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富集区域产业同构测度研究——以环鄂尔多斯盆地陕甘宁晋蒙五省区为例
本文选题:产业同构测度 + 能源产业 ; 参考:《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年02期
【摘要】:基于正态分布的区间估计方法,设计新的产业同构测度指数,对环鄂尔多斯盆地陕甘宁晋蒙五省区能源产业同构进行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缺乏区域之间的统筹协调和分工协作,五省区能源产业结构高度趋同,因此需要在国家战略层面上通过一种制度安排,使该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兼容,从而在符合能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基于行政区划下的地方治理之间取得均衡。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erval estimation method of normal distribution, a new measure index of industrial isomorphism is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isomorphism of energy industry in five provinces of Shaanxi, Gansu, Ningxia, Shanxi and Mongolia in the Ordos Basin.The results show that due to the lack of regional coordination and division of labor, the energy industry structure of the five provinces is highly converg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a kind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at 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compatible with the overall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hus achiev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line with the energy endowment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e local governance based on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作者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能源富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研究》(12CJL067)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石明明;张小军;;我国省际经济结构相似性测度及能源工业带构造战略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4年04期
2 张晔,刘志彪;产业趋同:地方官员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家;2005年06期
3 邵帅;杨莉莉;;自然资源开发、内生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1年S2期
4 李桢;;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制度性诱因与策略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2年11期
5 刘育红;张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问题研究——基于延安市的调研数据[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胡健;焦兵;;中国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鹏;;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J];才智;2010年08期
2 皮建才;;政治晋升激励机制下的地方重复建设——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J];财经科学;2009年09期
3 汪若君;张效莉;;海岸带区域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财贸研究;2009年06期
4 卢倩;聂磊;;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行政体制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0期
5 刘作丽;贺灿飞;;京津冀地区工业结构趋同现象及成因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5期
6 贺灿飞;刘作丽;王亮;;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产业结构趋同研究[J];地理学报;2008年08期
7 张卓颖;石敏俊;;中国省区间产业内贸易与产业结构同构分析[J];地理学报;2011年06期
8 张群;;制约区域经济合作健康发展的因素分析及法律对策[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9期
9 付强;;规模报酬递增的第二种机制:为什么重复建设与规模效率的提高可以并存[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10 贾晋;唐代盛;缪芳;;相对业绩竞争、行为博弈与乡镇政府职能转换[J];管理世界;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葛平平;董水生;;以信息化推进京津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A];主动对接京津与产业高端发展路径研究——第六届沿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会议论文[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2 潘文轩;我国财政分权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3 周一欣;西北地区工业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陈爱贞;中国三元市场结构的垄断与竞争博弈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5 谢炜;中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利益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程臻宇;论中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吓忠;中国住宅市场的价格博弈与政府规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何凡;地区竞争及其对国家产业空间结构演进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贾晋;乡镇政府经济职能与乡镇债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余璐;生态补偿的政府间供给议价[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2 汤祚楚;资本结构与产能过剩形成机理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王淼申;我国乡镇政府债务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郭艳军;海西区产业结构趋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秦海燕;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保护行为的生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周志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及其优化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年
7 韩晓玲;苏锡常三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合理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蔡超;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9 张雷;论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保护行为的生成和缓解[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肖;基于区域分工理论的中部地区产业布局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建才;;政治晋升激励机制下的地方重复建设——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J];财经科学;2009年09期
2 林民书;刘名远;;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J];财经科学;2012年05期
3 邵帅;齐中英;;基于“资源诅咒”学说的能源输出型城市R&D行为研究——理论解释及其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9年01期
4 张小军;马莉;郭磊;;欧盟2020年能源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6期
5 贺灿飞;刘作丽;王亮;;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产业结构趋同研究[J];地理学报;2008年08期
6 刘名远;;制度性产业结构趋同内在机理及其对策路径研究——以闽南金三角地区为例[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7 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2期
8 陈晓永;张会平;;基于梯度差异视角的京津冀产业同构及成因的新认识[J];改革与战略;2012年06期
9 王文剑;仉建涛;覃成林;;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FDI的增长效应[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10 胡援成;肖德勇;;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本强;;国内区域性产业同构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8期
2 程建平;;知识同构低质与产业同构低质[J];教育与职业;1999年09期
3 尹秋香;;产业同构背景下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探析[J];当代经济;2006年09期
4 关爱萍;;产业同构测度的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7年19期
5 于良春;付强;;地区行政垄断与区域产业同构互动关系分析——基于省际的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6期
6 陈真;宋新兴;;产业同构:成因、影响与破解[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6期
7 匡小明;校正产业同构——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J];求实;1998年11期
8 周国富,陈玲;区域产业同构的演化轨迹及其原因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年06期
9 郑恒;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同构根源剖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孟照龙;孙曰瑶;;济南都市圈产业同构问题研究[J];山东经济;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福象;;冲突与和谐——基于长三角产业同构和投资趋同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建华;;长江三角洲产业同构问题的再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林小昭;“珠中江”尚缺产业同构解决之道[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小刚;是产业同构还是竞争不足[N];国际金融报;2004年
3 锦秀文;理性看待产业同构 [N];中国工业报;2004年
4 锦秀文;何必忌讳“产业同构”[N];中国审计报;2005年
5 记者 黄铮;破产业同构 可让市场说话[N];联合时报;2007年
6 记者 谢思佳 实习生 刘熠;“深莞惠”产业同构系数最高[N];南方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苏靖;先进制造,沪浙规避同质化[N];浙江日报;2005年
8 辛华尚;产业同构制约长三角走向“中国创造”[N];江苏经济报;2009年
9 景志强;“产业同构”与“同质竞争”[N];经理日报;2004年
10 景志强;“产业同构” 与 “同质竞争”[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婷;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同构中利益冲突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2 谢怀友;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同构再思考[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3 梁天娇;川渝地区产业同构现状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
4 孙爱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的合意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苏文锦;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同构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磊;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乔增宝;长三角产业同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刘小文;产品细分视角下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贤爱;产业同构与长三角地区整体竞争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李尧远;地方政府合作的困境及其原因与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64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764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