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如何研究协调发展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y has experienced balanced growth with emphasis on equity, unbalanced growth with priority of efficiency, and relativel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spatial scale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functions based on reg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growth coordination to functional coordination has been realized. And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policy guidance have different spatial attributes. Among them, the balanced growth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olicies, which favor spatial intervention, to some extent narrow the regional gap but also weaken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The policy of non-equilibrium growth and relativel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favor of spatial neutrality enhances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but widens the regional gap.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implement the preferential order selection of spatial neutral and spatial intervention policy tools,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synergy and complementa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policy tools.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三角城市群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研究”(批准号:15BRK025)
【分类号】: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玉龙;孙久文;;论区域发展政策的空间属性[J];中国软科学;2016年02期
2 丁嵩;孙斌栋;;区域政策重塑了经济地理吗?——空间中性与空间干预的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年06期
3 孙久文;原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比较和演进重点[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05期
4 陆铭;向宽虎;;破解效率与平衡的冲突——论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04期
5 魏后凯;;建设长江经济带及重庆应对策略[J];改革;2014年06期
6 范恒山;;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6期
7 刘乃全;刘学华;赵丽岗;;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演变——基于改革开放30年时序变动的特征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振东;尚瑜;;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天津“出海口”效应研究——兼论天津自贸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动作用[J];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10期
2 刘京军;张莉;徐现祥;;土地出让与银行信贷配置——兼论实体经济为何融资难[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3 王春杨;周靖祥;;京津冀地区城市协同联动发展研究——兼论体系结构甄别机制构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4 陈宏;杨柳;;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年09期
5 王定星;;企业异质性、市场化与生产率分布[J];统计研究;2016年08期
6 金浩;李娜;;京津冀区域经济系统的协同度分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7 张应良;李正梅;;区域一体化下高新技术产业R&D效率研究——以成渝经济区为例[J];西部学刊;2016年07期
8 刘玮;李逸飞;李静;;“十三五”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热点问题的研究动态[J];区域经济评论;2016年04期
9 李文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问题浅析[J];山西农经;2016年07期
10 周晓娟;刘超;;河北省环境效率与影响因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早;杨光;李康;;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拐点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财经科学;2014年06期
2 孙久文;原倩;;我国区域政策的“泛化”、困境摆脱及其新方位找寻[J];改革;2014年04期
3 蔡之兵;张可云;;区域政策叠罗汉现象的成因、后果及建议[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4 李强;郑江淮;;基础设施投资真的能促进经济增长吗?——基于基础设施投资“挤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5 聂辉华;贾瑞雪;;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J];世界经济;2011年07期
6 朱希伟;陶永亮;;经济集聚与区域协调[J];世界经济文汇;2011年03期
7 徐现祥;王贤彬;高元骅;;中国区域发展的政治经济学[J];世界经济文汇;2011年03期
8 陆铭;;建设用地使用权跨区域再配置: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世界经济;2011年01期
9 潘峰华;贺灿飞;;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回顾和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2期
10 许政;陈钊;陆铭;;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外围模式”[J];世界经济;2010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志恒,周洁;从发展目标来谈“协调发展”理论[J];农村.农业.农民;2005年04期
2 杜威漩;胡盼盼;;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互动机理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董豪;;一个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全国社会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理论研讨会侧记[J];决策探索;1988年02期
4 梁春梅;;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经济社会学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郭瑞祥;邓小平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及其指导意义[J];地方政府管理;1998年02期
6 毕金平;史山山;;区域协调发展的比较法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2期
7 张义生;;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与对策研讨会评述[J];经济纵横;1992年02期
8 帅相志;试论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01期
9 隋映辉;协调发展:一种新的增长战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陈军;覃美洲;;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法制保障——以中部发展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隋映辉;;协调发展:新科学发展观及其增长战略[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2 崔凤;;海洋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视角与存在问题[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孙兆文;;协调发展与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探索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之路[N];光明日报;2001年
2 李磊明;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研讨会在甬召开[N];宁波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维维;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动态监测、影响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1998年
3 王文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新长;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6 吴琼;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民族协调发展[D];新疆大学;2010年
7 党晶晶;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欣菲;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赛;济南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戴春雨;成都市区县PEES协调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蓉;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张旭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贵州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5 姬少剑;贵州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与预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6 吴国卫;福清市城乡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7 冯杰;京津冀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8 程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9 姜林含;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10 曹茂侠;福建省城乡协调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54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15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