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5 14:24
【摘要】:振兴东北的国家战略使东北经济区研究成为热点问题,众多专家学者集中研究东北问题,诸如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体制改革。而社会经济的空间结构作为区域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力求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去探求东北经济区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空间结构的变化。主要从经济空间的基本理论、模式解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处理统计数据,分析东北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的模式、特点、变化特征,据此提出东北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重组。首先简单介绍了经济空间结构的含义、基本构成要素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基本内容,一般模式,为对东北经济区的经济空间结构分析提供基础理论上的支持。重点在理论分析的前提下,,回顾传统的研究方法的优点与不足,结合地理信息技术,采用统计数据空间图形化的方法来表现要研究的问题。具体方法实现的过程是利用ArcGIS的数据库结合Acess建立东北经济区经济统计数据库,利用数据库制图,为分析提供图形化表达,实现统计数据可视化。根据图形所表现的规律,对照经济空间结构理论,总结东北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目前基本模式,并分析其20世纪90年代到目前的变化特点,形成原因,据此提出东北经济区合理的经济空间结构组合,提出东北经济区优化的空间发展结构,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在本文的最后,总结主要的结论,提出研究展望与不足。
【图文】:
东北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⑵Microsoft Access 打开“东北经济区经济数据库.mdb”,把已创建好的六年的统计数据表(Excel 表导入到 Access 中)到入到“东北经济区经济数据库.mdb”中⑶用 ArcCatalog 把 DongbeiCounty 面要素类到入到“东北经济区经济数据库”⑷在 ArcCatalog 中建立关系类(分别以面要素集中的 CNTY_CODE 为主键,各统计数据表中的 A301_1 为外键)
.4.1 数据分级指标统计直方图能直观和鲜明地表达统计数据分布规律和反映的自然聚群情况,为制图提供基本依据。由于县域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密度都和城市市辖区有巨大的差距。按照数集群特点,将大量个体单元压缩为少量的分类群体,而将少量离散的为一个类。这样在制图上就能清晰地表达、揭示制图的空间分布规律互关系。在总量是主要是考虑县域和市域的差别来分级的,在人均 G于平均值进行分级的,而密度则是根据考虑到面积和地理条件及城市村地域的差别结合直方图进行分级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图集》(1993)分级规律,结合统计直方图的数据聚群情况,分为 5 级.4.2 制图本文是间隔的 6 年的数据。分级、着色、填充符号、成图,每年一样的, 故以 2002 年为例进行说明的步骤。根据直方图进行分级(2002 年分级如图)、着色和成图。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129.9
【图文】:
东北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⑵Microsoft Access 打开“东北经济区经济数据库.mdb”,把已创建好的六年的统计数据表(Excel 表导入到 Access 中)到入到“东北经济区经济数据库.mdb”中⑶用 ArcCatalog 把 DongbeiCounty 面要素类到入到“东北经济区经济数据库”⑷在 ArcCatalog 中建立关系类(分别以面要素集中的 CNTY_CODE 为主键,各统计数据表中的 A301_1 为外键)
.4.1 数据分级指标统计直方图能直观和鲜明地表达统计数据分布规律和反映的自然聚群情况,为制图提供基本依据。由于县域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密度都和城市市辖区有巨大的差距。按照数集群特点,将大量个体单元压缩为少量的分类群体,而将少量离散的为一个类。这样在制图上就能清晰地表达、揭示制图的空间分布规律互关系。在总量是主要是考虑县域和市域的差别来分级的,在人均 G于平均值进行分级的,而密度则是根据考虑到面积和地理条件及城市村地域的差别结合直方图进行分级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图集》(1993)分级规律,结合统计直方图的数据聚群情况,分为 5 级.4.2 制图本文是间隔的 6 年的数据。分级、着色、填充符号、成图,每年一样的, 故以 2002 年为例进行说明的步骤。根据直方图进行分级(2002 年分级如图)、着色和成图。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129.9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s
本文编号:2640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40339.html