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物流发展协同度测算与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物流发展协同度测算与应用研究 出处:《河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物流 京津冀 物流发展协同 灰色关联 物流重点城市
【摘要】: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区域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和桥梁,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为区域商贸流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激活和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区域物流发展问题。京津冀作为我国确定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位于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的中心区,区位条件优越。自从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以来,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相关政府部门加强联动,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此背景下,京津冀物流的协同发展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自然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尤其是关联度还有待加强,这一问题已成为京津冀区域物流整体水平提高的严重制约,因此促进京津冀物流协同发展就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京津冀区域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发展的角度,借助计量模型来测算京津冀物流发展的协同度,并以实证结论为基础探索促进物流协同发展路径。京津冀物流发展水平的匹配度很好地代表了京津冀物流发展的协同,因此,论文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从五个方面构建灰色关联指标体系:经济发展、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产业规模、物流人力、物流信息和技术,测算和分析京津、京冀的物流发展协同度,继而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河北省的物流重点城市进行了界定。结果表明一段时期以来,京冀物流发展协同度与京津物流发展协同度还有很大差距,在分析协同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文主要以河北省为视角,提出为了提升京冀物流发展的协同度,首先从空间规划上继续打造物流业发展重点城市,以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为辐射中心,提升这些物流重点城市与北京物流发展的协同度,逐步带动河北的其他地区与北京的物流协同。其次,在物流政策、物流产业规模、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和技术、物流人才方面提出了促进河北物流重点城市与京津物流发展协同的对策建议。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gional economy, regional logistics is the link and bridge between region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s an important support and guarantee, regional logistics provides services for regional trade and trade circulation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state bega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logistics.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s one of the three urban agglomerations determined by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Bohai Rim region. Since 2014,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has become a major national strategy,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national macro-policy,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have strengthened the linkage. In this contex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logistics,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has naturally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regional logistic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not balanced, especially 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still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is problem has become a serious constraint to the overall level of logistic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herefore,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logistic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ith the help of econometric model,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Beijing-Tianjin-Hebei is calculated. And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conclusions to explore way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coordination. The level of Beijing-Tianjin-Hebei logistics development level matching is a good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logistics. The paper uses the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grey correlation index system from five aspects: economic development,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logistics industry scale, logistics manpower, logistics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and calculate and analyze Beijing and Tianjin. The synergy degree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Beijing and Hebei Province is defined by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key logistics cities in Hebei Province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a period of time.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between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Beijing and Hebei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that of Beijing and Tianj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ordination degree, the paper mainly takes Hebei Province as the perspective, and puts forward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Beijing and Hebei logistics development. First of all, from the spatial planning continue to build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 cit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region as a radiation center, to enhance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se key logistics cities and Beijing logistics development. Secondly, in logistics policy, logistics industry scale,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logistics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In terms of logistics talent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between Hebei logistics key cities and Beijing-Tianjin logistics.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之泰;中国需要物流基地[J];中国商贸;2000年08期
2 赵艳;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J];中国物资流通;2001年14期
3 李博仁;日本物流业及其启示[J];港口装卸;2001年05期
4 陆正业;借鉴日本的物流经验 加快发展我国物流业[J];广西交通科技;2001年03期
5 田亦夫;日本物流业及其启示[J];上海商业;2001年08期
6 王焰;从海尔物流看厂商物流管理变革[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年08期
7 张铎 ,李姗姗;物流基地解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年21期
8 汪鸣;成绩 问题 解决方案构建的发展链——中国物流年综述[J];综合运输;2002年03期
9 ;谨防物流业泡沫[J];水路运输文摘;2002年09期
10 肖艳;赵启兰;王耀球;;2001年中国物流发展回顾[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俊杰;;着眼企业长远发展 提高物流服务创新[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2009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闫春荣;;解析现代物流是什么[A];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黄小彪;黄曼慧;;论政府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干预[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高敬菊;;浅谈三方协同推进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计国君;;我国物流业振兴规划下物流产业创新模式与发展趋势[A];第七次全国重点市场总裁联席会暨“十二五”时期市场创新发展论坛会刊[C];2010年
6 杨建鹏;;发挥物流作用,缩短内部配套周期[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鞠颂东;李伊松;;西部物流发展问题研究[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皓若;;勇于实践 开拓我国现代物流业的新局面——关于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几点思考[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9 陆江;;总结经验 开拓创新 加快我国物流业的发展[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10 ;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朱美环 本报记者 韩世轶 朱美环;专家会诊西部物流[N];中国交通报;2003年
2 邵清东;北京地区物流市场分析[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3 记者 庞俊峰;我区首届物流论坛在首府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4 中国贸促会驻德国代表处;德国物流市场解析[N];中国贸易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吴欣;第八批A级物流企业出炉[N];现代物流报;2009年
6 陕西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侯东卫;求真做实促进陕西省物流产业快速发展[N];现代物流报;2012年
7 记者 蒋梦惟 孙丽朝;中物联建议对物流用地立法保护[N];北京商报;2014年
8 谢军(作者单位:合肥市四创公司);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N];安徽经济报;2004年
9 本刊记者 吴昱;物流大典·新闻事件回放[N];成都日报;2005年
10 郭钰;现代物流发展的国际趋势[N];中国工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献美;基于大数据的智慧云物流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锐;第四方物流弹复性网络设计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张夏恒;跨境电商物流协同模型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4 杨依杭;多层面物流资源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效率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5 邵扬;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李国旗;具有多属性特征的城市物流设施布局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何远成;基于水运的流域物流理论与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周启蕾;现代物流业形成发展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张圣忠;物流产业组织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吴文征;物流园区网络协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卫;基于城乡统筹的县域物流需求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汪镭;基于Proplanner的JY工厂设施布局改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平;作业成本法在C物流公司的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4 庞绪庆;京津冀物流业与经济子系统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5 胡玉祥;基于TPL的M电器公司物流体系整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6 宋毅宁;汽车零部件物流企业战略模式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熊泉辉;福建省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8 张然;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依托的物流企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许程;物流园区布局优化与作业流程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张新;青岛海新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与实施[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68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368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