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制造业集聚方式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2 13:49
【摘要】:集聚与出口的关系一直是区域经济和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课题。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出口总额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011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全球制成品贸易的1/7,与此同时,中国城镇化的步伐也在加快。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劳动力就业的蓄水池,制造业的发展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向城市及其周边地区集聚。根据产业集聚理论,,同一产业在一个地区的高度集中(专业化集聚)或不同产业的集中分布(多样化集聚)对企业生产率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决定一个企业的出口规模或出口密集度。因此,本文从马歇尔、雅各布斯技术外部性和新经济地理市场外部性的角度出发,结合新新经济地理中企业异质性理论,运用2005年-2007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分别从区域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检验了制造业不同集聚方式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1)制造业专业化和相关多样化集聚对企业出口密集度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无关多样化不利于企业出口密集度的提高。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更受益于制造业的专业化集聚,而资本-技术密集型出口企业更受益于制造业的相关多样化集聚。专业化的环境对东部地区企业出口规模的增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它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出口无显著的影响。制造业行业内部的多样化集聚对不同规模企业的出口都有促进作用。(2)从区域子样本、行业子样本及不同规模企业的估计结果来看,企业规模、企业平均工资、技术创新以及出口溢出效应对企业出口都有促进作用,其中,行业内出口溢出效应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最小,表明我国出口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集聚现象。融资约束和分工因素对企业出口有明显的负面作用,且小型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比大中型企业强,说明国内恶劣的融资环境和较高的交易成本制约了出口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更倾向于出口,反映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贸易中仍然具有比较优势。外资企业比内资企业更倾向于出口,国有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垄断地位,会选择将大部分产品销往国内,而不是出口到国外市场。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glomeration and export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China's total export volume has been rising. In 2011, China's exports of manufactured goods accounted for a seventh of the world's trade in manufactured goods, while the pace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ccelerated. As the engin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servoir of labor force employment,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highly valued by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nd mor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gather in cities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the same industry in one region (specialized agglomeration) or the centralized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diversification agglomeration)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enterprise productivity. Thus determine an enterprise's export scale or export intensity. Therefore, from the angle of Marshall, Jacobs' technological externality and the externality of new economic geography market,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heterogeneity in New and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is paper applies the data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from 2005 to 2007. At the regional level, the industry level and the enterprise leve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gglomeration modes of manufacturing on the export of enterprises a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special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agglomeration of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export intensity of enterprises, while irrelevant diversifica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export intensity of enterprises. The labor-intensive export enterprises benefit more from the specialized agglomer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hile the capital-technology-intensive export enterprises benefit from the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agglomer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specialized environment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the export scale of enterprises in the eastern region, but i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xport of enterprise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 diversification agglomeration with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an promote the export of enterprises of different sizes. (2) from the regional sub-samples, industry sub-samples and the estimated results of different scale enterprises, the enterprise size, the average enterprise wages, Bot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xport spillover effect can promote the export of enterprises. Among them, the effect of intra-industry export spillover effect is the leas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excessive agglomeration of export enterprises in China.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division of labor factors have obvious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export of enterprises, and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s faced by small enterprises are stronger than those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t shows that the poor domestic financing environment and high transaction costs restrict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xport enterprises. Labor-intensive enterprises are more inclined to export than capital-technology-intensive enterprises, which reflect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in export trade. Foreign enterprises are more inclined to export than domestic enterprises. Because of their own monopol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ill choose to sell most of their products to domestic rather than foreign markets.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4;F75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兵;对一种出口退税设想的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0年06期

2 张亚芬;用好退税政策 扩大商品出口[J];经济论坛;2000年01期

3 金思,侯博;北京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探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4 沈葳;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问题与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5 许丹松;;出口退税的逻辑误区[J];大经贸;2001年07期

6 柴国梁;;2001年我国石化产品出口分析[J];上海化工;2002年05期

7 张宝婷;出口退税操作实施的国际借鉴[J];税务研究;2002年04期

8 董峻 ,段世文;积极应对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J];乡镇经济;2002年08期

9 金红;密切关注对美出口走势[J];中国统计;2002年04期

10 刘小峰 ,王琨琳;对我国出口形势的分析与预测[J];中国经贸导刊;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书兰;;出口退税新机制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A];2004年对外经济财会论文选论文集[C];2004年

2 刘京平;;创汇型出口与盈利型出口[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3 赵玉珍;;应对金融危机,青岛市出口企业发展策略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4 徐金珍;;我省外贸出口形势分析及对策[A];青海省统计系统1998—1999年优秀统计论文选编[C];2000年

5 张跃莘;阎志军;;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及改革建议[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施炳展;;中国出口增长的三元边际[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7 孙灵燕;李荣林;;融资约束限制中国企业出口参与吗?[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8 叶蓁;;政策扭曲与过度竞争:关于中国出口扩张的决定因素及其绩效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宋程丽;;论内外贸对接对广东出口企业的有利影响[A];第六届广东流通学术峰会暨“珠江三角洲流通业合作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材料[C];2009年

10 蔡苏文;于芳;;金融危机对青岛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探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啸波;今年出口增幅只有5%两大因素造成下滑[N];中国财经报;2001年

2 记者 颜晓岩 杜强 钟昱;出口退税新机制 精雕细刻为哪般[N];中国财经报;2005年

3 记者 何人民;汽车产品出口问题不少[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朱菲娜;调整出口退税莫操之过急[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朱菲娜;出口退税:为人民币减压而牺牲[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6 隆国强;谨防地方分担出口退税的负面影响[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记者 朱菲娜 实习记者 宋冰洁;前五个月北京手机出口增长148.9%[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程瑞华;从外贸出口增长看出口退税改革[N];金融时报;2004年

9 郑子轩 陈静;出口退税政策不得不调整[N];南方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张小军;2600家企业被取消出口资格[N];农资导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华;产业出口复杂度演进的动因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卢姗;中国出口产品品质的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3 邱启东;出口退税政策对中国出口及经济增长影响之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李世兰;中国出口扩张路径模式[D];浙江大学;2011年

5 冯远;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刘振兴;异质性企业视角下的出口动态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沈丹阳;财政性出口促进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8 屠庆忠;对我国出口退税实践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龚向明;经济规模、贸易成本与出口增长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杨海余;中国出口增长贡献主体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景;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绩效评价[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2 李静;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广东外经贸影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王敏;我国近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祁新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探析[D];东北大学 ;2008年

5 罗洪武;新一轮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对湖南外向型经济的影响及对策[D];中南大学;2009年

6 许伟;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张东亮;出口退税政策下政府行为的优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刘树斌;中国汽车企业的出口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王建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效应分析及完善建议[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陈静;江西省出口退税管理改革初探[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97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197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b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