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与减排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09:31
本文关键词:中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与减排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碳减排 免费分配 拍卖分配 减排机制 减排投资 减排政策
【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的日益变暖和极端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形势日益严峻。碳减排已成为环境经济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碳减排中存在的环境易变性、涉及主体广泛性、减排途径多样性、趋势不确定性等多重复杂特征,使得排放政策的分析与制订成为一个难题。基于总量控制目标,研究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界定被监管者的排放权利;设计符合国内现状的碳减排机制,为被监管者提供灵活的减排途径和政策激励,对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产权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虑国内各地区碳排放绩效与减排成本提出梯度减排框架,设计公平与效率递阶优化的排放权免费分配模型和基于统一价格的排放权拍卖分配模型,研究复杂环境下排放企业的减排投资决策问题,提出中国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与减排机制的初步构想,并给出促进有效减排的对策建议。具体研究内容与创新性工作如下: (1)提出中国碳减排的基本框架 利用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碳排放与国内生产总值面板数据,从全国以及省域层面,分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联。运用非参数DEA方法,估算各省环境方向距离函数和影子价格,评价并比较各省碳排放效率与减排成本。发现碳排放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能源利用效率等因素间存在密切关系,并且经济发达、能源利用水平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中部省份具有较高的排放效率;而经济落后、资源丰富的的少数中部及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明显较低。同时,以2002年为拐点,1996-2010年碳排放的影子价格呈先上涨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以省域距离函数、碳排放影子价格、碳排放增长率和经济产值为聚类指标,把30个省域划分成陡坡区、平缓区和高原区三个不同的区域。剖析三大区域的排放特征,建议分别施以“保增长、缓减排”、“先强度减排、后总量控制”以及“较为严格的总量控制”政策。 (2)设计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模型 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将中国碳排放总量分解为“3次产业”、“3类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产生的碳排放总和。发现1996-2010年间对中国碳排放量增长贡献最大的正向驱动因素为人均GDP,其次是能源结构和人口总量;负向抑制因素的贡献大小依次为能源强度、产业结构。以碳排放均值、经济产值、人口、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森林面积作为公平指标,以分配后的地区碳强度作为效率指标,构建公平与效率两级优化的免费分配模型。第一级优化以公平性最大为目标,利用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重;第二级优化则追求效率最大化。利用该分配模型,以2006-2010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测算中国省级地区2011年的碳排放权分配结果。2016年的碳权分配则取2011-2015年的数据予以估算,以此类推。 依据相关拍卖理论,建立基于统一价格的碳排放权拍卖分配机制。利用均衡分析,得出竞买人的弱占优报价策略和线性均衡报价策略。分析保留价对均衡结果的影响。运用这一拍卖模型对安徽省2015年的碳排放权拍卖进行了测算,并比较有、无保留价情形下分配方案的变化,发现较高的保留价使成交量下降但政府收益增加;与报价策略不变时相比,两种调整方案均提高了成交量和政府收益,其中,支付费用总和较高的方案其成交量也较高。 (3)研究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减排投资决策 系统阐述减排机制的基本原理与主要内容,深入分析碳减排中不确定性的来源、主要类型和潜在经济影响及其度量方法。以国内典型发电企业为例,构建包含电力价格、燃料价格、碳排放价格等外生不确定性和技术进步、碳减排率等内生不确定性因素的实物期权减排投资模型,求解得到投资阈值、投资期望首达时间和最佳投资补贴比例解析条件。利用参数敏感性分析,并借助蒙特卡罗模拟,发现碳价波动风险的增大将提高投资阈值并延迟投资,而技术进步、补贴比例和碳减排率与投资阈值、投资时点间存在负相关性,即技术进步越快、补贴比例越大、碳减排率越高,,则投资阈值越低、投资时点越早,反之相反。 (4)提出中国碳减排的基本构想与政策建议 基于对不同分配方式的利弊分析和综合比较,给出国内的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选择的思路。比较研究三种灵活机制(排放贸易ET、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约JI)在成本有效性、环境有效性和政治可行性等方面的差异,指出ET的成本有效性优于CDM和JI,而环境有效性和政治可行性则不如CDM和JI。利用一个包括政府与企业两个参与者的简单减排投资博弈模型,推导得到两主体的效用最大化条件。借鉴国际减排机制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从减排机制的选择,统计监测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相关配套机制的设计等层面,提出国内碳减排的初步构想,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碳减排 免费分配 拍卖分配 减排机制 减排投资 减排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321;F124.5
【目录】:
- 致谢9-10
- 摘要10-12
- Abstract12-18
- 插图清单18-19
- 表格清单19-20
- 第一章 绪论20-30
- 1.1 研究背景20-21
- 1.2 研究现状21-25
- 1.2.1 碳排放权的内涵与实质21-22
- 1.2.2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研究22-24
- 1.2.3 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研究24-25
- 1.3 研究意义25-26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26-27
- 1.4.1 研究方法26
- 1.4.2 研究思路26-27
- 1.5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27-30
- 第二章 碳减排的相关理论30-46
- 2.1 排放权与排污权30-33
- 2.1.1 相关概念辨析30-31
- 2.1.2 碳排放权交易31-33
- 2.2 排放权界定的经济学基础33-35
- 2.2.1 外部性理论33-34
- 2.2.2 公共物品理论34
- 2.2.3 产权理论34-35
- 2.2.4 比较优势理论35
- 2.3 排放权分配的理论框架35-40
- 2.3.1 确定减排情景35-37
- 2.3.2 设计分配方案37-40
- 2.4 排放权交易的减排效率40-45
- 2.4.1 最优污染水平40-41
- 2.4.2 减排政策工具的效率比较41-44
- 2.4.3 改进效率的途径44-45
- 2.5 本章研究小结45-46
- 第三章 中国碳排放演变规律及减排框架46-62
- 3.1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6-51
- 3.1.1 数据来源46
- 3.1.2 碳排放量测算46-48
- 3.1.3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48-51
- 3.2 碳排放绩效与减排成本的省际比较51-59
- 3.2.1 研究方法52-54
- 3.2.2 碳排放绩效与减排成本实证分析54-59
- 3.2.3 中国二氧化碳梯度减排思路59
- 3.3 本章研究小结59-62
- 第四章 基于强度控制的排放权免费分配62-74
- 4.1 免费分配概述62-63
- 4.2 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解析63-68
- 4.2.1 文献综述63-64
- 4.2.2 研究设计64-66
- 4.2.3 实证检验66-68
- 4.3 效率与公平两级优化免费分配模型68-73
- 4.3.1 模型说明68-71
- 4.3.2 分配结果71-73
- 4.4 本章研究小结73-74
- 第五章 基于统一价格的排放权拍卖分配74-90
- 5.1 拍卖分配概述74-78
- 5.1.1 拍卖的价格发现74-75
- 5.1.2 拍卖的基本类型75-76
- 5.1.3 拍卖的基本规则76-77
- 5.1.4 拍卖的两个定理77-78
- 5.2 排放权拍卖研究现状78-80
- 5.3 考虑保留价影响报价策略的排放权拍卖模型80-86
- 5.3.1 模型说明80-81
- 5.3.2 均衡分析81-84
- 5.3.3 模型的进一步研究84-86
- 5.4 拍卖模型的应用及保留价变化前后的方案比较86-89
- 5.5 本章研究小结89-90
- 第六章 基于不确定情境的减排投资模型90-114
- 6.1 减排机制概述90-92
- 6.1.1 减排机制的内涵与目的90
- 6.1.2 减排机制的类型与内容90-91
- 6.1.3 国内减排的发展现状91-92
- 6.2 碳减排的不确定性92-99
- 6.2.1 不确定性的内涵与特点92-93
- 6.2.2 不确定性的类型与来源93-95
- 6.2.3 不确定性的影响与度量95-96
- 6.2.4 不确定性的应对策略96-99
- 6.2.5 关于减排不确定性研究的总结与评价99
- 6.3 不确定环境下的减排投资决策——以发电商为例99-111
- 6.3.1 研究背景99-101
- 6.3.2 模型构建101-103
- 6.3.3 数值分析103-109
- 6.3.4 模型关键结论109-111
- 6.4 本章研究小结111-114
- 第七章 碳减排的基本构想与政策建议114-150
- 7.1 碳排放权分配思路114-119
- 7.1.1 排放权初始分配特性114-115
- 7.1.2 排放权分配方式比较115-116
- 7.1.3 排放权分配方式选择116-119
- 7.2 碳减排机制的构想119-137
- 7.2.1 京都机制的基本原理119-122
- 7.2.2 京都机制的现状分析122-128
- 7.2.3 京都机制的综合比较128-131
- 7.2.4 减排机制:一个简单博弈模型131-133
- 7.2.5 中国化的碳减排机制133-137
- 7.3 碳减排的政策分析与建议137-147
- 7.3.1 国内碳减排政策总体分析138-139
- 7.3.2 国内碳减排政策存在问题139-140
- 7.3.3 国内碳减排的政策建议140-147
- 7.4 本章研究小结147-150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150-154
- 8.1 主要结论与研究创新150-153
- 8.1.1 主要结论150-152
- 8.1.2 创新之处152-153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153-154
- 8.2.1 研究不足153
- 8.2.2 未来研究方向153-154
- 参考文献154-17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和科研情况170-1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罗生;;中国自愿减排交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2 朱玉坤;西部大开发与环境公平[J];青海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3 高鹏飞,陈文颖,何建坤;中国的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9期
4 陈文颖,吴宗鑫,何建坤;全球未来碳排放权“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克u;韩延玲;;工业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新疆为例[J];企业经济;2011年04期
6 李国志;周明;;人口与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影响——基于变参数模型的实证分析[J];人口研究;2012年01期
7 高歌;张红凤;;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环境成本不确定性研究[J];山东经济;2011年01期
8 鲁传一,刘德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京都机制的经济学分析[J];世界经济;2002年08期
9 陈诗一;;工业二氧化碳的影子价格:参数化和非参数化方法[J];世界经济;2010年08期
10 马涛;东艳;苏庆义;高凌云;;工业增长与低碳双重约束下的产业发展及减排路径[J];世界经济;2011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凤振华;碳市场复杂系统价格波动机制与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13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81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