提出12-13
- 1.1.3 研究的意义13-14
- 1.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4-15
- 1.2.1 研究方法14
- 1.2.2 技术路线14-15
- 1.3 研究内容15-18
- 第二章 薪酬体系设计理论及激励理论阐述18-28
- 2.1 薪酬的基本概念18-22
- 2.1.1 薪酬的定义18
- 2.1.2 薪酬的结构18-19
- 2.1.3 薪酬体系的基本类型19-21
- 2.1.4 薪酬体系的功能21-22
- 2.2 薪酬体系设计原理22-24
- 2.2.1 战略薪酬理论22
- 2.2.2 全面薪酬理论22-23
- 2.2.3 宽带薪酬理论23-24
- 2.3 激励理论24-28
- 2.3.1 需求层次理论24-25
- 2.3.2 双因素理论25
- 2.3.3 期望理论25-26
- 2.3.4 公平理论26-28
- 第三章 CH集团公司薪酬激励现状及分析28-36
- 3.1 CH集团公司薪酬激励现状28-32
- 3.1.1 CH集团薪酬激励体系的管控模式28
- 3.1.2 CH集团薪酬结构28-30
- 3.1.3 薪酬问卷调查30-31
- 3.1.4 薪酬满意度调查31-32
- 3.2 CH集团公司薪酬激励存在的问题32-36
- 3.2.1 缺乏战略薪酬策略32
- 3.2.2 缺乏长期激励机制32-33
- 3.2.3 缺乏多样的激励模式33-34
- 3.2.4 关键性员工薪酬缺乏市场竞争力34-35
- 3.2.5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职业生涯规划35-36
- 第四章 CH集团公司薪酬激励机制优化设计36-54
- 4.1 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36-37
- 4.2 理论的分析及应用选择37-38
- 4.2.1 双因素理论分析应用37
- 4.2.2 期望理论分析应用37-38
- 4.2.3 公平理论分析应用38
- 4.3 构建集团战略薪酬激励的设计原则38-39
- 4.3.1 企业发展战略导向原则38
- 4.3.2 建立以市场和业绩为导向的原则38-39
- 4.3.3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39
- 4.3.4 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39
- 4.4 公司薪酬激励方案优化设计整体框架39-40
- 4.5 薪酬激励方案优化40-51
- 4.5.1 制定薪酬策略40-41
- 4.5.2 建立市场化薪酬水平41-42
- 4.5.3 优化基于岗位价值评估的薪酬体系42-46
- 4.5.4 建立动态普遍性薪酬调整机制46-47
- 4.5.5 建立弹性员工福利体系47-48
- 4.5.6 构建职业发展的“双通道”模式48-49
- 4.5.7 试行股票期权49-51
- 4.6 薪酬激励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51-54
- 第五章 结论54-56
- 5.1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54
- 5.2 研究局限于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2
- 作者和导师简介62-63
- 附件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任江馗;;浅议宽带薪酬[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10期
2 傅进;王颖;;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外汇管理与实践问题研究[J];金融纵横;2012年06期
3 王翠娟;王倩;;对中国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的探究——基于人才流失的视角[J];商场现代化;2008年12期
4 王求秀;;企业员工的差异化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年03期
5 娄季春;;劳动密集型企业“星级员工”薪酬设计探索[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12期
,本文编号:709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709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